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06143e+09
1706061430
1706061431 1935年,周有光回到上海,继续在光华大学教学,而张允和则到实验中学教书。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有光进入自己最初选择的金融领域,到陈光甫任总经理的江苏银行兼职。
1706061432
1706061433
1706061434
1706061435
1706061436 ∷叶籁士(1911—1994),文字改革专家和活动家、世界语学者
1706061437
1706061438 1929年引发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使西方世界普遍笼罩在强烈的幻灭感之中,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大萧条集中表现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缺陷,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经之路。世界各地,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解救世界经济的唯一出路。这一时期,周有光与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相信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是积极和进步的。不仅如此,整个西方世界在经历经济危机后的悲观情绪,也让更多人倾心于共产主义的魅力。但周有光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人,他对政治的认识及兴趣有限。业余时间他更热衷于在叶籁士(右图)创办的《语文》杂志上写点儿与文字改革有关的文章,生恐文章幼稚,他用笔名“周有光”发表。后来人们记住了“周有光”,淡忘了“周耀平”这个名字。
1706061439
1706061440
1706061441
1706061442
1706061443 ∷章乃器(1897—1977),浙江青田人,政治活动家、经济学家和收藏家,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爱国民主先驱
1706061444
1706061445 在周有光一生中,抗战爆发前的十年,是他人生最安宁、稳定的时期。(参见图3-2,3-3)他在工作中结识了很多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知识分子,时任浙江实业银行副经理的章乃器(右图)是其中之一。经章乃器介绍,周有光加入了抗日救亡组织“救国会”,这是他参加的第一个政治组织,也表达了他投入和改良中国政治现实的意愿。在此之前,周有光家庭经济状况大有改善。不久,张允和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女儿小禾,她辞去工作,回到苏州。张允和喜爱苏州的宁静和雅致——住在乌鹊桥弄,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鲜艳动人的玫瑰花种植园。
1706061446
1706061447
1706061448
1706061449
1706061450 3-2∷1935年夏摄于上海真茹住宅门首
1706061451
1706061452
1706061453
1706061454
1706061455 3-3∷20世纪30年代,家族的第三代在抗日战争之前陆续出生。1937年,周有光父母也因此在一起合影(陈光中翻拍)
1706061456
1706061457 1936年,日本加快了侵华步伐,国民党政府则全力对付共产党的崛起,内战频仍,国家再次面临严重的分裂。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七位救国会领导人,被当局以“危害民国”的罪名羁押在苏州,引起全国一片哗然。作为救国会的成员,周有光赞成“七君子”抗日救国的主张,他在苏州乌鹊桥弄的住宅,成了“七君子”家属们保持联络的一个据点,直至“七君子”获释。(参见图3-4,3-5)
1706061458
1706061459
1706061460
1706061461
1706061462 3-4∷1937年8月3日,刚出狱的全国各界救国会“七君子”在爱国老人马相伯家中(自右向左:李公朴、王造时、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章乃器、沙千里、杜重远)
1706061463
1706061464
1706061465
1706061466
1706061467 3-5∷救国会“七君子”。左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1706061468
1706061469
1706061470
1706061471
1706061472 穿越世纪的光:周有光画传 [:1706060697]
1706061473 穿越世纪的光:周有光画传 战争阴影
1706061474
1706061475
1706061476
1706061477
1706061478
1706061479
[ 上一页 ]  [ :1.706061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