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4936e+09
1705754936
1705754937 对此,《泰晤士报》直言不讳地指出:“阻止铁路之人,必将贻笑于后代。”
1705754938
1705754939 反对派的冥顽不灵让李鸿章身心俱疲,在一封私信里吐露心声道:
1705754940
1705754941 鸿章老矣,报国之日短矣。即使事事顺手,亦何补涓埃(微小)?所愿当局者洞悉中外真情,勿务虚名而忘实际,狃(拘泥)常见而忽远图,则天下幸甚,大局幸甚!
1705754942
1705754943 甲午之后,自上而下的改革扭转了形势,“要致富,先修路”的常识逐步深入人心,大兴铁路渐成热潮。
1705754944
1705754945 然而,庚子国变把慈禧变成了列强的羊咩咩,逆来顺受。洋人们一拥而上,纷纷争夺中国的筑路权。
1705754946
1705754947 英法两国在取得滇缅和滇越铁路的修筑权后,进一步觊觎贯通长江中上游富饶地区的川汉铁路,英国甚至已派人入川勘察路线。
1705754948
1705754949 时任四川总督的锡良当即上疏朝廷,力主自办川汉铁路,防止列强染指,得到批准。
1705754950
1705754951 1904年,谕旨下发,成都岳府街挂出了“官办四川省川汉铁路总公司”的牌子。
1705754952
1705754953 按规划,川汉铁路的预计路线自湖北汉口经宜昌,过四川的万县、重庆、内江、资阳,最后抵达成都,总长一千五百公里。
1705754954
1705754955 锡良与湖广总督张之洞约定,全程分为三段:
1705754956
1705754957 一、宜昌以东至汉口,连接京汉铁路的区段由湖北负责修筑;
1705754958
1705754959 二、宜昌以西湖北境内的铁路,由四川负责(待全部完工后,经二十五年时间,湖北政府出资赎回);
1705754960
1705754961 三、四川境内的铁路,由四川负责。
1705754962
1705754963 盛宣怀自投罗网
1705754964
1705754965 蜀道之难,路人皆知。如此漫长的铁路线,初步预算高达五千万两白银,锡良不借外债,中央又没钱可拨,底气从何而来?
1705754966
1705754967 来自踊跃的川民。
1705754968
1705754969 虽说不与秦塞通人烟,但进入到20世纪后,在邹容和吴玉章等人的带领下,川人的爱国热情开始如煮沸的火锅,滚滚发烫。
1705754970
1705754971 见平日整天在茶馆扯把子、冲壳子的闲人都关心起捍卫路权的国家大事来,锡良决定走一步险棋。
1705754972
1705754973 在《川汉铁路总公司集股章程》中他规定:除官方出资和绅商认购之外,设立“抽租之股”,年纳粮十石(一百升)以上的耕田之家,按实收抽取3%,照市价折合银两后作为铁路股款。
1705754974
1705754975 同有去无回的农业税相比,作为有价证券的租股可自由买卖和转让,一旦路成,还可分红。因此,推行极为顺利,甚至连倡优乞丐都争相入股。
1705754976
1705754977 截至1911年,租股独大,征收了九百多万两白银。七千万川民,全部因此同川汉铁路扯上了关系。
1705754978
1705754979 然而,这种全民参与办铁路的景象,在盛宣怀看来却未必是好事。因为修铁路需要巨额投入,且投资回报期长,股散本弱,难成大事。
1705754980
1705754981 盛宣怀坚定地认为,铁路必须国有化。其逻辑是:既然铁路事关国家命脉,又有如此丰厚的利益,由政府垄断经营天经地义。
1705754982
1705754983 问题是盛宣怀早已在政治斗争中失势,正走载泽的门路谋求复出,暂时还轮不到他说话。
1705754984
1705754985 锡良则趁商部政策放开之机,大搞国企改革,于1907年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彻底退出。“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变为“商办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并高薪聘请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 上一页 ]  [ :1.7057549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