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984000
1705984001
经过25天的日夜航行,永乐十二年(1414)年底,船队顺利抵达忽鲁谟斯。
1705984002
1705984003
忽鲁谟斯是位于阿曼湾与波斯湾之间的一个岛国,即今天伊朗霍尔木兹海峡北侧的格什姆岛。它是霍尔木兹海峡中最大的岛屿,面积1336平方公里,岛上最高海拔406米。这里气候干燥,一年四季雨水稀少,春天开花,秋天落叶,有霜无雪。忽鲁谟斯有一座大山,山的四面分别出产四种颜色的特产:一面出产红色盐石,人们用铁锨开采盐块,使用时敲碎成粉末。当地人还用盐石做成食物盛具,食物不加盐而有盐味。一面出产赤土,其色红若朱砂。一面出产白土,如石灰,可以用来粉刷墙壁。一面出产黄土,如姜黄之色。地方官府派人守护各处,有需求者须向官府购买方能开采取用。
1705984004
1705984005
忽鲁谟斯是印度洋进入波斯湾以及两河流域的第一个重要港口,地处海上交通要冲,东西方商船云集于此,是闻名遐迩的国际贸易商港,经济文化也相当发达。当地居民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他们皮肤白皙、体格健壮,衣着整洁。因善于经商,民众的生活都很富裕,富而好礼,乐善好施。当地瓜果、蔬菜十分丰富,出产的瓜果蔬菜有核挑、把聃果、松子、石榴、葡萄、桃子、花红、万年枣、西瓜、菜瓜、葱、韭、薤、蒜、萝卜、甜瓜等。当地所产红色胡萝卜,大如莲藕,产量很高。甜瓜也很大,有的长达两尺。所产一种薄皮核桃,手捏即破,食用方便。葡萄干也有多种,大小不一,有的如紫色枣干,有的如莲子,有的如白豆粒大小。把聃果很像核桃,略尖长,色白,果仁味道胜过核桃肉。石榴大如碗口,花红大如拳头,味道香甜。万年枣也有三种:一种叫“垛沙布”,如人手拇指大小,核小,表面结着一层砂糖似的白霜,特别甜;第二种特别软,味道有点像人们经常吃的柿饼软枣;第三种味道苦涩,当地人多用它喂养牲畜。因为土地贫瘠,农作物不多,居民食用的米、面等粮食多从市场上采购。集市上商品丰富,烧羊、烧鸡、烤肉、薄饼、哈喇撒等各种熟食应有尽有,许多家庭常不开伙,直接到市场购买熟食回家食用。人们的饮食习惯是喜以酥油拌煮而食。街市上有销售各种商品的店铺,唯独没有酒馆,因为该国法令严厉禁酒,凡违反者一律处死。
1705984006
1705984007
集市上还售卖各色精美的珍珠、宝石等饰品。珍珠大若龙眼,重达一钱二、三分;宝石有红、青、黄色的雅姑石,剌石(一种玫瑰色宝石),祖把碧(一种苍绿色宝石)、祖母绿(即绿宝石)、猫眼石、金钢钻等;此外还有珊瑚树、金珀珠、神珠等各色美玉和水晶器皿。
1705984008
1705984009
忽鲁谟斯所生产的纺织品有十样锦剪绒花毯、各色梭服(用鸟的羽毛加工而成的织物)、撤哈剌毡、氁罗、氁纱、各番青红丝嵌手巾等,市场皆有售卖。市场上的驼、马、骡和牛羊也不少,当地的羊有四种:一种大尾绵羊,每只有70—80斤重,尾巴有1尺多宽,重达20多斤,长长地搭拉到地上。一种狗尾羊,长得像山羊,拖着一条2尺长的尾巴。一种斗羊,高约1米,前半截毛很长,后半个身子的毛被人修剪得很干净,脑袋长得像绵羊,弯弯的双角向前卷曲着,人们在角上挂个小铁牌,它一走动,小铁牌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这种羊生性好斗,好事之人喂养此羊,专门用于斗羊,以此为游戏赌博,如同中国斗鸡、斗蛐蛐一样。还有一种九尾羊,从胸部到尾巴的最下端共分为9部分,故名。当地还有一种山猫,名叫“草上飞”,人称“昔雅锅失”。平时性情温驯,但若遇见狮、豹等猛兽则凶猛无比,吓得这些猛兽或俯伏在地,或落荒而逃。在它面前,连老虎也不敢称老大,俨然百兽之王。
1705984010
1705984011
