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72299e+09
1705772299
1705772300 (乙)造成张国焘同志这种分裂红军的罪恶行为的,除了对于目前形势的机会主义估计外,就是他的军阀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示在张国焘同志不相信共产党领导是使红军成为不能战胜的铁的红军的主要条件,因此他不注意去加强红军中党的与政治的工作,不去确立红军中的政治委员制度,以保障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相反的,他以非共产党的无原则的办法去团结干部。他在红军中保存着军阀军队中的打骂制度,以打骂的方式去凌驾地方党的政权的与群众的组织,并造成红军与群众间的恶劣关系。此外,他以大汉族主义去对待弱小民族。这种军阀主义倾向是中国军阀制度在红军中的反映。这种倾向使英勇善战的年青的红四方面军,在其向前发展上受着莫大的障碍。
1705772301
1705772302 (丙)由于张国焘同志的机会主义与军阀主义的倾向,所以他对于党的中央,采取了绝对不可容许的态度。他对于中央的耐心的说服、解释、劝告与诱导,不但表示完全的拒绝,而且自己组织反党的小团体同中央进行公开的斗争,否认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组织原则,漠视党的一切纪律,在群众前面任意破坏中央的威信。
1705772303
1705772304 政治局认为张国焘同志这种右倾机会主义与军阀主义的倾向是有着他长期的历史根源的。张国焘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内,犯过很多机会主义的错误,进行过不少派别的斗争。四中全会后一个短时期内,他虽是对于当时改造了的中央表示服从与忠实,但他对于自己过去的错误是并没有彻底了解的。因此他在远离中央,并在长时期内脱离中央的领导之后,又产生了新的机会主义与军阀主义的倾向。很明显的张国焘同志这种倾向的发展与坚持,会使张国焘同志离开党。因此政治局认为必须采取一切具体办法去纠正张国焘同志的严重错误,并号召红四方面军中的全体忠实于共产党的同志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这种倾向做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与红军。
1705772305
1705772306 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这一决定只发给党的中央委员)[9]
1705772307
1705772308 现在,中央红军不足万人。而张国焘控制着绝大多数红军,让他回心转意的可能性极小。从长征以来,居然出现这样的局面,实在出人意料之外。现在中央处于危难之中,南下不可能,向荒凉的西北少数民族区去更是死路一条;只有向北,或许有出路。但是以目前的疲惫之师,与国民党军队作战胜算不大。陕北荒山僻野,如何生存,都是问题,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不能退缩和犹豫。最现实的是带领红军北上,寻找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中央机关没必要再保留那么多机构,应该尽量精简。红军也没必要保留空架子,要缩编以便指挥作战。俄界会议同意了彭德怀关于缩小部队编制的意见,决定:
1705772309
1705772310 一、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任副司令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副主任。
1705772311
1705772312 二、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的五人团,作为中央红军的领导核心。
1705772313
1705772314 三、成立编制委员会,以李德为主任,叶剑英、邓发、蔡树藩、李维汉为委员,负责部队的编制工作。
1705772315
1705772316 红一方面军孤军北上,形势相当严峻。为了避免国民党军队的封堵,任何耽搁都是不允许的。俄界会议结束后,9月13日,中央就率领一、三军团继续北上了。14日他们到了麻牙寺,在沿途经过的桥梁道口,仍然留下了少量的哨兵担任警戒,等待四方面军跟上来。这天,中央给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发去一封电报,做最后的努力争取。
1705772317
1705772318 国焘、向前、昌浩三同志:
1705772319
1705772320 (一)一、四方面军目前行动不一致,而且发生分离行动的危险的原因,是由于总政委拒绝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违抗中央的屡次训令与电令。总政委对于自己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恶果,应该负绝对的责任。只有总政委放弃自己的错误立场,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时,才说得上内部的团结与一致。一切外交的辞句,绝不能掩饰这一真理,更欺骗不了全党与共产国际。
