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29365
1706029366
(六)《管蔡世家》 中云:“康叔封,其后为卫,有《世家》言”,可知此必在《卫康叔世家》已成后作,故亦当系于此。
1706029367
1706029368
(七)《曹相国世家》 最后叙及“征和二年中,宗坐太子死,国除”,当是此时作。
1706029369
1706029370
(八)《田叔列传》 最后叙及戾太子事:“数岁,坐太子事,时左丞相自将兵,令司直田仁主闭守城门,坐纵太子,下吏诛死。仁发兵,长陵令车千秋上变仁,仁族死。”亦当为此时作。
1706029371
1706029372
(九)《卫将军骠骑列传》 叙及巫蛊及太子事者不止一条:“(公孙贺)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奸,为巫蛊,族灭,无后。”“(韩说)掘蛊太子宫,卫太子杀之。”“(赵破奴)后坐巫蛊,族。”亦必此时作。
1706029373
1706029374
(十)《龟策列传》 亦叙及坐蛊事,“巫蛊时或颇中。素有眦睚不快,因公行诛,恣意所伤,以破族灭门者,不可胜数。”
1706029375
1706029376
(十一)《樊郦滕灌列传》 叙至郦氏之后,“终根立,为太常,坐法,国除”,查《汉书·樊郦滕灌传》、《靳周传》则标明“坐巫蛊诛”,可见亦此时作。
1706029377
1706029378
(十二)《匈奴列传》 最后叙者为:“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众降匈奴。”广利之降在征和三年(公元前九○),或者即作于此时。
1706029379
1706029380
1706029381
(十三)《韩王信卢绾列传》 叙及“(韩嫣)弟说再封,数称将军,卒为案道侯,子代;岁馀,坐法死。后岁馀,说孙曾,拜为龙侯,续说后”。按韩说已死于征和二年,此两隔岁馀,是已及后元元年(公元前八八)。《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即作后元元年,是对的。不知这是不是仍为司马迁笔。
1706029382
1706029383
1706029384
(十四)亦记韩曾后封为龙侯者为《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但作征和二年,恐怕是后人所增,又误记其年。
1706029385
1706029386
(十五)《史记》中所记更晚之年为后元二年(公元前八七)。有这样的年代者为《高祖功臣侯年表》,序中只说“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表中则书“征和”者二,书“后元”者一,表之第一行又有“建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太初元年尽后元二年,十八”语,显系原表止于太初,后来又从太初算起,如果不是后人续书,就可能是司马迁原已在太初草就全表,后元二年却又作过最后的修订了。
1706029387
1706029388
(十六)《齐悼惠王世家》 赞有因地大而分之意,与《高祖功臣侯年表序》所谓富贵骄溢而至陨命亡国之意同,当为同一时之作。
1706029389
1706029390
(十七)《惠景间侯者年表》 书至后元三年(公元前八六)者二条,这已是昭帝改元为始元元年之时了,怕真是后人所增了。
1706029391
1706029392
(十八)《李将军列传》 虽叙到李陵之降,但观后文在叙“族陵母妻子”下,又称:“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则必在李陵案后颇久作。姑且把这篇最哀壮、最令人下泪的文字定为全书中除《自序》外最后的一文。
1706029393
1706029394
(十九)《自序》照理应该真正是最后的一文。文中叙及“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七年者由太初元年算起,徐广、张守节均注为天汉三年(公元前九八),可断明此文至早在此年作,时司马迁年三十八。
1706029395
1706029396
这十九篇,大致可归为一组,乃是司马迁最后期的文字了。其中有明确的纪年,记出征和二年(公元前九一)戾太子之事者有六篇,记出征和三年李广利之降者有一篇,我觉得可能太史公即卒于是年,《李将军列传》和《自序》并此际为之,都是绝笔了。其他叙至后元,甚至昭帝世者,当是后人增入。总之,《史记》大概在太初订历之际规模粗具,已完成多篇,到天汉三年,遭李陵之祸后,统统加入一种抒情的意味,并又完成一批,至征和三年,作了一次最后的修补。但也有不及修补者,遂只存前一二期之迹。
1706029397
1706029399
六 结论和馀论——兼论褚先生
1706029400
1706029401
我们的结论是,在一百三十篇的《史记》中,有八篇可能为司马谈著;有九篇不易断定是司马谈还是司马迁手笔者;有一百一十三篇,我们有权利可说是司马迁写的。
1706029402
1706029403
在这有权利可说是司马迁所写的一百一十三篇中,不易见著作时代者八篇,可略考时代者一百零五篇。在这一百零五篇中,可画为五期:元封封禅前(迁二十六岁前)为一期,约九篇;元封封禅时(二十六岁)为二期,约二十一篇;太初订历时(三十二岁)为三期,约十四篇;天汉时因李陵之祸受刑(三十八岁)后为四期,约四十二篇;征和戾太子事(四十五岁)前后为五期,约十九篇。我们可注意的是:
1706029404
1706029405
第一,太初改历是一件大事,司马迁由此而开始整理全稿,是可能的。那时是公元前一○四,他三十二岁。但此前必已有些存稿。
1706029406
1706029407
第二,《自序》言“至太初而讫”,诸表也多谱至太初四年而止,可见司马迁原有一个计画,只叙到这一年(公元前一○一)。
1706029408
1706029409
第三,李陵案是他创痛最深的一事,经过此案以后,书中流露特多,这是当然的。
1706029410
1706029411
第四,《报任少卿书》的年代是可考的,这就是太始四年(公元前九三),司马迁既尚健在,则再过三年的戾太子事,以及再过四年的李广利降匈奴事,当能亲见。这时是征和三年(公元前九○),司马迁年四十六。这应该已经是逼近最后修订他的全书的时候了。《史记》之从整理到写定,大概有十五年的光景。
1706029412
1706029413
第五,书中应叙及而未能叙及之年代,为《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及《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均止于太初四年(公元前一○一);《外戚世家》未叙及征和三年(公元前九○)李广利之降,亦且未叙及太始三年(公元前九四)昭帝之生;《五宗世家》未叙至天汉四年(公元前九七)河间顷王授之卒;《酷吏列传》未叙及太始三年杜周之死;皆为篇中之可确切定其时限者。
1706029414
[
上一页 ]
[ :1.7060293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