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8536e+09
1705748536
1705748537 不久,梁启超在康有为的指使下向汪康年提出:报纸应当采用孔子纪年。
1705748538
1705748539 汪康年怒了:拜托成熟一点好不好!刚搞垮了上海强学会,又来这套?
1705748540
1705748541 在报馆高层的一致反对下,康有为没能得逞。于是,梁启超有情绪了,开始玩忽职守,以探亲为名跑回了广东。
1705748542
1705748543 本来约定四十日返回,并答应文章寄回上海,不误报期。结果汪康年一篇文章都没收到,返期也一推再推。
1705748544
1705748545 不仅如此,梁启超还两次致电汪康年,诉说自己强烈的出洋愿望,请他转告《时务报》投资人之一、刚被任命为驻德公使的黄遵宪。
1705748546
1705748547 没过多久又有梁启超欲随伍廷芳出使美国的传言,汪康年几近崩溃。
1705748548
1705748549 梁启超最终未能成行。回到上海后,他加紧了夺权的步伐,组织康门弟子群殴了汪康年高薪聘请的新任主笔章太炎(1869—1936)。
1705748550
1705748551 成功,只需像坏人一样勤奋
1705748552
1705748553 其实,康有为早就想揍主治古文经的章太炎了。
1705748554
1705748555 学术上,两人方枘圆凿。章太炎一再宣称经书是客观的历史,并非神秘的宗教预言。而且还经常跟人揶揄康党,说:
1705748556
1705748557 “大贤”们以长素为教皇,又目为南海圣人,谓不及十年,当有符命(帝王之兆)。
1705748558
1705748559 赶走了章太炎,人事纠纷顿时公开化。外界纷传《时务报》将“尽逐浙人而用粤人”。
1705748560
1705748561 整个1897年,报馆内乱不断。梁启超动不动就扬言要率康门弟子离馆“去西湖读书”,或者以另立山头、组建《新时务报》相要挟,逼迫股东赶汪康年下台。
1705748562
1705748563 问题是江南士绅里,反感康梁的人实在是灿若繁星。
1705748564
1705748565 汪大燮(xiè):“(康梁)终日卖人,必为人卖。”
1705748566
1705748567 邹代钧:“其奸诡不可不防。”
1705748568
1705748569 即便是中立派,也对梁启超挑起的战端深感厌烦。时任报馆校对的王国维悲观道:
1705748570
1705748571 大抵近世士大夫,日日言合群而终不能合群。
1705748572
1705748573 康党失道寡助,梁启超一点便宜没捞着。正好谭嗣同(1865—1898)在湖南混得不错,受巡抚陈宝箴之托,邀请梁启超担任新成立的时务学堂总教习,梁遂率韩文举等康门弟子集体入湘。
1705748574
1705748575 作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不缺吃不短穿,政治主张反倒比康、梁坚定多了——矢志不移地排满革命。
1705748576
1705748577 他是墨家最后的信徒、弓马娴熟的夕阳武士,奔走于这片堕落的土地,像堂吉诃德一样格格不入、有心无力。
1705748578
1705748579 江湖上流传着他和大刀王五的友谊,会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团体)中遍布着他急公好义的事迹。
1705748580
1705748581 更重要的是,继黄宗羲之后,他将批判君主专制上升到了新的境界:
1705748582
1705748583 爱新觉罗诸贱类异种,凭借蛮野凶杀之气以窃中国;
1705748584
1705748585 (清廷)日存猜忌之心,百端以制其民;
[ 上一页 ]  [ :1.7057485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