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801107e+09
1705801107
1705801108 [22]马君武教授为此曾作下列一诗讽刺少帅: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塚,哪管东师入沈阳。
1705801109
1705801110 [23]雷丁:《东北义勇军史话》,上海,1932年,第5页。
1705801111
1705801112 [24]《纽约时报》口碑史栏,中国口碑史专题,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顾维钧回忆录》,美国,纽约,1974年,第3卷,第312页。
1705801113
1705801114 [25]前引书《奉天事变的凶险局势》,第116页。前引书《满洲事变》,第267—271页。克拉伯前引书,第166页。
1705801115
1705801116 [26]《国际周报》,第8卷,第38期。当时防守北大营的东北军长官是现在台湾的王铁汉将军,他当时是北大营守军团长,奉命不可抵抗。作者曾于1977年在台湾访问过王铁汉将军,请其详述当时情况。
1705801117
1705801118 [27]当日军进攻奉天城时,荣臻将军在城内指挥,他和奉天省政府代主席臧士毅与在北京的少帅经常保持联系。荣臻将军似乎已得到确切情报,即无论中国怎样对“中村事件”做出补救,日军终要进攻。奉天的中国将领邀请外国朋友搬进他们的官邸,以免他们遭到抢掠。见斯诺:《远东战线》,第72页。
1705801119
1705801120
1705801121 [28]梁敬前引书,第147页。
1705801122
1705801123 [29]《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24页。
1705801124
1705801125
1705801126 [30]梁敬前引书,第148页。
1705801127
1705801128 [31]前引书《满洲事变》,第268页。
1705801129
1705801130 [32]张学良的9月19日通电,见罗家伦前引书,第34卷,第1964页。另见“中华民国外交部”:《中日外交史料丛编》,台北,“中国外交事务研究所”,1966年,第2卷,第21页。
1705801131
1705801132 [33]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19页。
1705801133
1705801134 [34]《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24—26页。
1705801135
1705801136 [35]塞利前引书,第270页。端纳被中国聘为中日谈判方面的顾问,主要参加了起草日方要求的答复。见科宁海姆致斯蒂文森的电报,1932年1月25日,USNA793•94/3647。
1705801137
1705801138 [36]《纽约时报》,1931年9月21日。《九国公约》是1921年签署的为保证中国领土完整的一个条约。缔约国有如下九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奥地利、意大利和苏联。
1705801139
1705801140 [37]罗家伦前引书,第25卷,第1196页。第二天,在纪念孙中山仪式上的讲话中,蒋介石重申必须“以公理对强权”,见“蒋总统集”,台北,1961年,第1卷,第52页。
1705801141
1705801142 [38]顾维钧前引书,第3卷,第313页。关于这段详情,见国联1932年特别会议“国联裁决中国和日本在印度支那,官方注释文件”。
1705801143
1705801144 [39]顾氏前引书,第3卷,第318—319页。
1705801145
1705801146 [40]《暴日占据中国痛史》,第78页。
1705801147
1705801148 [41]见蒋介石对中央政务会特别外事委员会的训示,1931年10月29日。另见罗家伦:《革命文献》,第35卷,第1226页。
1705801149
1705801150 [42][日]《现代史资料》,第11辑,第537页。
1705801151
1705801152 [43]关于美国在满洲事变中的对华政策的详情,请见亨利•L.斯蒂文森:《远东危机:回忆与观察》(The Far Eastern Crisis:Reco-llection and Observations),美国,纽约,1963年。
1705801153
1705801154 [44]粟原宪太郎:《文献昭和史》,第2卷,第87页。
1705801155
1705801156 [45]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日本的贪婪引起俄、德、法三国的不满。三国联合要求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由中国额外赔银3000万两。是为“三国干涉还辽”。
[ 上一页 ]  [ :1.7058011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