忽鲁谟斯的市场上,还有各种艺人的杂耍,深受民众欢迎。其中有一种耍羊的杂耍“羊上高竿”最为可笑。一块空地上立一根三四米长的木杆,木杆两端用绳子固定住。杂耍艺人牵来一只白色的小山羊进入空地,他边走边拍手,只见小山羊随着拍手的节奏摇头摆尾地舞蹈起来,跳着跳着就来到木杆下,沿着绳索爬了上去。小羊先把两只前脚踩在杆子的顶端,再把后面的两脚竖立在杆子上。接着,艺人拿来另一根同样长的木杆,竖在第一根木杆旁,小羊照着前一次动作,在两根木杆之间来回跳动,羊看似在空中跳舞,观众们禁不住鼓掌叫好。等这一套节目结束,杂耍艺人又拿来五六段木头,叠在一起有三四米高。他命令小羊爬到木头顶端,小羊颤颤巍巍地刚站稳,艺人突然将木头推倒,大家都惊叫起来,只见艺人很熟练地伸出双手接住小羊,搂在怀里。人们刚松了一口气,艺人又令小羊躺在地上,装出一副要死的样子。艺人让它伸前腿,它就伸前腿,让它伸后腿,它就伸后腿,一副乖巧听话的可爱样子,十分讨人喜欢。
1705984012
1705984013
小山羊表演完了,一只高约一米的大黑猴被牵出来。耍猴人先让黑猴表演了多种令人发笑的动作,然后请出一名观众用厚厚的手巾蒙住猴子的双眼,再请另一名观众悄悄地走上前来轻轻拍打一下猴头,迅速躲入人群中。耍猴人再将猴子眼睛上的手巾取下,命令它找出拍它脑袋的人,聪明的大黑猴转动着大眼睛,绕着场子走来走去,突然停下来,抓住一个观众的胳膊,居然能从人群中把刚才拍它脑袋的人寻找出来,观众们纷纷称奇,再次爆发出叫好的热烈掌声。
1705984014
1705984015
忽鲁谟斯的婚丧习俗,完全遵循伊斯兰教规礼仪。男子娶妻,先托以媒妁之言,双方同意后,男家再行聘礼,宴请加的(Kadi,即伊斯兰教中掌管地方宗教裁判的法官)、主婚人,媒人以及双方亲戚长辈。宴请过后,双方家长各自通报三代乡贯来历,写好婚书,然后择吉日举行结婚仪式,否则官府不予承认,而以通奸罪论处。至于丧葬礼俗,若有人离世,丧家用白番布做成大殓、小殓的衣服,用瓶盛净水将尸体从头到脚擦洗三次。净身之后,用麝香、片脑等香料填入死者口鼻,再换上殓衣,放入棺内。其坟墓以石块砌成,墓穴下面铺五六寸厚的净沙,抬棺至坟前,从棺中移出尸体放于石穴内,上以石板盖定,堆加净土,厚筑坟堆,显得十分整洁雅致。
1705984016
1705984017
由于忽鲁谟斯未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郑和船队到达忽鲁谟斯后,首先向其国王递交了国书,并赠送许多珍贵的中国特产和金银财物,表达了大明王朝希望与忽鲁谟斯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国王了解了郑和船队的来意后,表示愿意与明王朝建立友好关系,并派使节访问中国。郑和船队参观了当地繁荣的市场,并将带来的中国特产与当地百姓进行贸易,各得所需,皆大欢喜。当船队结束访问时,忽鲁谟斯国王派使节携带狮子、麒麟、马匹、珍珠、宝石等贡物以及金叶表文(以金箔制作的表文)随同郑和船队一起来华访问。
1705984018
1705984019
分寻访诸国
1705984020
1705984021
在船队主力访问忽鲁谟斯时,郑和派出的分船队从古里港向西北方航行,前往祖法儿(今阿拉伯半岛东南端的阿曼佐法尔)、阿丹(今也门亚丁)和剌撒(今属也门)访问。当时阿拉伯人已开辟了从古里直达祖法儿和阿丹的海上贸易航线,日夜航行约需要22天。分船队在阿拉伯商人的指引下顺利抵达了港阔水深的祖法儿港口。
1705984022
1705984023
