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1293
蒋介石获悉共产党力量的集聚和壮大,不胜忧虑,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共产党人的战役。[3]最后他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战略,扼制住共产党,迫使他们放弃江西根据地,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4]
1705801294
1705801295
长征在共产党历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事件,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它标志着蒋介石围、追、堵、截企图的彻底失败。[5]长征正式开始于1934年10月,大约7万多士兵,1.5万名后方机关人员,包括“小卫生员”在内的7000名政治活动分子和35名妇女参加了长征,[6]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死在漫无边际的长征路上。红军涉过了许多江河湖泊,翻过了无数崇山峻岭,通过了桀骜不驯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穿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历了严寒酷暑、狂风暴雨的袭击,摆脱了中国一半左右的“白军”的追击,打退了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甘肃和陕西的地方武装的堵截,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保安,在中国的大西北扩大了它的根据地。[7]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先是设在保安,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才进驻延安。
1705801296
1705801297
正当此时,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剿共副总司令,命令他的部队开赴陕西,司令部设在西安,开始了新的剿共战争。当时共产党立足未稳,国民党大兵压境,中国共产主义的命运岌岌可危。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国际局势的变化,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生机。
1705801298
1705801299
1936年1月,中国共产党驻国际工人联合会的代表林毓英由莫斯科返回陕北,[8]带回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指示,这就是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9]
1705801300
1705801301
莫斯科之所以采取新政策,主要是因为希特勒的兴起和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莫斯科认为:希特勒法西斯的兴起构成了对欧洲,尤其是对苏联的直接的、严重的威胁。相形之下,苏联共产主义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则退居次要地位。因此共产国际决定:共产党应联合世界上所有反法西斯政党,联合各国人民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或“人民阵线”。这一决定要求各国共产党员应在某种程度上与反法西斯的资产阶级合作,甚至不惜与反法西斯的政府携手。关于中国问题,共产国际通过了一项新的政策,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要借此联合所有的中国人民,包括反日的资产阶级、反日武装和反日政党,组成全国范围的人民抗日统一战线。[10]
1705801302
1705801303
其实,早在中国共产党接到共产国际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指示之前,毛泽东于1935年10月便已经宣布了统一战线的政策,建立一个广泛的、从上到下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从上到下”的统一战线也包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资本家,无论其出身、党派、阶层或阶级属性如何。然而,蒋介石作为民族的叛徒,不在此列,他和日本帝国主义一样,是中国人民的敌人。毛泽东的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1936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中。决议号召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都是共产党联合的对象。[11]
1705801304
1705801305
共产党的主力刚刚在陕北站住脚,就开始动员所有的力量抵抗国民党的进攻。在围剿陕北红军的战斗中,少帅的东北军首当其冲,是毛泽东的第一个防御对象。[12]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寻求与山西的阎锡山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当时,日本正在觊觎山西北面的绥远,对此阎锡山忧心忡忡,他害怕日本人甚于害怕共产党。所以,在1936年下半年,阎锡山支持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共产党组织——牺盟会的活动,允许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在山西进行宣传工作,[13]开始与共产党进行有限的合作。
1705801306
1705801307
直到1935年秋,当蒋介石试图与莫斯科恢复关系时,毛泽东才开始考虑与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陈立夫透露:1935年9月1日,周恩来给他及其胞兄,负责国民党党务工作的陈果夫写了一封信。周恩来在信中表示,为抵抗日本侵略,共产党愿与国民党合作。周恩来指出,两党合作是解决民族危机的唯一途径。[14]陈立夫把周恩来的信呈报蒋介石。据陈立夫讲,蒋介石要他告诉周恩来,信已转交给他本人。然而陈立夫没有告诉周恩来蒋介石是否同意考虑这个问题,而只是要求继续保持联系。[15]
1705801308
1705801309
1935年圣诞节前几天,蒋介石派陈立夫去苏联讨论军事同盟问题,随同陈立夫前往的有能说一口流利俄语的张冲先生,他们于1936年1月16日离开上海,秘密前往欧洲。正当他们在柏林等候适当时机进入苏联时,日本新闻机构泄露了陈立夫俄国之行的消息。所以,蒋介石电告他回国,与苏联大使在中国进行谈判。回国后,陈立夫的谈判导致中苏1937年8月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16]此外,陈立夫还透露,苏联大使向他保证,如果中日之间爆发战争,苏联将不帮助中国共产党。苏联急于希望中国抵抗日本,甚至不惜以牺牲中国共产党为代价。[17]
