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2751
1705802752
12月23日,宋哲元和韩复榘向全国发布通电,建议召开由政府要人和在野各派参加的国民会议,商讨解决西安问题的措施。他们宣布,会议的目的是商讨如何保全国家,防止生灵涂炭,保障蒋介石安全的万全之计。他们二人都坚决反对南京的军事讨伐行动,韩复榘采取了与宋哲元相类似的政策,对南京和西安的态度都是既不近,也不远。[53]
1705802753
1705802754
总观上述国内各界反应,同情、支持少帅此举者,固然不乏其人,但对“劫持最高统帅”的行动,大都表现出不理解、不赞同乃至极端愤慨的态度。况且南京宣传机构有意向世人显示,似乎蒋介石此行西安,与谋划绥远抗战方针有关。行政院代院长孔祥熙更是四处联系,八方活动,“绥远抗战”之词不离嘴边:
1705802755
1705802756
讵料绥远前线血战方殷,而西安后方忽生变故,当此国家存亡绝续之际,乃竟有此纠纷,关系我中国国家之前途,至深且巨。[54]
1705802757
1705802758
以此等话语,联络各地方实力人物,孤立张、杨。
1705802759
1705802760
为了使东北、西北两军将士和全国公众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和意图,张、杨联合发表了“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文中以有力的事实,向世人证明,蒋介石不是真抗战,而是真剿共、假抗战:
1705802761
1705802762
我们为什么要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也许有人怀疑,绥远军队已经在那里抗日了。听说也有些中央军在那里参加,很是胜利。可见中央已在那里抗日,为什么还要我们这样发动?不!不!事实绝不是这样简单。中央军是摆在晋军与绥军中间,而且只有两师,阎副委员长所要求的20万大军援绥,中央答复无法抽调。然而,到西北打红军的内战,却源源而来了几十万大军。由于这样的事实,他们所说的抗日,不过是欺骗民众的一种办法,绝对没有真正抗日的决心,还不是很清楚吗?
1705802763
1705802764
“双十二”运动发生的那天,中央飞机数十架一齐发动到西安来侦察,而在绥远抗战的血战中,中国飞机却半架也没有。据他们说是因为天气太冷,飞机发动不容易,但敌人的飞机怎么能发动呢?……而且到寒冷和绥远差不多的西安的飞机怎么就能发动使用呢?这种欺骗情形,凡是有知识有眼睛的人,谁看不清楚?我们全是中国人,谁不知飞机献寿为的是抗日,因为有抗日作目标,群众才那样热烈,而现在我们有飞机却不对外,使我们的抗日战士无可奈何地受着敌人飞机的时时轰炸,这是抗日吗?这是真心抗日吗?如果这样就算抗日,试问我们的东北四省,我们的察北六县,我们的冀东22县,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回来?这是敷衍欺骗的抗日,绝对不是我们要求的彻底的抗日。
1705802765
1705802766
张、杨二将军最后满怀激情地呼吁:
1705802767
1705802768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我们具有坚强民族意识的亲爱的将士们,这是我们起来的时候了!白山峨峨,黑水荡荡,我们光荣的胜利,就在目前,我们一定要到黄龙痛饮的。[55]
1705802769
1705802770
“西安事变”的消息极大地震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他们事先既没接到通知,也没有人找他们协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56]收到刘鼎的电报后,起初,他们甚至不敢相信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随着越来越多的电报从西安涌来,他们欣喜若狂,激动不已。10年的剿杀、10年的冤仇,现在终于找到报仇的机会了。但不久,一些人冷静下来,觉得事情并不那样简单。
1705802771
1705802772
1705802773
1705802774
1705802775
中共部分主要领导人毛泽东等在陕北。左起坐者:左二为毛泽东,左三为朱德,左四为林彪。
1705802776
1705802777
共产党领袖在这个问题上分为两派,以朱德等人为首的激进派主张杀掉蒋介石,报这10年来血海深仇。而以周恩来为首的稳健派则赞同用蒋介石作为人质,迫使南京政府抗日,并以此使西安获得军事优势。[57]
1705802778
1705802779
毛泽东起初兴奋万分,有资料证明,他于12月13日下午4点召开一个300名干部参加的会议。他在会上说,1927年12月以来,蒋介石欠下我们的血债有如山高,现在算账的日子到了,一定要把蒋介石带到保安来,接受全国人民的公开审判。[58]
1705802780
1705802781
尽管毛泽东曾这样打算,但事实上并没有这样做,这不过是一时的气话而已。20年后,张国焘透露,早在12月12日下午,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朱德、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和王稼祥就在毛泽东的窑洞里,通过了一个决议,决定采取下列行动:(1)给张学良发电报,赞扬他的举动,向他保证,共产党在今后的任何行动中都支持他的领导;(2)派周恩来、博古和叶剑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前往西安;(3)通知彭德怀和其他红军将领将其军队开赴延安及附近地区,与友军紧密团结;(4)指示驻在西安的共产党联络官,除有关抗日问题以外,不要表示任何具体意见,等候周恩来等人的到来。[59]同时给莫斯科打电报,请示第三国际对蒋的处理意见。
