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14448e+09
1706114448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创立了“中华文化研究院”,要我来挂名负责。中山大学亦成立“中华文化研究中心”,我被聘为名誉教授兼中心的名誉主任。我和李学勤先生商妥,他代表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亦参加我们这一阵营。我想,和我在香港所服务的机构建立起三角关系,结合南北、会集东西的友好,大家协力来办这一拥有新材料、新看法的,较高层次的《华学》研究刊物,希望共同垦植这一块新辟的园地,为华夏深厚的文化根苗做一点灌溉和栽培的工作,开花结果,正待我们的努力。
1706114449
1706114450 一九九四年
1706114451
1706114452 先生享誉海外,许多学者专家都以自己的著述来表达对先生的崇敬之情,肯定了先生在学术、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年中,韩国东方研究院《书通》通卷46号,发表了长文《当代硕学、名书画家选堂饶宗颐先生》,在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先生。由郑炜明编的《论饶宗颐》将先生的研究分为“敦煌学”、“史学”、“楚辞学”、“词学”、“文学创作”、“艺术创作”、“综论”等七大门类进行介绍,认为先生是“当世奇人”,往后“一定会有人系统地研究他的”,表达了对先生的学术、艺术地位超乎常人的感慨,认为后世之人必争相模仿或研究先生的各种创举,先生为该书作《跋》。
1706114453
1706114454 胡晓明访问录《饶宗颐学记》完稿出版。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对先生“其人”、“与香港的因缘”、“治学规模与识见”、“治学态度与方法”和“在学术史上的影响与地位”进行了阐述,在《后记》中,胡晓明评价先生:
1706114455
1706114456 与饶宗颐先生之间近四十个小时的晤谈,是此生愉快而难以忘怀的经历。饶先生温雅、和蔼的长者风度与娓娓不倦的谈锋,给我一种奇妙的享受,真是难以言宣。《礼记》中“观人以言,美于黻黼文章;听人以言,胜于钟鼓琴瑟”,或可表达我的感受于一二。
1706114457
1706114458 许多学者,被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人格魅力所折服,开始相继着手对先生的学艺进行研究,“饶学”这朵盛世奇葩绽放出奇异的色彩。
1706114459
1706114460 先生先后被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任北京《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全明文》编委会顾问,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香港美术馆名誉顾问,香港博物馆名誉顾问,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礼学研究中心顾问。冬天,香港岭南学院授予先生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
1706114461
1706114462 为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所著《我的释尊观》中译本作《序》,先生写道:
1706114463
1706114464 “释尊是人类精神世界中遍照大方、有无量光辉的明灯,向来为广大人们所歌颂……由于我曾经在印度生活过一段时间,释尊说法的鹿野苑,又是我展谒流连忘返的地方,所以我才敢不自量力来饶舌。”“印度原始苦行思想导源于火(agm),汉人思想基质似是导源于水,《道德经》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儒家讲融洽,孔子面对时间之流,有‘逝者如斯’之叹,法家谓‘下令如流水之行’,货殖家讲‘平准’,‘水’字正训为准。释尊抛弃事火之法以求正果,中国佛家厌恶火宅,追求清凉,中古时代作为国际佛教中心的五台山竟有清凉山的别名。中印两种文化从基质上看十分悬殊,本来难以沟通,深赖佛道的中道,乃有其不谋而合之处,所以东来之后发展为大乘,取得更加弘扬光大的硕果,殊非偶然所致。”
1706114465
1706114466 12月5日至9日,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泰国中华总商会、泰国潮州会馆、泰国潮属十县同乡会联合举办“饶宗颐书画展”,揭幕仪式由郑午楼、谢慧如、郑明如、周鉴梅主持,展览作品136件。
1706114467
