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7168e+09
1705771680 其次,毛泽东要在领导权上争取主动。左、右路军分开行动后,实际上把红军指挥机关一分为二:中共中央是一头,红军总司令部是一头。按理说,中央管方针路线,总司令部管具体指挥。但是张国焘明摆着和中央不是一条心,他有自己的打算,要不然去阿坝做什么?毛泽东当然不会坐等张国焘来摆布他,毛儿盖会议的目的就是定下行动计划,以中央决定的名义让张国焘来执行。要让左路军来靠拢右路军,而不是相反。
1705771681
1705771682 第三,《决定》中严厉指责并否定了要将红军引向青海等西部偏僻地区的意向。这些话显然是警告张国焘的。左路军去了阿坝,如果北上陕甘,走阿坝是绕弯路,从阿坝去青海倒是最近便的。毛泽东极为担心张国焘会把几万红军带到青海去,所以在《决定》中把话讲在前面。
1705771683
1705771684 夏洮战役方针既定,从哪里北上呢?松潘大路被胡宗南堵住了,红军只有向北行军,经过松潘草地到班佑、巴西地区。胡宗南从藏族土司那里得知:草地是一片魔沼,连鸟儿也飞不过去。红军走草地是自取灭亡。所以草地的北面都没有设防。然而,红军就是要从这人迹罕至的荒野走过去。
1705771685
1705771686 松潘草地在今天四川省的松潘、若尔盖县境内。其范围大致包括烈尔郎山(今若尔盖县北)以南,浪架岭(今松潘西)以西,查针梁子(今红原县南)以北,纵横600里,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白河(即噶曲河)和黑河(墨曲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天然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汊河、曲流横布,由于排水不畅,潴水形成了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的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恶劣,年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夏季平均气温为摄氏10度,且温差很大。时而晴空万里,烈日炎炎;时而电闪雷鸣,雨雪交加。除了夏季有牧民在边缘地带放牧,草地深处极少有人前去冒险。半个世纪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探访长征路来到若尔盖,亲身体验了草地变幻无常的天气。他写道:
1705771687
1705771688 五十年后的1984年6月,草地依然如故。夜间,大地结满了银霜,气温在摄氏零下六七度;黎明时,天气还是好好的,红艳艳的太阳钻出地平线照耀着草地;可是,早上8时,天色突然变暗,乌云聚积起来,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一切都在雾气中变得朦胧灰暗。接着大雨和着狂风倾盆而下,瞬间又是雨雪交加。没过多久,纷飞的鹅毛大雪遮盖了道路,草地和山峦,到处茫茫一片,赶路的马帮躲避在背风的地方,一群群的牦牛和绵羊变成了缓缓移动的雪堆。大雪下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减弱了下来。旷野上又刮起了大风,风中的太阳变得苍白、黯淡,颤颤发抖。风没有停,又下起了雨。到了后半晌,天空露出了湛蓝,阳光普照,白雪融化了,使人感到一丝春意;但当太阳的光辉沉落到黄河彼岸的时候,春意便在冰霜中消逝了。[10]
1705771689
1705771690 今天,这片土地经过治理,到处开沟排水,草地的面貌已是今非昔比。绿色的草原上到处可见白色的绵羊和黑色的牦牛,一批批的旅游者来到松潘、红原,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但是当年毛泽东可没有这种闲情逸致,他把红一军团2师4团政委杨成武召来,命令4团作为先头部队,在草地中蹚出一条路来。
1705771691
1705771692 1935年8月18日,右路军先头部队——红30军的264、265团在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率领下,最先踏上了草地行军的征程,向班佑进发。在他们的左翼,红一军团4团于21日从毛儿盖出发,走另一条路线进入草地。中央军委纵队与前敌总指挥部随一军团大部队行动,病中的周恩来与三军团走在最后。
1705771693
1705771694 过草地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一直被称为最艰苦的经历,一些著作和回忆录叙述,过草地犹如一场死亡行军。《红军长征在四川》中写道:
1705771695
1705771696
1705771697
1705771698
1705771699 草地行军(黄镇画)
1705771700
1705771701 八月的草地,对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红军指战员来说,真是别有一番景象:牧草肥美,繁花似锦,然后随着前进步伐而来的,是大自然残酷的折磨和死神的威胁,这里无路可循,部队只有在藏族向导的指引下,踏着草甸缓慢行进。软绵绵的草甸,随着战士脚步的移动,发出嘁嚓嘁嚓的声音。稍有不慎,将草甸踩穿,整个人便陷入沼泽,抢救不及,少顷没顶。部队进入草地后,几乎无日不雨,雨水不仅淋透了战士们的衣衫,也淹没了部队前进的路线。有些地段,连续几十里水深没膝,使向导也难以寻找过去游牧留下的痕迹。有的战士因此而偏离了行军路线,陷身淤泥,被沼泽吞噬。八月也正是草地冰雹逞凶的季节,有时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冰雹,战士们连藏身之地也找不到。茫茫草原之上,除偶有几米或几十米高的浅山隆起外,见不着一株较为高大的树木,常常使人方向莫辨,有时部队艰难地行进了几个小时,却仍旧回到了原地。[11]
1705771702
1705771703 今天重读当年亲历者的记录,实际情况并不全是如此。一般说来,先头部队的情况要比后续部队好些。分头行进的部队,有的选择了比较好走的路线。红一军团的记录最完整,他们基本上是沿着草地与森林的边界行军,没有深入草地的腹地。我们来看看红一军团韦国清团长当年的记录:[12]
1705771704
1705771705
1705771706
1705771707
1705771708 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的《逸经》杂志第33期,刊登了一篇董健吾牧师化名“幽谷”的文章《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首次在国民党统治区介绍红军长征经过。文后引用了《红军长征记》的“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更为详尽地记录了过草地的情况:[13]
1705771709
1705771710
1705771711
1705771712
1705771713 一军团直属队的童小鹏在他的长征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们过草地的经过,摘录于下:
1705771714
1705771715 8月23日:很久以前就准备要过的草地,今天要开始向它前进了,大家都很想早点到达,尝尝草地究竟是一个什么味道,巴不得一跨就过。
1705771716
1705771717 早饭后就戎装出发了,从通哈龙道上二十里便分路了,仍沿河而上,沿途仍见着高山树林,天的确可恶得很,出发后不久即下雨了,未免知道我们要过草地而故意捣乱不成?因天雨气候很冷,有些同志又没有雨具来抵抗,所以因体弱而冻毙在路旁的倒有几个。
1705771718
1705771719 行约七十里到腊子塘,河边搭棚露营。
1705771720
1705771721 8月24日:开始进入草地了,渐渐地不见了森林,地面也渐渐地开阔了,两边虽然是山,但比较低了,且满山是青草而不是旁的东西,路上尽长的青草,若不是向导领路的话,的确连方向都找不到,最讨厌的是天仍连绵下雨,淌得满身透湿,路上尽是水泥更使两腿难走。
1705771722
1705771723 沿途都没见有什么树林,最后见着树林了,便开始露营(分水岭,约七十里)。这树林系先头部队驻过的,故还有旧的用树枝搭的棚子,我是分到一个旧棚,加上油布虽不漏,然而地湿又不平,棚小又过矮,的确转身都转不得,但在这个环境下说来还是一个上等货呢。
1705771724
1705771725
1705771726
1705771727
1705771728 草地宿营(黄镇画)
1705771729
[ 上一页 ]  [ :1.705771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