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8518e+09
1705748518
1705748519 瓜分狂潮风起云涌,《时务报》转载了日本的新闻,《中俄密约》昭然天下,一时间舆论大哗。
1705748520
1705748521 按照康党的说法,《时务报》是由康有为指挥创办的,与夭折的上海强学会具有血脉上的继承关系。
1705748522
1705748523 这又是不知所谓的梦呓。
1705748524
1705748525 《时务报》的创始人是进士出身的著名报人汪康年(1860—1911)。在张之洞的幕僚梁鼎芬的帮助下,他拉到了原本打算资助上海强学会的余款。
1705748526
1705748527 梁鼎芬和康有为是至交。但康南海这人吧,你不跟他共事,是看不清其真面目的。从《时务报》开始,梁鼎芬对康的态度逐渐发生改变,直至成为康党的反对者,明言“长素执政,不五日而乱天下”,可谓一针见血。
1705748528
1705748529 本来,汪康年邀请妙笔生花的梁启超担任主笔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由他撰写的社论最受读者欢迎,成为报纸的品牌栏目。据后来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包天笑回忆,当时苏州一带的青年学子争读《时务报》,对梁启超奉若神明。
1705748530
1705748531 其结果就是,又让康有为盯上了。
1705748532
1705748533 他想让《时务报》变成康党的舆论阵地,宣扬自己那套“尊孔维新”的怪论,梁启超的存在则是渗透报馆的重要棋子。
1705748534
1705748535 在他的运作下,麦孟华、徐勤等康门弟子陆续进入报馆,大有鸠占鹊巢之势。
1705748536
1705748537 不久,梁启超在康有为的指使下向汪康年提出:报纸应当采用孔子纪年。
1705748538
1705748539 汪康年怒了:拜托成熟一点好不好!刚搞垮了上海强学会,又来这套?
1705748540
1705748541 在报馆高层的一致反对下,康有为没能得逞。于是,梁启超有情绪了,开始玩忽职守,以探亲为名跑回了广东。
1705748542
1705748543 本来约定四十日返回,并答应文章寄回上海,不误报期。结果汪康年一篇文章都没收到,返期也一推再推。
1705748544
1705748545 不仅如此,梁启超还两次致电汪康年,诉说自己强烈的出洋愿望,请他转告《时务报》投资人之一、刚被任命为驻德公使的黄遵宪。
1705748546
1705748547 没过多久又有梁启超欲随伍廷芳出使美国的传言,汪康年几近崩溃。
1705748548
1705748549 梁启超最终未能成行。回到上海后,他加紧了夺权的步伐,组织康门弟子群殴了汪康年高薪聘请的新任主笔章太炎(1869—1936)。
1705748550
1705748551 成功,只需像坏人一样勤奋
1705748552
1705748553 其实,康有为早就想揍主治古文经的章太炎了。
1705748554
1705748555 学术上,两人方枘圆凿。章太炎一再宣称经书是客观的历史,并非神秘的宗教预言。而且还经常跟人揶揄康党,说:
1705748556
1705748557 “大贤”们以长素为教皇,又目为南海圣人,谓不及十年,当有符命(帝王之兆)。
1705748558
1705748559 赶走了章太炎,人事纠纷顿时公开化。外界纷传《时务报》将“尽逐浙人而用粤人”。
1705748560
1705748561 整个1897年,报馆内乱不断。梁启超动不动就扬言要率康门弟子离馆“去西湖读书”,或者以另立山头、组建《新时务报》相要挟,逼迫股东赶汪康年下台。
1705748562
1705748563 问题是江南士绅里,反感康梁的人实在是灿若繁星。
1705748564
1705748565 汪大燮(xiè):“(康梁)终日卖人,必为人卖。”
1705748566
1705748567 邹代钧:“其奸诡不可不防。”
[ 上一页 ]  [ :1.7057485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