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66959e+09
1706166959 美龄本人尽力不在公共场合抽烟,不过她很喜欢英国的薄荷香烟,私下里经常一根接一根地抽个不停。
1706166960
1706166961 委员长在上海的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用“美龄体”英语写成的文章,支持这场改革运动:
1706166962
1706166963 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表现在随波逐流、浑浑噩噩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不分善恶、不辨对错和公私不分。因此,我们的官员们才变得虚伪、贪婪和腐败;我们的民众则如同一盘散沙,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成年人则变得品行不端、愚昧无知。有钱人沉湎于声色犬马,而穷苦人则地位卑下、肮脏猥琐,找不到出路。这一切致使政府权威和道德纲纪分崩离析,社会动荡不安,这些反过来又使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外国侵略时显得束手无助。
1706166964
1706166965 一方面,蒋介石像墨索里尼一样,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国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教会农民们不要随地吐痰,并确保火车能够准点运行;另一方面,他又像希特勒那样,决心除掉社会和政治上的堕落分子,让民众遵纪守法,即便是遇到几次严重的挫折也在所不辞。蒋介石认为法西斯主义有三个支撑:国家主义、对最高领袖的绝对忠诚,以及对民众实行斯巴达式的军事化管理。
1706166966
1706166967 “新生活运动”是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的一种通俗表现——一件送给蒋夫人和传教士们的小摆设,整个过程滑稽味道十足,因此,并非所有的外国人都把它当回事。而传教士们现在却无视蒋介石当初受洗时他们在宗教杂志上发出的那些警告,开始忙着搭上“新生活运动”的宣传车,把当初骂蒋介石的政权是反宗教势力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1706166968
1706166969
1706166970
1706166971
1706166972 蒋介石对希特勒非常崇拜,最终,他模仿希特勒的“褐衫党”和墨索里尼的“黑衫党”,成立了一个新的秘密组织,蒋介石称之为“蓝衣社”[6],不过他一直否认该组织的存在。之前蒋介石已有两个秘密机构:陈氏兄弟的党内盖世太保和戴笠的军事秘密警察组织,蓝衣社则是两者之外的衍生机构。
1706166973
1706166974 蒋介石变得非常倚重他的青帮导师、被刺杀的革命英雄陈其美的两个侄子。大侄子陈果夫曾负责组织招募7 000名青帮小青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那之后又受蒋介石委任,负责在国民党内部建立一个盖世太保组织。作为国民党的组织部部长,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肃清国民党内和南京国民政府中的异己分子。
1706166975
1706166976 为了确保每个党员都对党忠诚,陈果夫建立了一个遍布每个政府机构的间谍网络。他让自己的弟弟陈立夫来管理这个新成立的机构。他们的叔父去世之后,陈氏兄弟和蒋介石一起参加了一个青帮仪式,从此三人成了“结拜兄弟”。人们普遍认为,两兄弟中的大哥陈果夫为人更为聪明狡猾。他还是个多才多艺之人,曾自己撰写剧本、作诗填词以自娱自乐。他资助陈立夫去美国读书以及到匹兹堡大学学习采矿专业。1928年,陈立夫弃学回国,担任蒋介石组建的特务机构中统[7](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一职。这个名称是对国民党政治特务机关的一个委婉称呼。
1706166977