1705801310
1705801311
中国共产党可能已觉察到蒋介石和苏联之间的接触,害怕被莫斯科所出卖,所以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5月5日发表了一个重要宣言,宣言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策略发生了极为重大的转变。在1935年12月25日党的决议中,蒋介石还作为中国人民的敌人,与日本帝国主义相提并论。而1936年5月5日宣言则放弃了反蒋政策,呼吁他和南京国民政府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内战,这样,中国共产党就由“反蒋抗日”转而采取“联蒋抗日”的政策。[18]1936年夏,在与埃德加•斯诺的冗长会晤中,毛泽东明确表达了与蒋介石合作的愿望。[19]当苏联研究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可能性,表明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以后,陈立夫邀请周恩来和共产国际代表潘汉年到上海谈判,[20]张冲是这次特殊会谈的国民政府的联络官。国民党提出了下列要求,作为停止剿共的条件:(1)遵守三民主义;[21](2)服从蒋委员长的命令;(3)废除苏维埃,把它们重新组织为地方政府机构;(4)撤销红军,编入国民革命军。这实际上是要共产党全面投降。这种谈判当然不会产生什么结果。
1705801312
1705801313
在实行抗日和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之初,毛泽东便发现少帅与其他军阀不同,在他以及他所统帅的患有严重思乡病的东北军官兵的心底,潜伏着一股强烈的反日情绪。[22]他们不但值得同情,而且可以加以利用。当少帅的一〇九师官兵被共产党俘虏后,共产党对他们进行了苏维埃式的宣传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的灌输,并申明,如果他们愿意回去就可以释放他们。周恩来花费几天的时间,使他们确信共产党是真心要求和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然后周恩来护送军官们返回自己的防线。[23]
1705801314
1705801315
此外,1936年元旦,共产党在瓦窑堡为被俘的“白军”官兵们举行了盛大宴会,令人惊愕的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出席了庆祝大会。[24]
1705801316
1705801317
1705801318
1705801319
1705801320
高福源(1901—1937),字绍卿,辽宁营口人。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入东北讲武堂学习。1933年升任东北军团长。1935年10月被红军生俘。不久返回东北军,说服部分东北军投诚。“二二”事件后,被误认为参与了杀害王以哲活动,被诱杀。
1705801321
1705801322
在一次与东北军的战斗中,共产党俘虏了张学良的一个团长,名叫高福源。共产党像对待自己尊贵的客人一样款待他,向他反复阐述为抵抗日本而建立同盟的意义。高福源深受触动,发誓回到西安(张学良司令部所在地)后,他将恳求少帅停止打共产党,与红军一起抗日。[25]
1705801323
1705801324
在释放高福源的时候,周恩来要他带一封秘信给少帅。周恩来在信中呼吁这位东北军首领,调转枪口,对准他的真正敌人——在他的家乡东北烧杀抢掠的日本人。周恩来指出:中国人不应该打中国人,杀死自己的兄弟以饱狼腹,这非人类所为。后来,当少帅看到这封信时,不禁喉头哽咽,双眼盈满泪水。[26]张学良动了感情,他答应高福源考虑与共产党停火的问题。
1705801325
1705801326
同时,共产党成立了一个以周恩来为首的委员会,专门做“白军”的工作。1936年5月陕北共产党与张学良秘密建立起联系。[27]周恩来派许多主要由妇女组成的宣传队主动接近东北军,表演这种主题的节目:“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已背井离乡四年了,为什么不和我们一同打回老家去?”[28]她们唱起最令人伤感的歌,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首:
1705801327
1705801328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1705801329
1705801330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1705801331
1705801332
“九一八”,[29]“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离开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30]
1705801333
1705801334
这首歌到处在唱,广为流传。不仅东北军官兵在唱,所有在西安和全国各地的东北人都在唱,唱至伤心处,触景生情,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都不禁热泪涟涟。当1935—1936年冬季降临后,西北的严寒侵袭着东北军和红军士兵。这时,周恩来设法把红军的给养匀出一些,把它们转交给衣衫单薄的东北军士兵。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尤其是经过共产党教育的年轻军官们深受感动。
1705801335
1705801336
张学良的年轻部下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想与共产党合作,抵抗日本侵略。亲日分子在东北军中不得人心。不仅像王以哲这样的老将领支持年轻士兵打日本,甚至比较保守的人,如何柱国和于学忠等也都跃跃欲试,不甘落后。军心所向,同仇敌忾,国恨家仇集于一身的少帅当然也不例外。少帅的秘书兼政治顾问苗剑秋曾劝他直接与毛泽东会晤,[31]对此,少帅尚犹豫不决。杀父之仇,亡国之恨,使少帅对日本人充满仇恨。但他一直受蒋介石所控制,尽管他充分信赖其青年军官,但在打算与共产党联系时不免心存顾忌,怕这一秘密可能泄露出去。陕北共产党看出这一点,所以,他们主张只同张学良一人保持联系,所有与其他地方军事领袖的联系都应通过他来进行,这样更为安全,并有助于使少帅打消可能产生的任何顾虑。因为他当时已经怀疑共产党已与陕西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达成了默契,杨的司令部也设在西安。当他得知共产党只同他保持联系时,方才如释重负。他告诉共产党,他能处理一切,包括与四川军阀沟通联系,他要求共产党不要与他们直接联系。[32]
1705801337
1705801338
1705801339
1705801340
1705801341
1936年1月中旬至3月初,中共中央指派联络局局长李克农两次赴洛川冯家村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部,与张学良、王以哲就合作抗日进行会谈,初步达成了各守原防、停战、通商的协议。
1705801342
[
上一页 ]
[ :1.7058012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