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1286e+09
1705751286
1705751287 谁知,灾难一开始便收不住脚,插曲竟是序曲,悲歌一放六十载,直至曲终人散。
1705751288
1705751289 一个甲子宛若一道轮回,在生命的尽头,李鸿章带着无尽的遗憾,口占一诗:
1705751290
1705751291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1705751292
1705751293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1705751294
1705751295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1705751296
1705751297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1705751298
1705751299 贤良寺,落叶秋风,寒鸦聒噪。
1705751300
1705751301 周馥发现李鸿章断气时,只见他“双目犹炯炯不瞑”。
1705751302
1705751303 慈禧在行宫收到周馥的电报,震惊痛悼得失去了常态。少了这样一个“安危系之,存亡系之”的中兴名臣,她甚至不敢想象自己的统治还能维持多久。
1705751304
1705751305 黄花晚节,重见芬芳。李鸿章身后哀荣无限,追赠太傅、晋一等侯、谥文忠、入祭贤良寺。
1705751306
1705751307 能给的都给了。
1705751308
1705751309 直到1908年,李鸿章去世的七周年祭日,《纽约时报》还出专刊纪念道:“李鸿章和他同时代其他清国高官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拥有更宽阔的视野,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并且预见到他的国家在即将到来的数年里会需要那些具有前瞻眼光和进步思想的人。”
1705751310
1705751311 也许,只有他的老对手伊藤博文的评价最为掷地有声:
1705751312
1705751313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1705751314
1705751315
1705751316
1705751317
1705751318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1705740539]
1705751319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第八章 只手推进清末新政
1705751320
1705751321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1705751322
1705751323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1705751324
1705751325 继任直督的人选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705751326
1705751327 抛开私人恩怨,李鸿章属意的接班人是袁世凯,甚至传言其曾亲口告诉于式枚“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之右者”。
1705751328
1705751329 洋人也青睐既懂外交又很开明,关键时刻还能保护他们不被乱民砍杀的袁世凯。
1705751330
1705751331 慈禧更无异议。一来对大头的好感达到顶点;二来列强能饶她一命殊为不易,自然要尊重洋人的意见;三来武卫军四支部队皆被打残,只剩武卫右军兵强马壮,正需袁世凯带上来护卫京师,安定人心。
1705751332
1705751333 当然,竞争对手不是没有,比如刘坤一和张之洞,资历都比袁世凯老。
1705751334
1705751335 问题是前者再过一年就要挂了,后者压根儿不想离开老巢重打江山,毕竟湖北新军已初具规模。
[ 上一页 ]  [ :1.7057512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