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8781e+09
1705758781 汪大燮谈到一个棘手的案子,原告和被告是夫妻,两口子闹矛盾,媳妇跑回娘家,丈夫去接。
1705758782
1705758783 媳妇不回,遭到毒打。娘家不干,一家子围着他打。自卫中,丈夫把大舅子刺死,把丈母娘捅了两刀,媳妇则被捅成轻伤。
1705758784
1705758785 浑身是伤的丈夫当晚自首,被判无期。媳妇不答应,跑到县府门口自焚,要求改判。
1705758786
1705758787 县府见其状可哀,改判死刑,结果被告的父亲又不答应了,跑到省府门前服毒。
1705758788
1705758789 案子上报到平政院(被告父亲告地方官司法不公),汪大燮觉得丈夫有自首情节,又是家庭矛盾,夫妻俩还有孩子,不当判他死刑,便同大理院院长一起做工作,让省上发回重审。
1705758790
1705758791 省府同意重审,可根本落实不下去。媳妇一方天天闹,非要政府维持死刑的判决。最后只好花钱买平安,在判丈夫无期的同时,给受害人家属一大笔救助款善后……
1705758792
1705758793 对法律的不尊重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1705758794
1705758795 《论语》里提到,一个父亲偷了羊,被其子报官。孔子很生气,说连儿子都告老子的社会,已经不是他所向往的。
1705758796
1705758797 众所周知,他向往的是伦理道德。
1705758798
1705758799 问题是如果只讲道德不讲规则,那再干净的国家最后也只会堕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度;相反,要是人人都开始谈规则,那么再野蛮的地方,道德也会逐渐回归。
1705758800
1705758801 在乱象纷呈的民初,认为只有君主(立宪)制才能重建规则的言论并非全无市场;一帮把青岛当首阳山的前清旧臣也不甘寂寞,时不时跳出来抢个戏。
1705758802
1705758803 当发誓不当“贰臣”的赵尔巽接受袁世凯的礼聘到清史馆当馆长时,遗老梁鼎芬写信责备他说:“清朝未亡,你修个什么清史?”
1705758804
1705758805 梁奇葩的逻辑是:北京城还有个小朝廷,里面还住着个小皇帝……
1705758806
1705758807 隆裕死后,梁鼎芬和劳乃宣跑到西陵跪地号哭,如丧考妣。孙宝琦身穿西服前来,刚在灵前鞠了三躬,梁鼎芬便大骂其“洋鬼子”“不要脸”,一干遗老则拍手称快……
1705758808
1705758809 袁世凯关注的是年轻人,比如时任农商部地质所所长的丁文江。
1705758810
1705758811 年未三十的丁文江曾说:“中国实在太乱、太穷、太弱、太苦了,故只要有人能使她安、使她富、使她强、使她乐,我不相信谁不愿意。”
1705758812
1705758813 丁文江不否认独裁是毒药,民主是良药。但民主政治是一种繁琐的程序化政治,缓不济急,无法化解日益深重的亡国危机,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
1705758814
1705758815 因此,他呼唤一个思想开明,以国家利害为利害,能够凝聚和善用人才的独裁领袖的出现,并对反对他的人说:
1705758816
1705758817 难道我们甘心去做南宋亡明的清流吗?
1705758818
1705758819 心有戚戚的袁世凯注意到的第二个人是三十出头的周树人。
1705758820
1705758821 那是冬天的一个早上,刚刚升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一科科长的周树人在教育总长范源濂的带领下进见大总统。
1705758822
1705758823 当然你会说:各部有那么多科长,难不成每换一个袁世凯都要接见?
1705758824
1705758825 事无巨细、完美主义的处女座真干得出来。
1705758826
1705758827 记者黄远生曾问过赵秉钧,说总统遇事躬亲,不嫌琐碎和因小失大吗?
1705758828
1705758829 赵秉钧说:“这是总统做过十多年督抚的缘故。正因如此,一把总钥匙才无人能管。军兴后功将纷出,然有袁总统在,无人敢飞扬跋扈。”
1705758830
[ 上一页 ]  [ :1.7057587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