1705772321
1705772322 (二)中央先率领一、三军北上,只是为了实现中央自己的战略方针,并企图以自己的艰苦斗争,为左路军及右路军之四军、卅军开辟道路,以便利于他们的北上。一、三军的首长与全体指战员不顾一切困难,坚决担负起实现中央的战略方针的先锋队的严重任务,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模范。
1705772323
1705772324 (三)张总政委不得中央的同意,私自把部队向对于红军极端危险的方向(阿坝及大小金川)调走,是逃跑主义最实际的表现,是使红军陷于日益削弱,而没有战略出路的罪恶行动。
1705772325
1705772326 (四)中央为了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利益,再一次的要求张总政委立即取消南下的决心及命令,服从中央电令,具体部署左路军与四军、卅军之继续北进。
1705772327
1705772328 (五)此电必须转达朱(德)、刘(伯承)。立复。
1705772329
1705772330 中央9月14日[10]
1705772331
1705772332 张国焘没有回电,此时,他正在阿坝召集左路军干部大会,声讨中央呢。刘伯承和朱德已经成了阿坝会议上围攻的对象,处境艰难。徐向前、陈昌浩也没有答复中央,他们曾收到一军团发来的一份电报,通知在俄界以北途中有一座悬崖险桥。一军团留下一个连驻守,要徐、陈派部队来接防。徐、陈阅后,相对苦笑;此桥远在200里外,去接防谈何容易。况且地图已被叶剑英带走,他们如何北上呢?徐、陈只能将情况报告张国焘,听候指示。
1705772333
1705772334 右路军总部所在的巴西,这些天一片沉闷。中央和一、三军团的离去,使四方面军干部的情绪大受打击。他们根本不了解高层的斗争,当然不理解眼前发生的这一切。30军政委李先念来找徐向前,两个人在村外的荒野中闷闷地坐着,眼中一片渺茫。李先念记得,包座之战结束后,他们把缴获的战利品挑最好的送到中央驻地。博古看到送来的牦牛和饼干、罐头,连声感谢;毛泽东见到送来的香烟,乐得合不拢嘴。当时的感情是何等融洽,这些天的变化,简直如同一场噩梦。叫他怎么对部下解释?他对徐向前倾诉心中的苦闷,徐向前半天才说了一句话:“我就不懂,红军和红军闹个什么劲?”
1705772335
1705772336 几天来,徐向前的内心一直受着痛苦和矛盾的折磨。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还从未遇到过如此艰难的选择。一方面是中央,另一方面是自己的部队和领导,张国焘和中央闹翻了,徐向前被夹在中间,他必须作出抉择,是跟中央走,还是跟张国焘走。晚年在回忆录中他叙述自己当时的思想:“右路军如单独北上,等于把四方面军分成两半,自己也舍不得。四方面军是我眼看着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大家操了不少心,流了不少血汗,才形成这么支队伍,真不容易啊!分成两半,各走一方,无论从理智或感情上说,我都难以接受。我想,是跟着中央走还是跟着部队南下呢?走嘛,自己只能带上几个警卫员,骑着马去追中央。那时,陈昌浩的威信不低于我,他能说会写,打仗勇敢,又是政治委员。他不点头,我一个人是带不动队伍的,最多只能悄悄带走几个人。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和部队在一起,走着看吧。”徐向前写道:“这样,我就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命令,犯了终生抱愧的错误。”[11]
1705772337
1705772338 毛泽东带领中央和一、三军团北上了,徐向前、陈昌浩几天后带领4、30军南下,再过草地与左路军会合。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命运,当时谁也无法预料。
1705772339
1705772340 [1] 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7辑第3册。
1705772341
1705772342 [2]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8篇第4章。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3册268页。
1705772343
1705772344 [3] 刘伯承:1961年1月26日的谈话。
1705772345
1705772346 [4]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页。
1705772347
1705772348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红军长征史》第5章。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4页。
[ 上一页 ]  [ :1.7057722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