祖法儿(Zufar)是一个著名的商埠和贸易港口,商贾云集。它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南端,濒临卡马尔湾,依山傍海,没有城郭,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大海,山地至海岸间的低平地带是阿拉伯半岛南部最肥沃的地区。四季温暖,夏季炎热,冬季不冷,出产米、麦、豆、粟、黍、稷、麻、谷及瓜、茄等蔬果,和中国一样,百姓也饲养鸡、鸭、牛、羊、马、驴等畜禽。当地山中有一种驼鸡(即驼鸟),颈长如鹤,脚长三四尺,体毛如骆驼,吃绿豆等,走路似骆驼,故名“驼鸡”。当地还有骆驼、祖剌法(长颈鹿)、花福鹿和金钱豹等动物。骆驼既有单峰的,也有双峰的,它是当地人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祖法儿遍植乳香树,其树很像中国的榆树,叶子尖长。春、夏两季,将乳香树干的树皮用刀由下而上切开,开一小沟,使树脂由切口慢慢渗出,数日后流出的树脂即凝固成无色或淡黄色油性胶状固体,这就是“乳香”,是当地的重要特产。此外还有一种安息香树,为热带和亚热带的落叶乔木,树形高大,可达十米,其树脂色如紫檀,即所谓“安息香”,可做香料,也可药用。
1705984024
1705984025
祖法儿人体形高大,相貌伟岸,言语朴实。国王住在一个石砌的宫殿中,约有六七层楼高,形似宝塔。国王头戴白色番布缠头,身穿青花如绢细丝嵌圆领或金锦衣袍,脚穿靴子或浅面皮鞋,出行骑马乘轿,前有大象和驼队,后有乐队吹奏筚篥(一种簧管乐器)、唢呐,簇拥而行。当地国王和百姓均信奉伊斯兰教,民风淳朴。男子头缠白布,身穿长衫,脚穿靴鞋。女子外出时用布蒙面,轻易不肯露容。她们的头上有的梳着3个角儿,有的梳着5个角儿,多的甚至有梳10个角儿的。据说,女人角儿的数目等于她丈夫的数目。原来,祖法儿国男多女少,因而形成了这种一妻多夫现象。每逢回教礼拜日,上半天市场交易停止,男女老幼沐浴净身,用蔷薇露、沉香香水搽洒,穿上用香薰过的整洁衣服,到清真寺做礼拜。礼拜结束后,人们经过街道,街市上香气四逸,经久不散。祖法儿国流通的货币大额用称为“倘伽”的金币,小额则是铜币。
1705984026
1705984027
分船队到达祖法儿后,向国王及手下头目赐以袍笏、冠带,赠送丝绸、瓷器等珍贵礼品。国王大摆宴席,欢迎中国客人。分船队离开时,祖法儿国王又献上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等特产作为答谢礼品,还送给船队驼鸡、花福禄等珍禽异兽。
1705984028
1705984029
离开祖法儿,分船队沿着阿拉伯半岛继续向东南航行,前往阿丹国拜访。
1705984030
1705984031
阿丹濒临亚丁湾,正当红海南口,一直是阿拉伯半岛上东西方贸易中心,也是西亚宝石、珍珠的集散地。阿丹气候干燥炎热,除沿海为平原外,大部分地区是山区和沙漠、半沙漠地带,大部分居民傍海而居,垒石为房。城墙上建有尖塔式城堡,城中最豪华的建筑是宫殿和神庙。阿丹物产丰盛,米、粟、豆、谷、麦、芝麻和各类蔬果应有尽有。果类有万年枣(椰枣)、松子、把担(一种杏果)、干葡萄、核桃、花红、石榴、桃、杏等。家养禽畜有骆驼、驴、骡、牛、羊、鸡、鸭、猫、狗等,但不饲养猪、鹅。当地还有花福禄、麒麟、狮子、黑白花驴、青花白驼鸡、驼啼鸡、金钱豹、大尾无角绵羊等动物。花福鹿长得像骡子,白身白面,从头部眉心到四蹄全身布满条形花纹,条间道如画青花,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的斑马。麒麟前两足有3米高,后两足有2米高,抬头高达5米多,因头高脚低,故不能骑行,它就是长颈鹿。大尾无角绵羊浑身白色羊毛,但毛短如狗,尾巴大如盘,头上有两团黑毛,其颈下如黄牛袋一般。此外,当地土产还有紫檀木、蔷薇露、詹卜花、无核白葡萄及质量上乘的珊瑚树、宝石等。
1705984032
1705984033
