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974616e+09
1705974616
1705974617 我认为“和平跨居”是指跨国民族分居于不同国家,彼此和平往来,不因为文化的认同而要求联合,进而要求改变自己现在的国民身份;同时,不因为彼此所在的国家不同,而仇视、对抗,另外,彼此对周边的其他民族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和平跨居”是指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保持,或者是靠族群外部的国家政治力量的强制规范,或者是靠族群内部的或族群之间的文化机制的调节和平衡。如果说,模式就是一种依靠某种机制可以相对稳定保持的状态,那么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是真实存在的。
1705974618
1705974619 我认为政治机制规约的“和平跨居”,是一种建立在国家关系友好、政治互信基础上,以国家主导并提倡进行建设的边疆政治文化模式,是一种国家主导控制的成长机制。这种模式往往针对跨国民族问题相对突出的地区,而且往往因国家关系的变化而出现动荡。倘若国家关系友好互信,彼此严格遵守相关国际关系原则以及共同签订的国家间条约,共同打击任何分离主义势力,那么彼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国际关系就会平稳发展;而一旦国家关系不睦,任何一方出现放任或煽动之举,相关跨国民族内部就容易产生民族主义相关问题,或者出现针对所在国家和周边邻近族群的极端民族主义行为。
1705974620
1705974621 所谓文化机制影响的和平跨居模式,是以国家之间大的传统文化相互兼容、各跨国民族之间小的本土文化相互包含的文化基础为条件的,是一种跨国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自然长成的传统文化机制,是一种来自多民族之间以及跨国民族内部文化力量的成长制衡机制。这种模式的稳定一般并不以国家关系为转移,国家关系友好互信,这种机制更加健康;国家关系不睦,往往导致跨国民族内部异质性分化发展,反而强化了不同国家跨国民族融入其国家中心的认同感,而不会出现跨国民族彼此联合或倒向某一方的民族分离主义势力,也不会出现针对周边族群的民族主义行为。
1705974622
1705974623 就“和平跨居”政治机制和文化机制相互关系而论,政治机制可以促进文化机制的成长,但不能替代文化机制。政治机制是不稳定的机制,会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一种短期机制。文化机制是一种在非常复杂的历史、文化、环境等条件下产生的自我调节机制,是真正长久的有效机制。可以说,文化机制是在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条件下自然生成的,而政治机制是一种完全不考虑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因素的国际社会契约建构。当然,如果文化机制出现特殊的外部力量的长期干扰,不能给予及时的干预,这种机制也可能被逐渐消解或彻底瓦解。
1705974624
1705974625 由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平跨居”文化机制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具有历史偶然性。我们现存的以国家为单位的世界体系中,众多的跨国民族不可能完全实现文化机制的“和平跨居”,相反,政治机制的“和平跨居”模式将长久地存在,并广泛地发挥作用。国际社会契约机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平衡机制。纵观全球,可以说文化机制是一种特殊性存在,而政治机制是一种普遍性存在。
1705974626
1705974627 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是一种自然长成的“和平跨居”文化模式,其族缘政治关系将逐渐与彼此的“国家关系”即“国族关系”相一致,甚至完全重合,其跨国民族文化特质与彼此的国家主流文化“同质化”、“匀质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快。
1705974628
1705974629 总之,关于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讨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新的理论问题。我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是学术理论的大胆创新,能否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1705974630
1705974631 问:听了您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您对跨国民族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我想知道,您是如何走上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这条学术之路的?
1705974632
1705974633 答:你知道,我是在新疆出生,并在那里长大成人的。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地道的新疆人,对那里有着永远也无法割舍的感情。我的家庭不是书香门第,我父亲是武警,母亲是工人。我是我们家族中的第一个博士。我的小学、中学、高中、中专、大专都是在新疆读的。1983年中专毕业后,我在福海二农场中学工作了5年。1986~1988年,我完成了新疆大学英语大专自考班的学业。1988~1990年,我在阿勒泰市一中工作。1990~1992年,我在阿勒泰市政府文化局工作。1992年我考取了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从此离开了新疆。当时招收研究生的名额很少,我那一届我们学校这个硕士点只招收了我一个人,我向导师郝苏民、郗慧民两位教授提出了提前毕业的要求。后来经过国家民委的批准,我在两年内完成了所有学业,后曾在兰州民百集团公司工作了6个月。1995年,我离开甘肃,到广西民族大学工作。
1705974634
1705974635 我走上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之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从小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小朋友一起长大,对边疆少数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二是我在阿勒泰市文化局工作期间,接触到一些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整理的工作,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我当时就读的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哈萨克族原始宗教的;来广西工作后,我在张有隽老所长的建议下,曾经参与了《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1998年考取兰州大学博士后,师从马曼丽教授专攻跨国民族研究方向后确定的。当然,这个研究方向与边疆民族有关,也许是我潜意识中存在浓厚的边疆情结,因此,我把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转向了跨国民族研究。
1705974636
1705974637 除了上面的理由之外,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有一个自己的想象。我认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是一个富于浪漫、休闲及冒险色彩的工作,是一个可以满足喜欢看风景的人的需要的工作。我是一个喜欢看风景的人,因此我要选择这样的工作。
1705974638
1705974639 问:是否真的像您想象的那样,这个学科是可以满足看风景的人的需要的工作?