1706166978 中统在党内大肆刺探情报,搞党内清洗和政治处决等事,而面对公众的大规模恐怖活动则属地位与其平起平坐的军统(军事调查统计局)的职责范围。军统头子是人称“中国希姆莱”的戴笠。在整整20年的时间里,戴笠是一位在中国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他是委员长的浙江同乡,出生于1895年,青年时代曾在杜月笙手下当青帮打手,并在杜月笙的资助下上过学。1926年,他成为被黄埔军校录取的青帮帮会成员中的一个。北伐战争时期,他是蒋介石与各个小城市中的青帮分支的主要联络人。随着军队一路向北挺进,每到一地,共产党干部们都会提前发动农民起来攻击当地的军阀部队,而戴笠则事先警告青帮敢死队从后方袭击共产党的干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戴笠受命负责反间谍活动,对付国内的日本特工,同时还负责策划针对共产党基层组织的白色恐怖活动。整个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的所有的秘密活动,除陈氏兄弟执行的那部分之外,其余的都是戴笠干的。戴笠相貌温和,浓眉高挑,笑容和蔼,很容易迷惑人,但知情人却认为他极其凶险。戴笠手下统领着10万名政府特工,此外还有大约两倍数量的青帮分子听他调遣。
1706166979
1706166980 这两个特务机构都得到蒋介石组建的蓝衣社的帮助。虽然它是模仿欧洲法西斯狂热分子社团组建而成,但同时也像极了日本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狂热崇拜日本皇军的组织:黑龙会。蓝衣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他们先是聚在一起商定计划,然后便组织实施各种政治暗杀、清除腐败官僚和“国家公敌”。蓝衣社共有10 000名成员,负责管理他们的军官则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青帮学员。南京政权里的每个有实力的派系都有代表加入蓝衣社,其中包括以陈氏兄弟为首、以南京“中央俱乐部”开头字母命名的“CC系”,以及以国防部部长何应钦为首的所谓的“黄埔系”。此外,蓝衣社的成员中还包括那些既不忠于国民党也不忠于军队,而只听命于戴笠和杜月笙的职业杀手。蒋介石为他们举行了结拜仪式,让他们把手指刺破,把滴出的血混合到一起,成为歃血为盟的拜把子兄弟。
1706166981
1706166982 “从幼儿园到坟墓……整个国家都要实行军事化,”担任《经济学人》杂志驻中国记者多年的布莱恩·克洛泽如此写道,“他们的目标是毫无廉耻地实行极权主义。尽管蒋介石自始至终都貌似虔诚地辩称自己一直致力于民主政治,但他与蓝衣社也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蓝衣社的成员有很多还是他领导下的黄埔军校毕业生,这一点毋庸置疑。”
1706166983
1706166984 让宋美龄引以为傲并得到其夫果断支持的“新生活运动”充其量不过是蓝衣社的一个公开延伸,一种把儿童团、基督教青年会和外国教会社团纳入蒋介石的全国军事化之下的举措。截至1936年,由于蓝衣社成员狂热凶残,胡乱杀人,给“新生活运动”蒙上了恶名。当年的《文摘》杂志如此写道:“最有可能带来混乱的是蒋介石‘蓝衣社’中的那些恐怖分子,他们以平民身份行排外之事,通过爆炸、刀杀和枪击等方式胡乱杀人。这个一度对蒋介石有用、现在已经失去控制的组织变成了一个弗兰肯斯坦[8]式的怪物。”
1706166985
1706166986 陈氏兄弟把持的中统对邓演达进行严刑拷打,最终将其绞死之时,备感震惊的并不只有庆龄一个人。
1706166987
1706166988 支持蒋介石时间最久也最坚定的一个人此时已经忍无可忍。他就是北京大学前校长、光复会的右派领袖蔡元培。直到邓演达被害之前,他还一直效忠于蒋介石及其他青帮首领们,还曾为蒋介石和宋美龄宣读过婚书。作为回报,蔡元培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五院之一的监察院院长。他还担任过教育部部长一职,负责重组全国的大学教育体制。但是,看到这个新政权的所作所为,蔡元培开始产生怀疑,觉得自己正在帮忙产下一个怪胎。他看到侵犯人权的事件到处都在发生。
1706166989
1706166990 跟许多其他右派分子不同的是,蔡元培是一个造诣颇深的学者,又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想把他长期蒙在鼓里是不可能的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良心自省之后,他辞去了政府中的主要职务,组建了中央研究院,一所进行高级学术研究工作的顶级机构。蔡元培还公开跟庆龄站在一起反对蒋介石,并与她一起建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蒋介石把任何一位与他作对的人都归为共产党,该同盟的主要目的就是同蒋介石的这种阴险毒辣的活动作斗争。由于当时人们普遍害怕“赤色分子”,蒋介石这样做就可以在“理智而又正直的那些人”的赞许声中,随心所欲地逮捕、监禁、拷打、“清洗”或者处死任何人。
