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9012e+09
1705749012
1705749013 但无论如何,平稳掌舵的政治经验是年轻激进的康党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翁去康来所造成的代际断裂使清廷这艘大船顿时惊涛骇浪起来。
1705749014
1705749015 与翁同龢开缺同时颁布的还有两条谕令:一、王文韶调北京补翁留下的军机大臣、总署大臣和户部尚书之缺,荣禄接替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二、今后新任二品以上大员必须往太后处谢恩。
1705749016
1705749017 可见,为了能自主经营,光绪跟慈禧签了霸王合同。
1705749018
1705749019 第二条不消说。而第一条,督办军务处撤销后,小站新军直接隶属北洋大臣。把后党门神荣禄放到这个位置用意不言自明。
1705749020
1705749021 调整后的军机处,刚毅继续刚着,裕禄态度不明朗,王文韶打酱油,钱应溥老迈、常年病休,剩下一个支持变法的廖寿恒孤掌难鸣。
1705749022
1705749023 光绪最大的败笔在囿于成见,不肯起用李鸿章。
1705749024
1705749025 外交靠总署,内政看军机。李鸿章曾私下对人说,康有为废八股是干了他想干而不敢干的事。
1705749026
1705749027 的确,三十年前他就认为士大夫“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多次上疏,虚虚实实地试探朝廷废八股的可能性,结果遭来一片“用夷变夏”的唾骂。
1705749028
1705749029 时过境迁。把这样一个奕訢推荐、慈禧倚重的人从总署大臣调任军机领班,既不会遭遇阻力,又为变法上了一道保险。
1705749030
1705749031 结果却是,中枢大换届,李鸿章只得了一枚勋章、一份太后赏赐的食物以资鼓励。
1705749032
1705749033 6月16日,颐和园仁寿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康有为受光绪召见。
1705749034
1705749035 同在园中的还有前来领旨谢恩的荣禄和李鸿章。
1705749036
1705749037 朝房内,康有为与荣禄狭路相逢。后者轻慢道:“以夫子之才,也会有补救时局的办法?”
1705749038
1705749039 康答以非变法不可。
1705749040
1705749041 荣禄鄙薄道:“早就知道法当变,但是一两百年的成法,是一早上就能变过来的?”
1705749042
1705749043 康有为大怒,忿然道:“杀两个一二品的大员,法即变矣!”
1705749044
1705749045 荣禄寻思着没得势你就狂成这样,真要大权在握,还不得血海飘香?
1705749046
1705749047 入见慈禧时,李鸿章在场。荣禄力言康有为败坏朝纲,皇上若过于听信,必有害大事。
1705749048
1705749049 怕分量不够,又看着李鸿章,说李相经历的事多,当为太后言之。
1705749050
1705749051 李鸿章当即叩头,称皇太后圣明,然后跪在那纹丝不动。
1705749052
1705749053 慈禧叹了口气道:“儿子大了,哪里认得娘?其实我不管倒好。你做总督,但凭知道的做吧。”
1705749054
1705749055 李鸿章退下后神色大变,转告康有为,提醒他小心。
1705749056
1705749057 光绪的召见持续了两个小时。康忽悠成功地使皇帝相信:变法不必罢免大臣,专用小臣即可。大臣无办事之劳,无丢官之虑,怨恨的言论自会平息。
1705749058
1705749059 一厢情愿罢了。
1705749060
1705749061 几天后,上谕授康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正五品。
[ 上一页 ]  [ :1.7057490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