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915e+09
1705759150
1705759151 杨度没有否定共和制,而是认为“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
1705759152
1705759153 共和的基础是法治,用杨度的话说就是“贤者不能逾法律而为善,不肖者亦不能逾法律而为恶”。但可惜,中国自古就没这习惯。
1705759154
1705759155 宋教仁临终前给袁世凯打的电报里称自己“不敢有一毫权利之见存”,可见直到那会儿,“权利”还不是今天的意思,而是个贬义词。
1705759156
1705759157 在杨度看来,民国人大多不知共和为何物,既没有法治精神又缺乏权利意识,“以为此后无人能制我者,我但任意行之可也”,中央威严扫地,社会呈现无政府主义倾向。
1705759158
1705759159 在“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逻辑中,“总统人人做得”的所谓“民权观念”深入人心,进而发展到“选举不可得,则举兵以争之”,最后给人留下的混乱观感让唐德刚感慨“假共和不如真帝制”。
1705759160
1705759161 以广东和湖南为例,两省分别是孙文和黄兴的故乡,党人众多。二次革命后,国民党四散而逃,粤督和湘督被换上龙济光与汤芗铭。
1705759162
1705759163 两人向以残暴出名,党人还不断挑战其底线。
1705759164
1705759165 一天,龙济光出署去看他哥,走到半路被党人扔出的炸弹炸伤。刺客当场被捕,龙命人处以寸磔之刑。其时“凌迟”已废除多年,酷刑激起了全国舆论的声讨。面对袁世凯质询的电报,龙济光矢口否认,搪塞道:“凶犯正法后,军民人等痛恨此种暴行,剖心食之,实所难免。”
1705759166
1705759167 为巩固都督之位,资历较浅的汤芗铭嗜杀程度更在“龙王”之上。监狱人满为患,浏阳门外的刑场号啕之声终日不绝。三年间,被汤屠户搞死的,有案可稽者便达两万人,其中大多是以党人为名,剪除异己。
1705759168
1705759169 暴力抢来的权力,只能靠暴力维系。当权者生活在“丧失政权就丧失一切”的恐惧中,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还政于民的改革。
1705759170
1705759171 事实上这种各领风骚两三年的都督也不可能有什么长远的打算,因为即使人存政举,终究人亡政息。
1705759172
1705759173 久之,中国式的共和诱发了朝野的短期行为,所有人都假共和之名攫取私利。看淡的浮萍般漫无目的地混世,绝望地赌上性命拔剑而起。
1705759174
1705759175 一个皇帝倒下了,千万个皇帝站起来,化身为大队委、青年导师和居委会大妈,遍布于各行各业,时不时冒出来教育你该如何做人。
1705759176
1705759177 杨度坚信,只有宪政才能保证政策的持续性,从而“人事有变,法制不变”,避免周期性的历史雪崩。而大清之所以败亡,正是由于不听袁大总统“不立宪即革命,二者必居其一”的劝告,搞假立宪。
1705759178
1705759179 行文至此,推理基本没有破绽。但当杨度抛出他的终极观点时,人类震惊了:这不科学!
1705759180
1705759181 风起杨花愁杀人
1705759182
1705759183 杨皙子亮明真身:只有实行帝制,才能确保宪政成功。
1705759184
1705759185 在他看来,各省都能暗中招兵买马、走私军火的国家是没有宪政可言的。统治者“止乱”尚且乏力,哪还顾得上建设?
1705759186
1705759187 恢复帝制等于昭告天下鹿死谁手,猎鹿人们不要再想入非非争总统了。
1705759188
1705759189 杨度认为,君主和宪法的关系应当是共生,前者维护后者,后者制约前者。
1705759190
1705759191 从而以开明专制治国,严刑峻法,普及教育,走上复兴之路——比商鞅变法多了一道加在秦孝公头上的紧箍咒。
1705759192
1705759193 杨度的解释很牵强,说如果从共和改为君宪,那么帝位就是国民公投、宪法赋予的,君主要想永延帝祚,就必须实行宪政,否则会被人民抛弃,酿成革命。
1705759194
1705759195 其实,不管杨度的雄辩如何气势纵横,推导如何步步为营,舍弃一条,《君宪救国论》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1705759196
1705759197 那便是可行性。
1705759198
1705759199 或者换一种说法:人民答不答应。
[ 上一页 ]  [ :1.705759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