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72249
9月12日[5]
1705772250
1705772251
毛泽东知道,中央与张国焘的斗争已是不可调和。12日上午11时,中央在俄界(今甘肃省迭部县高吉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张国焘的问题和下一步行动方针。出席会议的有:
1705772252
1705772253
1705772254
1705772255
1705772256
俄界会议旧址
1705772257
170577225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凯丰、刘少奇、邓发。
1705772259
1705772260
军委纵队负责人叶剑英、蔡树藩、林伯渠、罗迈(李维汉)、杨尚昆以及李德。
1705772261
1705772262
一军团领导人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
1705772263
1705772264
三军团领导人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清。
1705772265
1705772266
周恩来因病,未能出席会议。
1705772267
1705772268
会议首先由毛泽东作报告。他的神情十分严肃,革命向何处去?中央红军向何处去?又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们面临的考验,不亚于遵义会议的前夕。任何犹豫不决,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以前与张国焘的斗争,都是在政治局范围内进行的,现在是揭开两条路线斗争内幕的时候了。他语气沉重地讲道:
1705772269
1705772270
今天的议事日程是今后的行动方针。
1705772271
1705772272
向北行动问题,政治局已有决定。我们在两河口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央就有了决议,现在中央坚持这个方针。有的同志反对,有他机会主义的方针,这方针的代表是张国焘。中央过去用许多办法争取他。派代表谈判、让步等等,但终于分裂了。中央与他们进行了许多斗争,但至今未能达到目的。四方面军起初是按兵不动,7月中旬,党中央指示红军集中,结果由于张国焘的阻挠未能实现。张到芦花,政治局决定他为总政委,张国焘才把四方面军调动。但未到毛儿盖即动摇,到毛儿盖又完全推翻这一决定,而把主力走阿坝,右路军走班佑。张到阿坝后,便不愿意北上,要右路军南下。政治局七个同志(包括徐、陈在内)在周副主席处开了一个非正式会议,决定打电报给张国焘,要他北上。徐、陈当时表示,要他们再回头走草地是不好,但张国焘坚决要他们回去,他们便主张回去。
1705772273
1705772274
张国焘抵制中央决议是不对的。我们现在不能在这里等他北上,现在不能依靠他们共同向北,而应该单独北上。
1705772275
1705772276
向南向北的前途,我们应该考虑清楚。向南最后是没有出路的。地形上不好,少数民族地区给养无法解决,红军只有减少没有补充,战略退路也没有。南下在政治上是没有出路的,中央不能让一、三军团去走绝路,而变更北进的方针。
1705772277
1705772278
我们坚持向北发展的基本方针,向黄河以东发展。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变成瓮中之鳖,我们能够到达目的地,只要我们保持数百干部,几千战士,这就是很大的胜利。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们需要团结。这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要以超出寻常的工作来完成任务。
1705772279
1705772280
毛泽东最后说:今天看来,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将来做组织结论是必要的。但是否马上下哀的美敦书(即最后通牒——作者注)?不应该的。我们现在还有两个军,还有很多干部在那里。我们要尽可能做工作争取他们,我们还要打电报叫他们来,用各种名义(林聂、彭李、李德)打电报。我估计他们还有来的可能。
1705772281
1705772282
毛泽东报告后,彭德怀接着做关于军队组织问题的报告。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机关人员过多,部队中战斗人员太少,他建议对现有的部队进行整编。精简机关人员,充实到部队中去。同时,部队编制要缩小,以利于指挥。他提出一个缩编方案,请大家讨论。
1705772283
1705772284
在讨论中,邓发、李富春、李德、李维汉(罗迈)、王稼祥、聂荣臻、杨尚昆、林彪、博古等相继发言,他们一致同意毛泽东的发言,坚决支持北上的方针。对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他们揭露了张国焘在四方面军中的军阀主义统治,为四方面军南下的命运而担忧。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大家也说了一些情绪冲动的话,贬低了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和工作。
1705772285
1705772286
张闻天发言说:这次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是中央的路线,一条是右倾的军阀主义——张国焘路线。无论在任何方面,张国焘都充分表现出军阀主义倾向。以后他们必然要组织第二党。但是我们还有朱总司令和三个军,有很多干部在那里。经过我们做工作,还有争取的可能。中央企图争取张国焘是失败了,但只要还有一线可能,我们还要争取他。
1705772287
1705772288
张闻天指出:目前的战略方针,是用游击战争来打通国际联系,更大规模地进行国内战争。在行动中要尽量求得休息补充,扩大队伍。我们的干部要更加团结,坚信我们是唯一正确的。我们虽然身体削弱了,但政治上加强了。最后,他表示同意彭德怀的报告,缩小部队编制。[6]
1705772289
1705772290
会议结束前,毛泽东代表中央做结论。他说:今天对四方面军的问题做了总结,这次斗争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布尔什维克主义与张国焘军阀主义倾向的斗争。张国焘的军阀主义,将来可能发展到背叛革命,这是党内空前未有的。目前战略方针,川陕甘计划有些变更。因为一、四方面军已经分开了,张国焘的南下,使中国革命受到相当严重的损失。但我们不是走向低落,而是走向大张旗鼓。我们在天水、岷州间长久活动是不可能的。甘肃东北、陕北是我们必经之地。[7]
1705772291
1705772292
俄界会议开了半天就结束了。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因为时间紧迫,该《决定》在俄界会议上只是原则通过。北上到达哈达铺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在9月20日的会议上委托张闻天起草《决定》的文字。直到1935年12月,才在中央委员范围内公布,在红一方面军高级干部中作了口头传达。中央这样做是为了挽救张国焘,争取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因而将斗争控制在极有限的范围内。据彭德怀回忆,在会上“有人建议开除张国焘的党籍,毛主席不同意。说,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应看到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你开除他的党籍,他还是统率几万军队,还蒙蔽着几万军队,以后就不好见面了。在张国焘成立伪中央时,又有人要开除他的党籍,毛主席也不同意。如果当时开除了张国焘的党籍,以后争取四方面军过草地,就会困难得多。就不会有以后二、四方面军在甘孜的会合,更不会有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的大会合了”。[8]
1705772293
1705772294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俄界会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
1705772295
1705772296
听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之后,政治局同意已经采取的步骤及今后的战略方针。并指出:
1705772297
1705772298
(甲)四方面军领导者张国焘同志与中央绝大多数同志的争论,其实质是由于对目前政治形势与敌我力量对比估计上有着原则的分歧。张国焘同志从对于全国目前革命形势的紧张化,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积极侵略而引起的全中国人民反日的民族革命运动的高涨估计不足,更从对于中央红军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中及突围后的二万余里的长征中所取得的胜利估计不足出发,而夸大敌人的力量,首先是蒋介石的力量,轻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红一方面军的战斗力,以致丧失了在抗日前线的中国西北部创造新苏区的信心,主张以向中国西南部的边陲地区(川康藏边)退却的方针,代替向中国西北部前进建立模范的抗日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布尔什维克的方针。必须指出张国焘同志这种机会主义的倾向,于胜利地粉碎了四川敌人对于通南巴苏区的进攻之后,自动放弃通南巴苏区时已经开始形成。目前分裂红军的罪恶行为,公开违背党中央的指令,将红四方面军带到在战略上不利于红军发展的川康边境,只是张国焘同志的机会主义的最后完成。
[
上一页 ]
[ :1.7057722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