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801821e+09
1705801821 [43]《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7—18页。
1705801822
1705801823 [44]《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7—18页。另见英国外交部公文记录《秘件》“中国 1928—1937”,No.F135/96/10。
1705801824
1705801825 [45]汪兆铭(精卫)致驻日蒋廷黻大使的电报,“中华民国”国家档案馆,No.2267•503/35,没有注明日期,该电可能发于1935年10月。关于蒋大使根据汪的电报对广田的答复,请见前引书《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9页。
1705801826
1705801827 [46]汪兆铭(精卫)致驻日蒋廷黻大使的电报,“中华民国”国家档案馆,No.2267•503/35,没有注明日期,该电可能发于1935年10月。关于蒋大使根据汪的电报对广田的答复,请见前引书《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9页。
1705801828
1705801829 [47]汪兆铭(精卫)致驻日蒋廷黻大使的电报,“中华民国”国家档案馆,No.2267•503/35,没有注明日期,该电可能发于1935年10月。关于蒋大使根据汪的电报对广田的答复,请见前引书《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9页。
1705801830
1705801831 [48]亲日派指的是南京政府领导人中的一个派别,他们鼓吹中、日合作,谈判解决中、日冲突,避免与日本发生对抗。
1705801832
1705801833 [49]英国海军大臣和汪精卫谈话备忘录,英国外交部公文记录。《秘件》,No.126/96/10。
1705801834
1705801835 [50]汪精卫:《抵抗要有决心,也要有力量》,见《汪精卫先生最近言论集》,上海,1936年,第937页。
1705801836
1705801837 [51]柏金斯致胡尔的电文,1932年5月3日,USNA893•00/11921。
1705801838
1705801839 [52]蒋介石:“蒋总统集”,第920页。
1705801840
1705801841 [53]蒋介石:“蒋总统集”,第920页。
1705801842
1705801843 [54]张学良:《忏悔录》,第50页。塞利前引书,第280页。
1705801844
1705801845 [55]见德国外交部档案:《德国对外政策文件,1918—1945》,C辑,第三帝国,第一阶段,第4卷,1935年4月—1936年3月,No.416/439,华盛顿,美国政府出版局,1966年。
1705801846
1705801847 [56]1935年12月,张群接替汪精卫任南京政府的外交部长。
1705801848
1705801849 [57]关于蒋介石对有吉的允诺,可见外交部致中国驻东京大使的电报,1935年11月21日。见《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4卷,第41页。
1705801850
1705801851 [58]约翰森致胡尔的电文,1935年3月5日,USNA793•94/777。
1705801852
1705801853 [59]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展出文件,第215号。
1705801854
1705801855 [60]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展出文件,第977号;副本,No.9542—9547。
1705801856
1705801857 [61]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展出文件,展出文件,第216号;副本,No.2727—2728。
1705801858
1705801859 [62]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展出文件,展出文件,第216号;副本,No.2727—2728。
1705801860
1705801861 [63]展出文件,第704号;副本,No.7523—7524,7878。
1705801862
1705801863 [64]在华北,日本策动蒙古和满洲傀儡军队进攻绥远的中国军队。见吴天威前引书,第64页。
1705801864
1705801865 [65]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展出文件,第3241号。
1705801866
1705801867 [66]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展出文件,第217号。
1705801868
1705801869 [67]1936年8月24日的成都事件是日本方面造成的,日本坚持要在四川省会开设领事馆,这一要求当即遭到当地政府的反对,也受到南京政府的拒绝,因为成都不属于条约中所规定的通商口岸,日本人坚持一意孤行。结果,民众反抗,示威反对,在骚乱之中,杀了两名日本人。另一事件发生在广东南部乡间,1936年9月3日,一个日本人在当地被杀。见比森:《日本在中国》,第144页。
1705801870
[ 上一页 ]  [ :1.7058018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