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8568e+09
1705748568
1705748569 即便是中立派,也对梁启超挑起的战端深感厌烦。时任报馆校对的王国维悲观道:
1705748570
1705748571 大抵近世士大夫,日日言合群而终不能合群。
1705748572
1705748573 康党失道寡助,梁启超一点便宜没捞着。正好谭嗣同(1865—1898)在湖南混得不错,受巡抚陈宝箴之托,邀请梁启超担任新成立的时务学堂总教习,梁遂率韩文举等康门弟子集体入湘。
1705748574
1705748575 作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不缺吃不短穿,政治主张反倒比康、梁坚定多了——矢志不移地排满革命。
1705748576
1705748577 他是墨家最后的信徒、弓马娴熟的夕阳武士,奔走于这片堕落的土地,像堂吉诃德一样格格不入、有心无力。
1705748578
1705748579 江湖上流传着他和大刀王五的友谊,会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团体)中遍布着他急公好义的事迹。
1705748580
1705748581 更重要的是,继黄宗羲之后,他将批判君主专制上升到了新的境界:
1705748582
1705748583 爱新觉罗诸贱类异种,凭借蛮野凶杀之气以窃中国;
1705748584
1705748585 (清廷)日存猜忌之心,百端以制其民;
1705748586
1705748587 中国之兵,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其民则有余;
1705748588
1705748589 中国惟恐民之知兵,民间售藏枪械谓之犯法;
1705748590
1705748591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1705748592
1705748593 看看清朝官二代的觉悟。
1705748594
1705748595 因为过于痛恨清政府,谭嗣同还得了失心疯,在甲午年清军一溃千里时击节叫好,称赞日军是无敌于天下,“神武不杀”的仁义之师。在谈及改革路径,具体到如何筹措经费时,甚至主张“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边地亦皆可卖”。
1705748596
1705748597 当然,作为高干子弟,谭嗣同也想移民。但他希求绿卡不是为了给发达国家贡献GDP,而是出于对清廷的绝望(“求去中国,如败舟之求出风涛,但有一隙可乘,无所不至”)。
1705748598
1705748599 早在1886年,他听说上海的英国领事馆搞了一个“贡捐”,捐者可得保护,免受中国官吏的骚扰和冤杀。于是立即致信汪康年求证此事,并表示“甚愿自捐,兼为劝捐,此可救人不少”。
1705748600
1705748601 就是这样一个有志青年,又被康有为给利用了。
1705748602
1705748603 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俗话说得好,“一见南海误终生”,官迷康有为上来就劝谭嗣同弃官。
1705748604
1705748605 所谓的官是指谭继洵给他儿子捐的南京候补知府。以谭嗣同的政治立场,当然不喜欢,但毕竟是老人的一番苦心,权当撑了一顶保护伞。
1705748606
1705748607 结果就让康有为给说没了。
1705748608
1705748609 康长素这么“毁人”不倦其实也有他的苦衷,强学会锣鼓喧天拔地而起,又迅速灰飞烟灭,无异于一头冷水浇下来,寒彻骨髓。
1705748610
1705748611 而且,京城内外,对康有为和他那套“野叟曝言”认可的人少之又少。
1705748612
1705748613 高层不关心,同僚不热心,天天坐冷板凳,眼看天就要塌了(列强瓜分),康有为猛然起身,决定背水一战。
1705748614
1705748615 腹地自立。
1705748616
1705748617 虽说康有为后来时以维新派招摇,时以保皇党撞骗,但在那一刻,却是彻头彻尾的革命党。
[ 上一页 ]  [ :1.7057485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