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8010
1705758011
革命家是人群里的酵母菌,只有当国家害了重病时才能如鱼得水,呼风唤雨。而在和平年代,这些人毫无用武之地,大多抑郁而终。
1705758012
1705758013
所以,秋瑾走向死亡,徐锡麟走向死亡,林觉民走向死亡——也许冥冥之中都意识到青春背后没有东西了,就此了断。毕竟革命成功后,梦想不再是梦想,必须落实到制度的改革和琐碎的行政事务上,诗意烟消云散。
1705758014
1705758015
故由乱而治之日,便是革命家生不如死之时。烈士暮年,老骥伏枥,没权的刀枪入库也就认了,有权的则可能突变为终生革命家,从政治革命到文化革命,从革敌人的命到革自己人的命。
1705758016
1705758017
作为《临时约法》的起草者,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缔造者,宋教仁取代孙文是大势所趋,也符合同盟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进程。
1705758018
1705758019
但从孙文拒绝出任国民党理事长来看,其内心是抵制这一转变的。常年策划起义的他坚信枪杆子里出政权,主张同盟会仍为革命组织,今天可以拥袁,明天操家伙便能反袁。
1705758020
1705758021
不要以为去修铁路就意味着默认了出局的现实,也可能是曲线救国,争取一击命中,彻底整垮宋教仁。
1705758022
1705758023
这就是宋案真相的两个版本。
1705758024
1705758025
镜头切到六年前,二十五岁的宋教仁潜入东北,成立同盟会东北支部。其间,他四处走访,遍览群籍,写就《间岛问题》一书,成为对日交涉的有力根据,以至于惊动了中央,要以五品京衔邀其入外务部供职。
1705758026
1705758027
如流星划过夜空,宋教仁以天纵之资给国人带来了唯一一次走向共和的希望。可惜,倏忽的逝去使初具规模的制度设计戛然而止,空留一腔“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遗恨和一句至今无解的百年之问:
1705758028
1705758029
在这片专制深厚的土地上,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宪政民主?
1705758030
1705758031
诚如于右任为宋教仁撰写的铭文:“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呜呼!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宋之死不单单是一党一姓的损失,更是全体国民南柯一梦醒来后的怅然若失……
1705758032
1705758033
潘多拉的魔盒业已打开,刚刚启动的民主实践又回到了以武力决胜负的旧轨道。
1705758034
1705758035
1705758036
1705758037
1705758039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第十四章 专制之上,还有天命
1705758040
1705758041
二次革命
1705758042
1705758043
孙文迅速回国,准备武力讨袁。
1705758044
1705758045
黄兴以下全部反对,认为司法程序已经启动,当诉诸法律。
1705758046
1705758047
孙文怒道:“总统指使暗杀,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
1705758048
1705758049
陈其美附议。
1705758050
1705758051
国民党此时的地盘只有江西、安徽和广东三省(湖南都督谭延闿虽加入国民党,但奉行自治)。结果,当孙文电令三省都督宣布独立时,李烈钧、柏文蔚和胡汉民均不买账,气得孙大炮逢人就说:“若有两师兵力,当亲率问罪。”
1705758052
1705758053
当然大家心知肚明,即使有,也绝非袁世凯的敌手。
1705758054
1705758055
不过不打紧,国会已经开幕,宋教仁留下的政治遗产可以帮国民党进行合法斗争。
1705758056
1705758057
首战便是“善后大借款”。
1705758058
1705758059
所谓善后,即收拾清朝留下的烂摊子——各种外债加赔款共计一千二百万英镑。
[
上一页 ]
[ :1.705758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