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1397e+09
1706113970
1706113971 年底,参加了西安半坡30周年纪念会议,此行收获颇丰,在李石根的陪同下,他阅览鼓乐旧谱,并发现旧谱为工尺俗字记号,与他熟知的“敦煌琵琶谱”非常接近。
1706113972
1706113973 诗集《揽辔集——日本纪行诗稿》由香港日本文化协会出版。
1706113974
1706113975 对先前所著的《楚辞书录》,在《自序》中,作了以下补充:
1706113976
1706113977 余论屈子之学出于儒,盖为晦翁而发。念《远游》一篇,向来多疑其非出屈子手笔,经时贤仔细研究,知非彼莫能造此境地;尤以论气之说,夐绝千古。与《鹖冠子》及近年长沙出土《养生方》,可相表里。诚楚学之英华。原固楚人,濡染者深,不期亦与道家为近。为学兼综多方,自古而然,屈子亦莫能外也。温公《通鉴》始三家分晋,不提屈子只字,彼力主纲常,其贬屈也,殆信孟坚“露才扬己”之论,弥见知人论世之不易云。
1706113978
1706113979 对已作《烛赋》的篇末进行补记:
1706113980
1706113981 《马矢赋》一篇,陶秋英女士喜诵之,许为抗战文学之奇构。陶君治汉赋有声,谅非阿好之言。惜其于年前殂谢,不能共定吾文,谨志腹痛之感。
1706113982
1706113983 先生为友人萧遥天所著《人名的研究》题辞。先生指出:“人是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人名是他们的标帜,离开了人名,一部二十四史,真是无从说起。因此人名的研究亦是治史的一把钥匙,在西方正盛行。”
1706113984
1706113985 1989年,由先生担任主编、沈之瑜校订、沈建华编辑的《甲骨文通检》(第一册),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甲骨文合集》以及小屯南地、海外多国如英、法、日、加拿大怀特氏等收藏的甲骨,还有周原出土的甲骨。先生在《前言——贞人问题与坑位》说道:
1706113986
1706113987 近年学者,喜从坑位侈谈断代,惜乎从不完整之坑位资料,予以辨析,欲求准确,事有至艰。
1706113988
1706113989 至于依据称谓以论年代,困难更为倍蓰,因异代而称谓相同者比比皆是,从事断代者,势必借助于书体、文例,然往时所定之标准,仔细比勘,亦复乖迕百出,须重新厘定。
1706113990
1706113991 另一部著作则是将先生所作的各类文集合编而成的《固庵文录》,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共收录先生的文章162篇,其中“俪体篇”40篇,“散体篇”122篇,前面有苏州大学的钱仲联教授为先生作序,其《序》全文如下:
1706113992
1706113993 文集之名,昉自中古,前此无有也。刘《略》班《志》,惟列诗赋,著诸家篇数,初无集名。东京而次,文章朋兴,云构风骇,然范、陈史,于文士诸传中,记其文笔,第云著诗、赋、碑、箴、颂、赞、诔、七、吊、连珠、书记、论、奏、令、策若干篇,不云文集若干卷。实斋章氏所以云:“文集之实已具,而文集之名犹未立。”“《隋志》:‘别集之名,东京所创。’盖未深考。”曹丕《与吴质书》称道徐、陈、应、刘,谓“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此殆总集之嚆矢。陈寿于晋初定诸葛亮故事,奏上《诸葛氏集》,此殆别集之嚆矢。然观亮集目录内涵,诚如太炎章氏所云:“若在往古,则《商君书》,而《隋志》亦在别集。”阮孝绪《七录》,经典、纪传、子兵、文集之四录,已全为唐人经、史、子、集之权舆,故实斋以为“集部著录,实昉于萧梁,而古学源流,至此而一变,亦时势为之也。”
1706113994
1706113995
1706113996 所谓古学源流者何也?请循其本,盖在先秦,文哲一体,诸子论道述事之专撰,寻其质,皆别集也。儒、道、墨、法、显学争鸣,自孟、荀、老、庄、墨、韩以迄吕氏,岂徒其学之六通四辟,“皆以其有,为不可加”而已,即其文亦高出于后代,并风格亦各异焉。孟之雄肆,荀之密栗,老之精约,庄之诡,墨之素朴,韩之刻深,吕之闳博,是皆专家之作,虽偶有弟子或他人附益者,要无害其为一家之文也。荀书且以美文《成相篇》、《赋篇》纳入矣,韩子之《内、外储》,启连珠之先路,此其名为子部,与后世文章别集奚异焉,此诸葛氏法家之书,所以得谥为集也。至于刘《略》诗赋,更属实斋所云“成一家之言,与诸子未甚相远”者,厥初未尝裒而称为文集而实即是集,然则所谓“文集之实已具”者,固不待东京而始然。文家别集之名既立,“后世应酬牵率之作,决科俳优之文,亦泛滥横决,而争附别集之名。”“势屡变而屡卑,文愈繁则愈乱。”呜呼唏矣!
