打字猴:1.70574456e+09
1705744560
1705744561 奕訢首先抗言,说皇后诞生之期不久,应暂秘不发丧。如生皇子,自当嗣立;如所生为女,再议新帝不迟。
1705744562
1705744563 慈禧反驳说现在南方乱事未定,国不可一日无主,皇位久悬恐动摇国本。
1705744564
1705744565 慈安显然想引奕訢为奥援牵制慈禧,表态说:“恭王之子可以承袭大统。”
1705744566
1705744567 奕訢叩头,连道不敢,自己则推荐了溥伦。溥伦是道光长子的长孙,溥字辈中排第一,接载淳(同治)之位,合情合理,也是舆论的主流。
1705744568
1705744569 慈禧转谓慈安道:“据我之意,似当立奕譞之子载湉(光绪),宜即决定,不可耽延时候。”
1705744570
1705744571 奕訢闻言,怒谓其弟道:“立长一层,可以全然弃置不顾吗?”
1705744572
1705744573 事实上,一向谦抑谨慎的奕譞根本没料到慈禧会来这么一出,以至于当天一回到家肝病就犯了,不省人事。
1705744574
1705744575 奕譞论才论志都不如奕訢,人就想过一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即使他的福晋是慈禧的妹妹,也没有助长其一丝一毫的气焰,反而愈发小心。
1705744576
1705744577 慈禧曾赐给他夫妻俩一顶杏黄轿,奕譞一次也没敢坐进去。
1705744578
1705744579 他把家里的正厅命名为“思谦堂”,书房取名为“退省斋”。斋里的条几上摆着一件周代铜器,盛水半满则稳定不动,全满必倾覆倒下,上面刻着奕譞的手书“满招损,谦受益”。
1705744580
1705744581 看一眼挂在墙上用魏碑体工整抄写的治家格言,奕譞其人,一目了然:
1705744582
1705744583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此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1705744584
1705744585 光绪年满十六岁时,按祖制当亲政。为表恭顺,奕譞又两次上疏,请慈禧再训政数年……
1705744586
1705744587 这样一个职业“打酱油”的角色,清楚自己搞外交办洋务都不如哥哥,上位后便大搞排外运动,具体到战术更是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放弃炮台,坚壁清野。彼之火药有尽,我之刀矛无穷。
1705744588
1705744589 总之一句话,让洋鬼子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
1705744590
1705744591 晚死几年,铁定是义和团团长。
1705744592
1705744593 旭日东升,牝鸡司晨
1705744594
1705744595 对于“农民阶级吼一吼,地球都要抖三抖”,慈禧显然是认可的。因此,她同意了奕譞的备战方案。
1705744596
1705744597 但谁也没有双线作战的勇气,跟法国人死磕,跟日本人就要谈判。而且在慈禧的观念里,东洋毕竟和中国同属一个文化圈,不像西洋那么可恨。
1705744598
1705744599 事实上,甲午战争前,对日本的野心觉察最早、洞见最深的只有三人:薛福成、李鸿章和袁世凯。
1705744600
1705744601 李鸿章一直致力于在和平的环境中促成朝鲜独立而不可得,防着日本吧现在上头又不准同日本人交恶。
1705744602
1705744603 抓住了清廷妥协退让的软肋,日方让井上馨跟李熙签了个《汉城条约》,敲诈一笔后便匆匆召回,派出了重量级的官员到中国跟李鸿章谈。
1705744604
1705744605 伊藤博文(1841—1909)。
1705744606
1705744607 1881年,明治三杰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先后死去,伊藤博文联合皇室发动政变,挤走了强硬对手大隈重信,成为政界头号人物。
1705744608
1705744609 当时的日本虽已在明治天皇的主导下进行了种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但一直没有触及到根本——政治体制改革。伊藤考察欧洲各国后,决定仿效德国进行实君立宪的制度改革。
[ 上一页 ]  [ :1.705744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