1706114468 1996年,80岁,在如此高龄之下,先生仍从事并参与文学艺术等领域各项活动,这在海内外绝无仅有,这是中国学术、艺术界的荣幸,也是先生对社会最好的奉献。
1706114469
1706114470 1月,参加穗、港、澳三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南海贸易二千年展览暨学术研讨会”。
1706114471
1706114472 2月,为阎宗临的《中西交通史》作《序》,先生指出:
1706114473
1706114474 孙子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此谋攻之要道,知胜之枢机也。治学之道,亦何以异是。西方之言学,其考论吾华文字史事者号曰汉学,以西方之人而热心究远东之事,盖彼欲有知于我,此学之涉于“知彼”者也。返视吾国人之有志于究心西事者,乃寥若晨星。庸或有之,留学彼邦,略涉藩篱,归国而后,弃同敝屣,多返而治汉学,稍为“知己”之谋,辄以兼通东西自诩,实则往往两无所知,其不每战不败者几希?近世学风,流弊之大,国之不振,非无故而然也。
1706114475
1706114476 阎宗临先生早岁留学瑞士,究心西方传教士与华交往之史事,国人治学循此途辙者殆如凤毛麟角。其所造固已出类拔萃,久为士林所推重。抗战军兴,余任教(无锡)国专,自桂林播迁蒙山,复徒北流,与先生尝共事,颇闻其绪论,心仪其人,以为如先生者,真有志于“知彼”之学者也。嗣先生回山西故里,终未能一展所学,忧悴而继以殂谢,论者深惜之。哲嗣守诚世兄顷来书谓经已
1706114477
1706114478
1706114479
1706114480
1706114481 集先生遗书刊行在即,平生著述,自此可以行世,沾溉后人,为之大喜过望。不揣固陋,略序其端,为陈“知彼”之学之重要,得先生书以启迪来学,使人知不能以“知己”为满足,而无视于“知彼”,则不免流于一胜一负。庶几欲求操胜算者,不至于南辕而北辙;则吾文之作或为不虚,亦可稍慰先生于地下也乎。
1706114482
1706114483 5月,“庆祝饶宗颐教授八秩华诞寿宴”在香港翠亨村茶寮举行,众多学术界人士参加宴会,单周尧教授赠予对联“寿晋八旬一代奇才苏学士,胸罗四库千秋硕望顾宁人”为先生祝寿。
1706114484
1706114485 7月,由胡晓明主编的《澄心论萃》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先生为该书作序,对书名“澄心”作了解释,序中云:
1706114486
1706114487 胡晓明教授应沪上文艺出版社约请,从余杂著中,录余旧日癖谈呓语,缀为一编,厥意殊可感也。来信商略书之命名,漫戏答之曰:“澄心”,以余近时喜讨论秦汉简牍,李善云:“崇山坠简,未议澄心。”(《上文选注表》)余之心苦未能澄,而议论浪起,拘挛补衲,终如钟嵘所讥,非由“直寻”,每自哂也。
1706114488
1706114489 唯心澄乃能见独,见独乃能抉是非,定去取;余非有庄言可以发聩也,又非有危言可以惊座也,更非有卮言可以漫衍娱心也;言之,但求心之所安,肆吾意之所适而已。
1706114490
1706114491 若乃平居兀坐,欲罄澄心,如陆机所言(《文赋》:“罄澄心以凝思”),则百虑棼如,不易殚理。及其废然以止,山海罗列我前,诵陈简斋佳句:“坐以一气吞”,沆瀣供养,流连景光,脱略形骸,不知老之已至。是用借兹片言,远酬高谊,感风雅之推激,欣清趣之在兹。倘因病而成妍,起妙想乎偶得,言虽无物,或亦不无少补也乎!
1706114492
1706114493 8月初,赴北京出席“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论道教创世纪》的演讲。
1706114494
1706114495 8月18日,由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主办,潮州市教育局、文化局协办的“饶宗颐学术研讨会”在潮州召开,先生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致辞。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荷兰、新加坡、泰国以及内地和港、澳、台等地的80多位学术界人士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80多篇。此次研讨会以先生之名命名,是对先生学术贡献的肯定,会后,《韩山师院学报》(1996年第二期)出版了《饶宗颐教授学术研究专号》。先生被聘为韩山师范学院顾问教授,潮州画院名誉院长。
1706114496
1706114497 《潮学研究》第五期出版了“饶宗颐教授八十华诞颂寿专辑”。刊载了黄挺、杜经国的《饶宗颐教授的潮州地方史研究》、蔡起贤的《饶宗颐教授的诗词学》、姜伯勤的《灵薪神火:选堂先生的诗心》等文章。
[ 上一页 ]  [ :1.7061144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