1706113997
1706113998
1706113999
1706114000 盖自昭明以沉思翰藻为文,“以文辞之封域相格”,唐以来变本而加厉,自宣公、昌黎、柳州、宾客诸集外,学与文歧而为二,无论偶体或散文,凡一家为一集者,往往以文为主也。宋儒见理邃密深沉,《晦庵集》选言雅驯,诚文以载道者之雄。《水心集》之言经制者次之。下此者黄茅白苇,治学者文不工,能文者中无实,一命文人,便不足观,别集云者,遂为博学高流所诟病,非无由也。曼珠一代,集部如林,张广雅《轩语》称其中有实用胜于古者,特举朱彝尊、方苞、杭世骏、卢文弨、戴震、钱大昕、孙星衍、翁方纲、李兆洛、全祖望、顾广圻、阮元、钱泰吉、武亿、严可均、张澍、洪颐煊、包世臣、曾国藩之撰,谓其或可为掌故之资,或可为学术流别之镜,或可考辨群书义例、古刻源流,或可正史传之差误。此诚可谓见其荦荦大者。而独以专集属之词章家,则隅见矣。刘《略》诗赋,固词章也,亦何害其为一家言之近于诸子也。广雅列举朱氏以下诸家之书以别于专集,而其书实皆别集,并明标集之名者也。歧学术与文章为二,宜其论之自陷于矛盾而不能中肯綮矣。
1706114001
1706114002 若论文质彬彬,融两者于一冶,则在胜国二百数十年中,殆无逾于汪中《述学》之美且善者。《述学》不称集,而实集也。其书既有平章子部之文,为清学创辟蹊径,复有美文,睥睨三唐,世尊为八代高文,独出冠时。斯诚别集之翘楚,上承先秦诸子暨屈赋之脉者。《定庵文集》亦其亚,则揭文集之名矣。晚近王国维《观堂集林》,允称独步,《海日楼文集》、《太炎文录》,亦名世巨帙,斯皆言其学之精兼文之美者。《寒柳堂文集》,时流所重也。其学淹贯中西,信为弘博,而文差不逮,持较乃翁《散原精舍文集》之雅言,则有间矣。此可知文质并茂之难也。
1706114003
1706114004 余今读选堂饶先生《固庵文录》,乃喟然叹曰:此并世之容甫与观堂也。抑又有进者,容甫生今二百年前,其学固不能不为乾、嘉学风之所囿。观堂生近世,精殷墟甲骨,考古史,通域内外于一杭,融文史哲为一境,世推为现代学派之祭尊与开山,良非虚誉。然观堂之学,究不能谓其为广大教主,无所不包,峻不可攀,河汉无极也。如释藏道笈,即非其所措意矣。沈、章钜子,殚精国故。亦探梵典,而不谙西国之文,则创新遂不能与观堂敌。今选堂先生之文,既有观堂、寒柳融贯欧亚之长,而其精通梵文,亲履天竺,以深究佛学,则非二家之所能及。至于文章尔雅,二家更将敛手。斯录也,都俪体篇、散体篇于一帙,其为赋十三篇,皆不作鲍照以后语,无论唐人。其余颂、赞、铭、序、杂文、译文,皆能以古茂之笔,抒新纪之思。所颂者如法南猎士谷史前洞窟壁画,所赞者如马王堆帛书《易经》,所序者如《殷代贞卜人物通考》,所译者如《梨俱吠陀无无颂》、《近东开辟史诗》,非寻常笃古之士所能措手也。俪体得此,别开生面。容甫如见,得毋瞠目。至其散体,所考释者,自卜辞、儒经、碑版以迄敦煌写本;所论说者,自格物、奇字、古籍、史乘、方志、文论、词学、笺注、版本,旁及篆刻、书法、绘画、乐舞、琴艺、南诏语、蒙古语、波斯语,沉沉夥颐,新解澜翻,兼学术文美文之长,通中华古学与四裔新学之邮。返视观堂、寒柳以上诸家,譬如积薪,后来居上。九州百世以观之,得不谓非东洲鸿儒也哉!
