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65059e+09
1706165059
1706165060 他们不停地讨论每次起义都遇到的组织不力的问题,端纳在一旁听了一会儿,然后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说道:
1706165061
1706165062 反清大业实现后该怎么办?你们都避而不谈建立政府的问题。创立政府可是件大事,必须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这可绝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梦想或者希望。你们必须任用那些既受过训练又有才干的人……
1706165063
1706165064 一位参与密谋的人摇了摇手,轻描淡写地说道:“哦,你说的那些都属于具体的问题,我想会有人关心这些细节方面的事情。”
1706165065
1706165066 一听此言,宋查理显得十分忧虑。
1706165067
1706165068 然而,此时此刻研究夺权之后政府该如何运作已经为时已晚。
1706165069
1706165070
1706165071
1706165072
1706165073 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的庆龄刚升大三不久,事情发生了。
1706165074
1706165075 在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三镇,驻军中一批心怀不满的军官正独自策划反抗清政府的起义。10月9日,在他们的一个隐秘据点里,一颗自制炸弹不慎爆炸了。
1706165076
1706165077 闻声赶来的巡捕在现场发现了各种文件资料、徽章、印章和旗帜等物品。他们迅速采取行动,袭击了位于不远处的小朝街里的密谋策划总部,逮捕了大批谋反者。一时间,武汉三镇城门紧闭,各处军营被清军包围,巡捕们拿着叛军花名册四处拿人,全城一片风声鹤唳。对那些持不同政见的军官们来说,他们面临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要么心甘情愿被捕,接受残酷刑罚;要么孤注一掷,发起策划已久的暴动。于是,有4个营的官兵突然发动兵变,并控制了武昌。总督逃到泊在长江中的一艘炮艇上。那天是1911年10月10日,后来10月10日被称作“辛亥革命纪念日”。
1706165078
1706165079 兵变部队缺少有效的组织。率众起义的人是当地一个名为“文学社”的革命组织的成员,他们在政坛上毫无名气,与三合会没有太大的关联,跟孙文的同盟会也没有直接联系。虽然如此,他们却在无意之中完成了他人多年来没有做到的事。10月12日,即那颗自制炸弹发生爆炸两天后,叛军成立了临时共和政府,提名他们的指挥官黎元洪担任革命军政府都督。在接下来的数天或数周之内,各省纷纷加入反叛阵营,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统治。
1706165080
1706165081 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政府决定最后一搏,下旨召回“退隐在家”的已故慈禧太后的首席军事顾问、奸诈狡猾的袁世凯。
1706165082
1706165083 袁世凯算得上是一个军阀,多年来一直在清政府背后把持着军权。19世纪90年代改良之风在中国兴起之际,他组建了中国首支“现代化”军队,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慈禧太后驾崩之后,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但在1911年,奉召重掌兵权的袁世凯意识到这是他攫取权力的一次良机。他向叛军发起猛烈的进攻,却故意不将其击溃。他的目的是在对敌作战中取得优势,但又不至于壮大清政府的军事力量,然后坐等双方的实力一点点消耗殆尽。
1706165084
1706165085 清政府的命运最终落入了外国列强手中。清政府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这一点各国都心知肚明。当时,英国在中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它是支持清政府还是支持各路叛军,将决定事态发展的最终结果,这一点跟半个多世纪前太平天国起义时的情形非常相似。
1706165086
1706165087 英国人已经明确表示它不会采取任何支持清政府的行动。看到英国表明了立场,其他各国也站到它这一边。由于西方各国采取骑墙态度,清政府的灭亡已不可避免。不过,英国也拒绝支持共和派,它故意将中国的命运交到了袁世凯的手中,试图将袁世凯扶植成新的铁腕人物,让中国重新陷入专制独裁和社会混乱之中。
1706165088
1706165089 革命发生时,孙文正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那天上午,他准备坐火车去堪萨斯城,吃早饭的时候他打开一张报纸,才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中列出了可能成为新中国领导人的人员名单,他发现自己也位列其中。他意识到,这个处于襁褓之中的新政府的命运掌握在外国列强手中,特别是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如果他本人能得到西方各国的支持,那么获得领导职位就没有什么悬念。因此,他没有选择急匆匆地返回国内,而是直奔华盛顿,秘密求见国务卿诺克斯。国务卿拒绝与他见面。毫不气馁的孙文又匆忙赶往纽约,从那里坐船去了英国。
