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48812
1705748813
奕訢同情且支持光绪,他的办法是先用总理衙门挡一下,找康有为问话。这样不会给反对派留下把柄,而由自己坐镇的总署,李鸿章素来认同改良,翁同龢、张荫桓和廖寿恒都是光绪一伙儿的,剩下的奕劻和荣禄势单力孤,影响有限。
1705748814
1705748815
1月24日,总理衙门,康有为的脱口秀。
1705748816
1705748817
荣禄:“祖宗之法不能变。”
1705748818
1705748819
康有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留下的土地的,土地都守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说这个办外交的衙门,也不是祖宗之法中所有的,因时制宜而已。”
1705748820
1705748821
廖寿恒问该当如何变法。
1705748822
1705748823
康有为:“应以修改法律、官制为先。”
1705748824
1705748825
李鸿章:“是把六部都裁撤,规章制度全部废弃吗?”
1705748826
1705748827
康有为:“当今列国纷争,已不再是大一统的世界,而法律和官制却仍沿袭大一统时代的,殊不知弱亡中国的全是这些东西。即使一时不能彻底废除,也应斟酌改订,为新政扫清障碍。”
1705748828
1705748829
翁同龢问筹款之方。
1705748830
1705748831
康有为:“日本银行的纸币、法国的印花税、印度的土地税,以中国之大,只要变更制度,收入可相当于今天的十倍。”
1705748832
1705748833
接着分门别类地陈说学校、农商、工矿、铁路、邮政、结社、海军和陆军的改革方法,把荣禄憋得中途离场。
1705748834
1705748835
最后呈上新作《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以供采鉴。
1705748836
1705748837
当晚,翁同龢在日记中用两个字形容康有为白天的表现:
1705748838
1705748839
狂甚。
1705748840
1705748841
从这一刻起,翁师傅便再也跟不上年轻皇帝狂奔的步伐了。
1705748842
1705748843
不能把光绪的渴求急变解读为孟浪,确实是因为陛下跪了太多的废柴。
1705748844
1705748845
由于各部的满族主事大多目不识丁,没有外放和升迁的机会,朝廷往往让熬了多年的满主事去当御史,以示优待。
1705748846
1705748847
结果直接拉低了都察院的官均文化水平。
1705748848
1705748849
甲午战争正酣时,一日早朝,国子监祭酒、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在午门外和同僚论及军事,叹息道:“事急矣!非起檀道济为大将不可。”
1705748850
1705748851
檀道济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名将,王懿荣以此指代左宗棠的爱将、常年卫戍新疆的甘军首领董福祥。谁知一个满御史闻言凑了过来,问“檀道济”三个字怎么写。
1705748852
1705748853
王懿荣鄙视地看了他一眼,随手一写。
1705748854
1705748855
满御史乐颠儿乐颠儿地跑回家,第二天光绪便接到一封奏疏,上书:请迅速起用檀道济……
1705748856
1705748857
正气得胸闷,又收到一折:
1705748858
1705748859
日本东北有两大国,曰缅甸、曰交趾(越南),壤地大于日本数倍,日本畏之如虎,请遣一善辩大臣前往,与该两国订约,共击日本,必可得之。
1705748860
1705748861
……
[
上一页 ]
[ :1.7057488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