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02191
1706102192
陈独秀读着读着,竟然感动得两眼潮润——在他危难之际,毛泽东给了他如此高的舆论评价。
1706102193
1706102194
窗外的雪似乎大了,屋檐上积了薄薄的一层。他放下《湘江评论》,研墨挥笔,写下:“我听了这类声音,欢喜极了,几乎落下泪来。”
1706102195
1706102196
几天以后,东四牌楼东有辆带布篷的骡车,披着浓浓的暮色,在清冷的大街上由西向东,往朝阳门悠悠驶去。过九爷府南门,天已黑下来,到朝阳门时,守城门的警察照例对骡车检查,询问了几句坐在车辕上的账房先生模样的人,又掀开篷帘,昏暗的灯下,见一妇女拥着一个病人,然后挥挥手放行。骡车渐渐融入城外的夜色中,朝天津疾驰。
1706102197
1706102198
坐在车辕上的账房先生,撩起篷帘,用浓重的乐亭口音笑道:“仲甫,我们脱险了!”身着油渍麻花棉袄的病人坐起身来,操着皖腔大笑:“守常,我还真捏了把汗呢!”
1706102199
1706102200
前不久,陈独秀应章士钊之邀,偷偷去了一趟上海,中途胡适又介绍他去武汉演讲,谁料他那次过激活动,被武汉报纸刊登出来,立即惊动了北京警察厅。那时,陈独秀还是受监控之人,不得离京。此刻,吴炳湘已经下台,警察厅准备在陈独秀回京时,以违反保释戒约,再次逮捕他。
1706102201
1706102202
不知内情的陈独秀是2月7日从武汉乘火车回京的。回到箭杆胡同,正巧遇到一位警察,对他盘问几句,即匆匆离去。陈独秀夫妇觉得有些异样,未敢在家久留,就出后门叫了辆洋车,去往胡适家,见胡宅人杂,又掉头赶到李大钊家。高一涵也在李大钊家。
1706102203
1706102204
李大钊见到是陈独秀夫妇,松了口气,忙说:“仲甫,警察正在追捕你。听说陈炯明想请你筹办西南大学,那就去南方吧。”三人又去北大王星拱教授家,精心化了装,一个成了账房先生,一个扮成邋遢的病人。李大钊雇了辆拉脚的骡车,于是就有了这晚脱险之行。
1706102205
1706102206
到了天津,李大钊安排陈独秀住进意租界的一家客栈里,又去码头买了去上海的船票。买到票再给在沪的许德珩和张国焘拍电报,让他们在那里帮陈独秀找房子。
1706102207
1706102208
一切安排妥当,换上黑色棉袍的李大钊与一身西装的陈独秀握手道别。
1706102209
1706102210
有不少文章说,骡车上,李大钊与陈独秀交流了走苏俄的道路,成立布尔什维克式政党的问题,似不可信。谁都知道,那时的陈独秀一直反对建立为一个阶级服务的政党。
1706102211
1706102212
李大钊却一直为建立共产党做着精心的准备。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力主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曾向校长蔡元培要房子,主张“兼容并包”的蔡先生果真在校长室不远拨了两间宽敞的青砖房子,给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做活动场所。青年布尔什维克们亲切地称之为“亢慕义斋”,德文的意思是“共产主义小室”。
1706102213
1706102214
李大钊等人在这里挂了马克思画像,两边是副对联:出研究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上联陈独秀所言,下联为李大钊出句。四壁有革命的诗歌、格言。激进的学生张国焘,自作聪明地提出,利用蔡元培这把保护伞“把马克思学说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打出去,把无产阶级政党尽快建立起来”。
1706102215
1706102216
李大钊也激情澎湃,豪情万丈地写出八个大字:“不破不立,不立不破。”而且想尽办法,通过苏俄同志,与共产国际联系。
1706102217
1706102218
暑期,张国焘带着天津女界领袖刘清扬来到蝉鸣不绝的上海霞飞路渔阳里陈独秀法租界寓所。他们是受北京学联委托,去南洋募捐的。张国焘的另一任务是受李大钊之托,了解上海建党的事。
1706102219
1706102220
陈独秀的寓所是幢老式的石库门房子,进门有天井,中间是客堂,沙发四张,木椅多把,壁间有四画屏。楼上是陈独秀和高君曼的居室,楼下住着李达。是夜,陈独秀安排张国焘与李达一屋同住。
1706102221
1706102222
陈独秀一如既往地忙,要和章士钊筹建西南大学,又要独自办《新青年》,同时到处活动,研究如何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之事。
1706102223
1706102224
8月中旬,一位俄国客人登门拜访陈独秀,还带了一位翻译俄籍华人杨明斋。来客是持李大钊亲笔信的第三国际远东局的维经斯基。杨明斋说,是北大俄籍教授柏烈伟介绍他们认识李大钊的。
1706102225
1706102226
李大钊的信上说,维经斯基化名吴廷康到沪的目的,是想联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尽快在中国建党。
1706102227
1706102228
谈话中,陈独秀注意到俄国客人一直以冷峻的鹰眼审视着自己,这让他心里很是不快。沉默片刻,俄国客人说,他是从俄侨口中听说到《新青年》和陈先生大名的。说到此,他还对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欠了欠身,以示尊重:“陈先生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
1706102229
1706102230
陈独秀把俞秀松和罗亦农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陈望道翻译完成《共产党宣言》、李达正筹备《共产党》月刊、戴季陶宣传社会主义的《星期评论》杂志等情况介绍给俄国客人。客人表示很有兴趣一一拜访他们。不久,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上海共产党小组。
1706102231
1706102232
张国焘于8月底回到北京,临行前陈独秀让他带一封信给李大钊。李大钊看过信,沉思许久,觉得事关重大,就和张申甫到“亢慕义斋”讨论。
1706102233
1706102234
李大钊说,仲甫在考虑党章时,对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拿不定主意。他征求维经斯基的意见,维经斯基说,各国共产党名称可以不必强求一致。俄国刚建党时叫社会民主工党,后来改称共产党。我想咱们就叫共产党吧。
1706102235
1706102236
其实,陈独秀未决定叫共产党,是怕戴季陶、张东荪不同意,为了争取戴、张加入党内,陈独秀曾考虑不叫共产党为好。
1706102237
1706102238
李大钊在屋里踱步良久,然后说:“我给仲甫回信,就定下叫共产党吧。”
1706102239
1706102240
李大钊和张申府又讨论陈独秀推荐张国焘入党事宜。张国焘是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又是北大国民社主要负责人。自新潮社的领袖人物傅斯年、罗家伦相继出国留学,北大学生中,张国焘算是能力最强的学生领袖了。
[
上一页 ]
[ :1.7061021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