1706165090
1706165091 到伦敦后,孙文联系上了大军火商维克斯—马克西姆公司的总裁特雷弗·道森爵士。特雷弗爵士也希望与中国的新政府签订大单,便答应把孙文的话传给外交部。除了许诺其他的一些条件之外,孙文还准备给予英国在华优惠政策,许诺任用英国军官执掌中国海军,并确保3 500万秘密会社成员为英国效力。这些连哄带骗的谄媚做法并没有奏效,很久以前英国外交部就认定孙文只不过是个空话连篇的人。实际上,此时英国政府早已确定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将坚定地支持铁腕人物袁世凯。孙文得到的唯一保证是英国将保持“中立”——这一点北京的英国使馆早就披露过了。
1706165092
1706165093 大失所望的孙文又来到了巴黎,在这里,他见到了法国总统克列孟梭,但结果仍是一无所获。两手空空的孙文从马赛登船,返回国内。
1706165094
1706165095 一次次的失败使孙文不再受到其主要政敌的重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公众面前树立起的革命者形象,追随他的人们相信是他加快了清政府的垮台。1911年12月25日,孙文抵达上海后,同盟会中那些忠诚的帮会成员,包括查理和霭龄,都像迎接英雄一样欢庆他的归来。孙文直接去了查理家中,与助手们磋商相关事务。在华南大部分地区,革命已成既定事实,不过北方地区的形势还不明朗。包括火药桶武汉在内的光复地区的代表们已经来到了明朝故都南京,这里将成为共和国的新首都。把首都从北京迁至此地意在表明新政府与明朝之间的某种关联:既偿还了明朝的血债,又拔掉了清朝的尖牙。聚集在南京的代表们迫切地想选出一位共和国总统,但到目前为止,对任何一位候选领导人都没有形成压倒性的一致意见。他们正在寻找一位双方都能认可的人物。
1706165096
1706165097 孙文在霭龄和查理的陪同下来到南京,再次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并获得全部选票,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706165098
1706165099 孙文就职后不久,查理给庆龄寄去了一面首批制作的中华民国五色旗。她的室友后来回忆说,看到庆龄拉过一把椅子放在墙根,然后站上去,一把扯下原来挂在上面的大清国龙旗,把新旗挂了上去。
1706165100
1706165101 “打倒龙旗!”她高声喊道,“高举民国国旗!”(国旗上的红、黄、蓝、白、黑这5道横条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5个民族。)
1706165102
1706165103 获悉清政府倒台的消息后,庆龄兴奋不已。她比以往更加关注围绕这些巨变所发生的各种情况,以及促成这些变化的那些人。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一份学生杂志上刊登了她的一篇题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文章,由于这篇文章体现了她后来的许多坚定的信仰,因此有必要在此探讨一下其中的部分内容:
1706165104
1706165105 众多教育家和政治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自滑铁卢战役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它意味着四万万人民大众从存在了4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在君主专制的统治下,“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都化为泡影。这场革命还标志着一个王朝的覆灭,在这个自私自利的王朝的残酷压榨下,中国从曾经的繁荣富强沦落为现如今的贫穷落后。清政府的倒台,意味着世界上最野蛮的制度和道德沦丧的旧体制已经废除。
1706165106
1706165107 就在5个月前,我们做梦也想不到共和国会建立起来。对一些人来说,就连先成立一个立宪政府的想法都让他们颇为怀疑。但是,上至政治家,下至黎民百姓,每一个具有爱国精神的中国人都具有反清意识。所有的苦难,如饥荒、水灾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等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源于清政府及各级贪官污吏的残暴统治。这次宏大革命的起因正是阶级压迫,表面看来,革命造成了动荡,实际上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大幸事。我们已经目睹了改革的到来,而在暴君的统治下,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我们从报纸上看到,中国正兴起剪辫子运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去除了这个累赘——也是全体中国人的耻辱……还有不计其数的改革正在推进之中……
1706165108
[ 上一页 ]  [ :1.7061650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