阿丹国民信仰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国王头戴金冠,身穿黄袍,腰系宝妆金带。礼拜日去清真寺做礼拜时,则换上细白番布缠头,上加金锦之顶,身穿白袍,坐车列队而行。其手下酋长、头目等视官阶高低冠服也各有不同。阿丹民风淳朴,国民富裕。男子缠头,穿撒哈剌(宽幅毛绒织物)、梭幅(一种精织毛织物)、锦绣、纻丝、细布等做成的衣服,脚穿鞋靴。女子多穿长衣,颈项佩戴宝石、珍珠缨络,耳带镶宝金环,手臂佩戴金宝钏镯,甚至脚趾上也戴有指环,头部用丝嵌手巾遮盖,仅露出面部。
1705984034
1705984035
分船队在阿丹国受到热烈欢迎,国王率大小官员到海滨迎接中国使团。在王府,中国船队代表明朝皇帝向国王颁诏、赏赐礼物。在参观访问的同时,分船队也进行了贸易活动。国王下令国民有珍宝者,可售卖给中国船队。阿丹的商业相当发达,各类店铺林立,集市、公共浴室、熟食店、彩帛店、书店等分布各处,市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这里买卖交易一般使用硬通货,一种赤金铸成的金币称作“哺噜嚟”,重一钱,底面有文字;另一种红铜铸造的硬币名“哺噜斯”,用作零钱。买卖中还广泛使用金、银、丝绸、瓷器、檀香、胡椒等物品作为通货,以货易货。中国船队用丝绸、青白瓷器等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购买了香料、宝石、珊瑚树等。在阿丹,中国船队采购到重达两钱的猫睛石、大颗珍珠和两尺高的珊瑚树。临行,阿丹国王还赠送船队狮子、麒麟、花福鹿、金钱豹等珍禽异兽。
1705984036
1705984037
结束对阿丹的访问后,分船队继续向西北航行,穿越红海,抵达天方国港口秩达(今沙特阿拉伯吉达)。上岸陆行一天,分船队到达天方国王城麦加(今沙特阿拉伯麦加),然后再往东北行,前往与天方国相邻的麦地那国(今沙特阿拉伯麦地那一带)访问。
1705984038
1705984039
麦加坐落在赛拉特山区的一个山谷里,四面环山,景色优美,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于此,并在此地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后因遭受迫害被迫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穆罕默德规定伊斯兰教徒做礼拜方向须朝向麦加。从此,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朝麦加方向做礼拜。
1705984040
1705984041
天方、麦地那两国民众都是回族人,皆信仰伊斯兰教,在饮食服饰、生活习惯上都遵从伊斯兰教规。百姓恪守教规,民风淳朴,日常违法乱纪者甚少。在饮食方面,天方国人有比较严格的禁忌,他们只食用脚蹄分两瓣的反刍动物的肉,如牛、羊、骆驼、鹿、山兔等,禽类中只食用鸡、鸭、鹅、鸽等,水产只食用鱼、虾等。他们不食用病死的动物,也不吃外族人屠宰的动物,所有食用动物必须由清真寺四掌教(刀师傅)或阿訇屠宰。一些动物的特殊部位也禁食,诸如肛门、生殖器官(如牛鞭)、鼻须、耳、脊髓、爪(蹄壳)、脑汁、胰脏、血液等。他们除不吃猪肉外,还不吃有爪的、不反刍、性情凶暴的动物肉,如马、骡、驴、猫、狗、象、虎、豹、熊、狼、鹰等,也不吃两栖类的蟒肉、爬行类动物中的蛇肉,水产类中奇形怪状的生物如乌龟、泥鳅、青蛙、河蚌、海参等也在禁食之列。此外当地还禁酒,设宴一般不摆酒,凡参加葬礼、祭祀、清真寺聚会和礼拜,一律禁酒。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这些食物禁忌,为广大穆斯林教徒所接受,历代相沿袭,逐渐演变为他们的生活习惯。麦加城中心的禁寺(大清真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分船队访问麦加时,参拜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船员们深深被这座大清真寺的雄伟壮丽所折服,也真切感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魅力。