1705802782
1705802783
1705802784
1705802785
1705802786
苏联负责外交事务的莫洛托夫、苏共领导人斯大林和苏联元帅伏洛希洛夫在一起。
1705802787
1705802788
12月13日晚上,莫斯科给中国共产党发来的电报,经上海孙夫人宋庆龄女士之手,转到保安。[60]莫斯科的电文集中阐述了三点意见:(1)“西安事变”是一个由日本人、亲日派首领汪精卫和张学良共同炮制的阴谋,其目的是要在中国制造混乱和内战;(2)中国目前所需要的是全国统一战线,张学良绝不能成为统一战线的领袖,而蒋介石可能是唯一有资格领导全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人选;(3)中国共产党应该尽其最大努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并利用各种机会与之接近。[61]
1705802789
1705802790
莫斯科的这份电报是斯大林亲自起草的。由于保安地处一隅,中国共产党一直与世隔绝,不能从外面得到任何消息,所以这份来自莫斯科的电报简直是“晴天霹雳”![62]把共产党搞得目瞪口呆。许多人强烈反对莫斯科的意见。毛泽东在他的窑洞里来回踱步,百思不得其解。“西安事变”明明是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果,怎么能把它叫做“日本人的阴谋”呢?[63]正如周恩来对王炳南所说的那样,[64]共产党领袖们为了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已有一个星期没睡好觉了,在我们整个一生中,这是最难做出的决定。[65]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都很清楚,如果他们不遵循莫斯科的指示,他们就得不到苏联的任何援助;而如果他们按照莫斯科的三点意见行事,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三位一体的联盟就有可能立即破裂。即使他们避免了分裂,蒋介石在和平解决之后所采取的报复行为也是不可避免的。
1705802791
1705802792
他们举行会议,研究所要采取的具体方案,最后决定把莫斯科的电报转达给已在西安的周恩来,要他向张学良通报莫斯科的指示。[66]
1705802793
1705802794
直到12月19日,中共中央才为如何应付这一重要事件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方针。人们一致认为,这一方针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它主要集中了在保安的毛泽东、张国焘、张闻天和在西安的周恩来、博古等人的想法。[67]
1705802795
1705802796
首先,中国共产党分析了“西安事变”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双十二”扣蒋这一事件,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实力派中的一部分人,不满南京政府的亲日政策,要求立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因此,发动这次事件的动机是要抗日救国,是要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但是,这一事件扣押了南京政府的最高领导及其主要将领,因此多少属于军事阴谋的方式,以致把南京和西安置于相互敌对的地位,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一场新的、更大规模的内战危险。故此次事变又有妨碍全国抗日力量团结的一面。
1705802797
1705802798
接着,中共对“西安事变”的发展前景做了两种推断:其一,由于这一变故,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使南京大部分中间力量走向亲日派一边,从而削弱全国抗日力量,推迟全民族抗战的爆发,给日本人的侵略提供方便。这正是德、日、意法西斯侵略战线,尤其是日本及中国亲日派所朝思暮想的局面。其二,由于这一变故,使南京政府停止剿共,从而促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局面早日到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动的发展。这是国际和平力量,特别是正在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中国人民所衷心期待的局面。
1705802799
1705802800
最后,中共中央指明实现第二种前景的基本方针:
[
上一页 ]
[ :1.7058027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