1706166991
1706166992 该同盟最初策划了很多行动,其中之一就是解救中国共产党前领导人陈独秀。陈独秀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可怜书生,曾担任过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不过,该同盟的行动没有取得成功。
1706166993
1706166994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候,中央研究院中的一位与蔡元培最亲密的同事杨铨被蓝衣社的人暗杀。杨铨是一位工程师,曾在康奈尔大学上过学,政治上非常活跃。杨铨与蒋介石和杜月笙等人都很熟悉,知道南京政权运作的内幕情况,说话又是口无遮拦,因此无形中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1933年,杨铨很显然是发现了蒋介石和国防部部长何应钦不愿意阻止日本人入侵满洲里、热河,并越过长城入关的个中缘由,这给企图谋杀杨铨的人提供了足够的理由。得知杨铨被害的消息,蔡元培震惊不已。他辞去了在政府保留的全部职务,并发表公开讲话表示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厌恶之情,宣告彻底退出政界。
1706166995
1706166996 蒋介石对5位追随文坛领袖鲁迅的中国一流作家加以残害,标志着其政权已经走上了极端。鲁迅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神情和蔼,对国民的悲惨生活怀着深深的同情。他最著名的小说是《阿Q正传》。小说描写了一个目不识丁的苦力因为不理解1911年的辛亥革命,继续过着屈辱的生活,但他总能为自己的各种失败找到理由。最后,他因一项自己并没有触犯的罪名而被判死刑,在赶赴刑场的路上,他依然兴高采烈地唱着一句京剧里的著名唱词:“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个故事意在讽刺个人和国家的堕落,而这种堕落正是那些用不切实际的幻想来麻痹大众的权力造成的。鲁迅通过这篇小说传达的信息是,只有农民自己觉醒,摆脱麻木不仁的状态,并参与到革命当中,中国才能复兴。他认为:“共和国建立之前,我们是奴隶。成立之后,我们成了前奴隶的奴隶。”
1706166997
1706166998 曾经有这么一张照片,庆龄双手交叉坐在中间,她身边坐着的则是萧伯纳、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蔡元培、哈罗德·伊萨克斯、林语堂和鲁迅。照片中的所有人都面带笑容,只有鲁迅除外。鲁迅当年50岁,因患有肺结核而日渐消瘦。1936年,也即这张照片拍摄的三年后,鲁迅因肺结核去世。萧伯纳当时已近耄耋之年,正在上海做短期访问。庆龄和其他几位跟他谈了将近一天的时间,试图让这位老剧作家注意一下蒋介石的暴行,但当时的萧伯纳脑筋已经有一些糊涂,无法从政治的深度考虑这些事情。
1706166999
1706167000 多年以来,鲁迅一直在不停地批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防止被捕,他总是居无定所。不过,他虽然跟中共的很多领导人都交好,但并没有加入共产党。他和庆龄两人惺惺相惜,长期置身事外,没有参与共产党的任何活动。
1706167001
1706167002 蒋介石终于对庆龄和鲁迅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作家圈子忍无可忍。当时以鲁迅为首形成了一个称为“‘左’翼作家联盟”的阵营,蒋介石命令秘密警察抓捕这些作家。鲁迅最终逃脱了抓捕,但包括中国最知名的女性作家冯铿在内的5位[9]“左联”领导人却被捕入狱,后被枪杀。
1706167003
1706167004 庆龄悲愤地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委员长,他竟然把我们最优秀的青年活生生地埋掉。很显然,他还没有学到《圣经·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那部分的内容。”
1706167005
1706167006 [1]译文摘自陈丕士《中国召唤我》第106页。——编者注
1706167007
1706167008 [2]卡巴莱是一种歌厅式音乐剧,在欧洲十分盛行。——译者注
[ 上一页 ]  [ :1.7061669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