1705974640
1705974641 答:其实并不尽然,如果只做科研不做教学,可能会更接近一些。我只能说,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冷暖心自知。
1705974642
1705974643 问:您是讲授人类学课程的,您是否能够结合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谈谈个人的成长经验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1705974644
1705974645 答:我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出生的,也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的“尾巴”。小时候我真的没有读多少书。1980年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在家待业期间曾经和几个同学骑马巡护农场的沙枣林,防止有人上树拔沙枣破坏树木。在秋天的时候,我们还到很远的二队去守夜看护粮场,那时我们拿的都是真家伙,骑马、打枪都不在话下。那时候很苦,骑马把大腿都磨破了,收苜蓿籽把手都磨破了。夏天抓鱼,冬天套兔子,帮家里改善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同学的铁把冲锋枪走火,打穿了另一位同学的臀部和大腿,险些酿出人命。这些艰苦环境中的成长经历,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想,我们那一代人都因此而受益一生。
1705974646
1705974647 在当中学教师、政府职员、企业员工期间,我都努力做好自己负责的每一件事。是否胜任工作,不单是个人能力所决定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态度和责任心决定的。现在当大学教授是我过去从未想过的,但是当我决心要做大学教授的时候,我就真的做到了。个人的家庭环境和社会阅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亲从小对我的严格教育,以及成长中走过的风风雨雨,对我今天的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影响。
1705974648
1705974649 我在讲课中常常激励学生不要怕成长中的困难,不要怕吃苦,要学会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中生活,要学会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当我们走过了困苦,当我们理解和适应了社会,我们就会追求更高的超越,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宝贵的财富。
1705974650
1705974651 问:广西民族大学近年来在民族学学科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您个人发挥了什么作用?
1705974652
1705974653 答:像中国所有的民族大学一样,凡是以民族名义起家的大学,首先都会涉及民族学学科的建设。由于大学所在的区位不同,不同的民族大学在民族学学科建设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广西民族大学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学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壮学、瑶学和中国南方与东南亚相关民族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1705974654
1705974655 我校的民族学学科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已初显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老一辈学者中,代表人物有陈衣、张有隽、范宏贵、万辅彬、徐杰舜、周光大等教授,还有已经去世的姚舜安、程方等教授。他们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的培育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20世纪90年代后,涌现出了李富强、玉时阶、谢崇安、龚永辉等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当然,你和我也在其中。近几年我们又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年轻的博士、教授,学科建设发展后劲十足。
1705974656
1705974657 自从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工作后,我得到了张有隽、范宏贵等教授的多方帮助。他们的帮助使我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1年我开始担任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虽然当了领导,但我个人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我个人只是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因为整天忙于行政事务,这些年我没有取得多少有分量的成果,很惭愧。不过这些年来我们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有了大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学者,学术团队已经形成,现在我们的学科建设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都有较大影响。
1705974658
1705974659 问:据了解,您已经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将前往爱尔兰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研究。我想知道,您的留学计划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1705974660
1705974661 答:2006年我就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准备前往爱尔兰进行访学。但由于工作繁忙,我不得不推迟了访学计划。
1705974662
1705974663 我1996年开始关注跨国民族问题,由于长期研究跨国民族问题,我注意到了跨国民族问题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存在,它在亚洲、欧洲、美洲,在第三世界,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屡见不鲜。但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表现却不完全相同。有些非常敏感,有些却相当平稳。当我研究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关跨国民族问题后,便产生了了解世界其他地区,尤其对西方国家相同问题的欲望。
1705974664
1705974665 2006年5~6月,我应邀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高访,感谢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为我在英国期间提供了非常好的住宿和办公条件。后来,我前往北爱尔兰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Liam O. Dowd教授的介绍下,我了解了他们建立的跨国研究中心(Cross-border Centre)的基本情况。他们的研究大多依托行动项目专门从事合作研究。英国一些大学还开展了前沿的“和平学”研究。他们的研究工作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产生了进一步考察英爱边境地区的想法。
[ 上一页 ]  [ :1.7059746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