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4886
1705754887
朝廷显然不吃生米煮成熟饭这套,立刻通过上海道台叫停洋行的无照经营。
1705754888
1705754889
此事本是对方理亏,有一说一即可。结果清政府偏要扯东扯西,说“坏我风水,有违民意”,用民变吓唬洋人,好像全中国除了愚民就是暴民很光荣似的。
1705754890
1705754891
事实上,吴淞铁路的出现受到了沿线百姓的夹道欢迎。
1705754892
1705754893
因为洋人不搞暴力拆迁,收购土地不惜出高价以避免纠纷,且对居民祖坟详细勘察,防止破坏。
1705754894
1705754895
同时,铁路拉动了沿途的就业和经济,朝廷臆想中的铁道游击队根本没出现。
1705754896
1705754897
真正的敌意来自官员和乡绅。
1705754898
1705754899
地方守旧势力一度打算用卧轨来阻挠施工,因司机及时刹车而碰瓷未遂。
1705754900
1705754901
上海道台衙门受到启发,安排一个穷困潦倒、有自杀倾向的士兵去“钓鱼”,圆满完成任务。
1705754902
1705754903
用一条人命和二十万两白银换取吴淞铁路的拆除,对外则示之以“民心所向”,清政府的反科学之路走得是何等艰辛……
1705754904
1705754905
1881年6月9日是火车发明者史蒂芬逊诞辰一百周年。当天,为运输开平煤矿的煤而修建的唐胥铁路通车。
1705754906
1705754907
选择这一天剪彩,李鸿章费尽思量。
1705754908
1705754909
反对派并不体谅,立刻抛出在高层极有市场的“造铁路等于开门迎盗”论,吓唬当权者。
1705754910
1705754911
刘铭传在李鸿章的授意下进京上奏,说各国铁路都用来巩固国防,运兵朝发夕至,从未听说为敌方所用。
1705754912
1705754913
并附上一则“体己”的小贴士:“若铁路造成,十八省合为一气,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1705754914
1705754915
反对派又祭出圣人,说修铁路有悖圣贤之道。
1705754916
1705754917
李鸿章只好亲自出马,写了四千多字的长折大谈圣人“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例子,论证修铁路也是“济不通,利天下”的正道。
1705754918
1705754919
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家骧换了套思路,从“断民之利”的角度来反,说铁路会夺了车夫、船夫的生计,引发社会动荡。
1705754920
1705754921
李鸿章举例说:英国初造铁路时,也有这种顾虑,后来发现铁路带动了沿线城镇的发展,马车的需求不降反升。
1705754922
1705754923
更猛烈的反击来自曾随郭嵩焘出使欧洲的刘锡鸿。
1705754924
1705754925
刘大人抛出一个“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登时语惊四座。
1705754926
1705754927
其实,早在驻英期间,刘锡鸿已经“名扬海外”了。
1705754928
1705754929
一位波斯藩王曾问他:“中国为何不造火车?”
1705754930
1705754931
刘锡鸿自以为幽默地回以“因为我们正在制造一种不用煤和铁轨,却能日行万里的超级火车”。
1705754932
1705754933
见波斯藩王迷惑不解,刘锡鸿自鸣得意道:“根据四书五经的教导,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此行之最速之火车也。”
1705754934
1705754935
波斯藩王哈哈大笑,刘锡鸿陶醉在自己的“妙论”里,以为又创造了一条周恩来式的外交趣语。
[
上一页 ]
[ :1.7057548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