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8831e+09
1705758831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失去自我
1705758832
1705758833 进见持续的时间很短,周树人一生也只见过袁世凯这一面。一向刻薄的他后来评价道:
1705758834
1705758835 整个民国期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力。
1705758836
1705758837 在袁世凯看来,周树人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公务员。他对仕途很冷淡,不是逛琉璃厂就是抄古碑,或者摇着蒲扇坐在绍兴会馆的槐树下消磨生命。
1705758838
1705758839 但他的洞察力无人能及。
1705758840
1705758841 周树人认为民国这座舞台招牌是新的,布景是新的,座位也是新的,但唱的还是老戏,唱戏的还是老人。
1705758842
1705758843 说白了,辛亥革命没能拔本塞源地根治病灶,人们依旧缺乏爱与诚,习以为常地虚伪和无耻,在暴戾愚昧的空气中互相中伤。
1705758844
1705758845 如果国人的生活借由武力而非理性来塑造,则自由主义永无出头之日,毕竟,凡因刀剑得到的,必将因刀剑而失去。
1705758846
1705758847 其实,自由必与责任并存,自由乃有意义。因此,自由主义需要的土壤是各负其责的秩序,而非混乱。
1705758848
1705758849 可惜,好逸恶劳乃人之天性,即便是对待自由。
1705758850
1705758851 比如,人们拒绝排队,你争我抢地往前挤。久之,大家盼望出现一个秩序的维护者。终于,一个恶棍跳了出来,用棍子敲打每一个人,宣布由他安排次序和位置。
1705758852
1705758853 秩序实现了,但众人也被奴役了。结果虽好于混乱,权利却遭到剥夺。
1705758854
1705758855 世间许多悲剧,并非由丑恶造成,而产生于追求美好的中途。于是,就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言:“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1705758856
1705758857 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人总是为自己的行为用心堆砌词汇,觉得世界不理解我,而真相其实是我不理解世界罢了。
1705758858
1705758859 当经验主义者袁世凯决定倒掉一盘散沙,重建秩序时,“天下往往有主义甚正当,徒以手段之误而流毒无穷者”(张君劢语),便又多了一道真实的注脚……
1705758860
1705758861 北京。
1705758862
1705758863 久未露面的应桂馨出来觅食了。
1705758864
1705758865 他向政府索要钱财和勋位,不愿旧事重提的袁世凯拨了笔款想打发他走,谁知应桂馨非要政府“昭雪其罪”,甚至承认刺宋有功。
1705758866
1705758867 这就颠倒乾坤了。
1705758868
1705758869 烦闷中,袁世凯突然想起初见宋教仁时的情景。
1705758870
1705758871 彼时,因《间岛问题》一书,袁世凯仰慕宋教仁已久。但见其衣服破旧,便问是否还是留日时所买,宋教仁点头。
1705758872
1705758873 事后,袁世凯请人做了一套高级西服给宋教仁送去,宋穿上后非常合身。原来,谈话间他就把尺码给记住了。
1705758874
1705758875 据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张国淦回忆,唐内阁期间,袁世凯谈及农林总长宋教仁,总是颇多推许。
1705758876
1705758877 转变发生于国会选举期间,宋教仁在南方各省演讲拉票并猛烈抨击北京政府。大为光火的袁世凯听赵秉钧说洪述祖正在安排人诋毁宋教仁,也就放心了。
1705758878
1705758879 没想到毁宋不是毁谤而是毁灭。当得知宋教仁的死讯时,他蒙了,喃喃道:
1705758880
[ 上一页 ]  [ :1.7057588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