1705984042
1705984043
与此同时,郑和派出的另一支分船队从苏门答剌出发,在印度洋上探索前往非洲的航路。经过十余天往西南方向的航行,他们先到达了溜山国(今马尔代夫)。溜山国位于印度洋中,四面环海,整个国家由数千个珊瑚岛礁组成,明人马欢称之为“弱水三千”。弱水是中国古代文人习惯对不能行船的浅水区的称呼。溜山国礁石丛生,海流经常突然变向,形成漩涡,因此船舶在这一海域航行充满风险。在溜山国数千个岛礁中,有八个比较大的岛礁,分船队为它们各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沙溜(今木拉库岛)、人不知溜(马杜卢环礁中一个岛屿)、起来溜(今喀雷岛)、麻里溜(今马里克岛)、加半年溜(今加尔皮尼岛)、加加溜(今卡加达礁)、安都里溜(今安德罗斯岛)和官屿溜(今马累)。官屿溜是溜山国的都城,即今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岛。这八大珊瑚岛礁均有人生活居住,有头目管辖,各溜间有船舶通行。溜山国的珊瑚岛礁上有各种海鸟,如野鸭、鸬鹚、麻鸠等,一些小岛还有灰苍鹭和鹦鹉。周围的海域生活着七百多种鱼类,以珊瑚鱼居多,它们颜色、形状、大小不一,千奇百态。
1705984044
1705984045
溜山国地处热带,气候炎热,男女肤色微黑。男子白布缠头,下围布巾;妇女上穿短衣,下身以阔布手巾围裹,头部用大布手巾过头遮盖面部。一些溜山国小岛上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这些土著巢居穴处,不识米谷,不穿衣服,仅以树叶或毛皮等遮盖身体前后,以捕捞鱼虾为生。溜山国居民饲养鸡、羊、牛等禽畜,生活自给自足。当地土产椰子甚多,从各处岛礁收购而再销往别国。有人还用小椰子壳做成酒杯,再以花梨木作为杯足,美观精致。
1705984046
1705984047
溜山国出产龙涎香,渔民常于海中采得,其价昂贵。当地特产有“趴子”(海趴)和“鱼干”。“趴子”是一种贝类之壳,每当海潮退去,当地渔民就到海滩上采拾贝类,然后埋入土中,等贝肉腐烂消失后,再将其壳取出洗净,盛在椰叶编成的三角包中运往国外售卖。溜山“鱼干”的制作方法,是将捕捞的马鲛鱼切割成块,再经烟熏晒干,称作“海溜鱼”,直接销往国外。当地人还用椰子皮的纤维编织成绳索用来造船,所造的船只不用一颗铁钉,而在船木上钻孔,用这种椰子绳索联结在一起,塞进木楔,再涂漆沥青以防止漏水。这种船称为“绳索船”,是一种小型的船,安全性能很好,适宜在礁多浪大的海面上航行。
1705984048
1705984049
溜山国最早信仰佛教,伊斯兰教传入后,渐渐成为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苏丹国。得知中国船队前来访问,溜山国王派出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水手前来导航,保证船队平安抵达官屿溜港。分船队向溜山国王赠送了礼品,并在溜山国用金银、丝绸、瓷器等采购了当地的龙涎香、椰子、丝嵌手巾等特产。时至今日,马尔代夫马累国家博物馆中仍陈列着当地出土的中国明朝瓷器和钱币,这些文物是郑和船队与马尔代夫友好往来的最好见证。
[
上一页 ]
[ :1.7059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