1706114005
1706114006
1706114007 先生不以余不学,以文录序言,诿相属。余反复循诵,有如《大智度论》所云:如入宝山,自在取宝。不辞弇陋,敢为引喤。盖将为当代学苑悬此鹄的,并为集部树中天之帜也。先生啸傲于红香炉顶,俯视海天,鲸度浡潏,百灵狂沸,其将许我拍肩,逌尔一笑,以为若斯人者,始可与言集部也矣。辛未季夏,钱仲联序于苏州大学。时年八十有四。
1706114008
1706114009 先生友人陈槃对《固庵文录》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固庵文录·书后》中说道:
1706114010
1706114011
1706114012
1706114013 当代学人,能文事者盖寡。固庵崛起岭表,早岁以诗赋倚声鸣于时。张大千六十寿辰,固庵步昌黎《南山诗》一百二十韵以祝嘏,伍叔傥见之,叹为咄咄逼人。其执教于耶鲁大学也,三月间遍和《清真词》一百二十阕,艺林至今传为佳话。固庵精熟文选理,以选名其堂,所作沉博绝丽,挹让于陆、潘、任、沈之间。自幼好汪容甫,揣摩功深,读其《马矢赋》,如哀盐船文;吊贾生文如吊黄祖,萧瑟江关,情文肫挚,信为可传之作。固庵足迹遍天下,中岁浪游天竺,复蹀躞蒲甘安哥窟之旧墟,为法显奘师行记之所未及。其译吠陀无无颂,以庄生俶诡之笔出之,更能于旧译中,开出新貌。若其孤怀闳识,感怆古今,论周家享有八百年之久者,以不敢自外于天道;论宋后大学地位之隆,出自温公启迪之功,凡此皆发人所未发。今读其集,比之清人,惟孙季逑、凌次仲可相匹敌。余交固庵逾三十年,论文论学,旨趣合,共耽古史,敏求不怠。而固庵涉猎东西古文字,驰骋百氏,所造独深,尤余之所心折。固庵书既刊成,观其题目,崭新可喜,已令多士奔走骇汗,又况文辞之美,把玩无,大有裨于史学。世有知音,当不河汉余言。
1706114014
1706114015 《固庵文录》正如陈槃先生所说的“揣摩功深”、“情文肫挚”,先生文章之功一目了然。同时,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亦作《固庵文录·后序》内容为:
1706114016
1706114017 先生的作品,描写生活的各个方面,风格高浑,摛辞精练,内涵深刻,此文痛民族之劫难,寓志士之贞心,实为难得也!
1706114018
1706114019 另外,《固庵文录》收录先生一些学术上见解的文章,比如《格物论》,其中云:
[ 上一页 ]  [ :1.706113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