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81877
1706181878
属于“关防院”(内院)范围的,有首领太监1至2名,回事太监2至3名,小太监6至7名,散差太监约12名;“妇差”(当时呼保姆为“妇差”或“妈妈”)约30余名,“使女”(又唤丫环)约6至7名。据以上估计,王府各处人员已在156人以上。[255]这还不包括在王府门前和墙边站岗巡逻的兵丁。
1706181879
1706181880
此外还有看守“园寝”官员若干名,连看坟带种地的佃户若干家。另有看管京郊海甸别墅——蔚秀园的特派人员2至3名。
1706181881
1706181882
长史是由皇室内务府派给王府当家的最高级官员,实际上只是一个高高在上,有名无实的官员。王府中事务,照例由管事官掌握。长史平日不到府中,只在府中有婚丧大事时才露面。
1706181883
1706181884
管事官的品级不低,戴有三、四品顶戴(即亮蓝和涅蓝顶子)与花翎。除内院属于太监职责范围以外,府中一切事务都归管事官管理,故有“大管事的”、“二管事的”之称。管事处人员除管理府内一切日常杂事外,每逢王爷出门,他们都身穿官服,在大门排班跪送。王爷回府时站在大门外排班迎接,但不下跪,当王爷回至大门时要齐声高喊一声“爷回来了!”
1706181885
1706181886
庄园处管理王府地产,负责收租,置买土地等事宜。管事的都是从四、五品的王府官员。这些官员惯于媚上逼下,为虎作伥。在王爷面前,口口声声:“王爷圣明”、“奴才该死!”面对佃户却是一副盛气凌人、凶神恶煞的面孔。为了催交地租,不惜逼人卖儿鬻女。
1706181887
1706181888
回事处一般配备5至6名王府官员。他们的全部职责,就是迎客送客。电报、信函的收发,也归回事处掌管。回事处官员的财源虽然比不得庄园处有固定的“吸血管”和“榨油地盘”,但是,像勒索门包,接受年节馈赠之类,都是他们的生财之道。
1706181889
1706181890
随侍处配备的都是从三品起到无品的“柏唐阿”。他们的职守就是随从王爷外出,并担任车前轿后的护卫之责。各个翎顶辉煌,衣冠齐整。骑马为前导的叫“顶马”,骑马随从“王驾”的也都是缎靴缨帽,神气十足。在清初,这类武弁均是头等、二等辖(侍卫)。
1706181891
1706181892
司房是专门管理王府日常出纳的单位。办事的都是一些能写会算之人。每天的各项出纳账目都由司房逐日清算提交府中当家人过目。还有一类支出是每日轮流值班和夜间巡逻的夜宵钱。
1706181893
1706181894
祠堂,又称家庙,一般配备1名老太监和2至3个苏拉(最基层的勤杂人员)。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负责摆供上香和洒扫祠堂内外。逢年过节的祭祖祀神以及祖先忌辰的烧香上供等均其职守。
1706181895
1706181896
1706181897
1706181898
1706181899
图39 醇亲王载沣家庙(龙华寺)(北京市东城区什刹海)
1706181900
1706181901
厨房有大厨房、小厨房两种。大厨房是全家公用的厨房,小厨房是王府女主人私设的小灶。
1706181902
1706181903
茶房的任务是在来客时给客人斟茶。对内是给府内的病人煎药和专做滋补食品。这是一般王府的情况。有的王府还精于制作点心。如豫王府素以“点心压倒北京城”称名。据说旧北京撷英西餐馆的奶油栗子面和东安市场的糖葫芦,就是从豫王府“偷艺”而来。
1706181904
1706181905
花园内设有专门担任管理温室、地窖的把式。温室栽培黄瓜,地窖主要保护盆中花木,以免冬天冻死。有的王府除雇有花把式外,还雇有专门养鸽子的把式,伺候龙睛鱼的鱼把式。
1706181906
1706181907
大书房是王爷办事和歇息的地方,小书房则是王子、王女读书的地方。书房都有雅致名称。醇王府的大书房叫“宝翰堂”,小书房叫“任真堂”。仅在任真堂服务的就有太监、书童、杂役等五六名。
1706181908
1706181909
更房分为东、西两组,隔日轮流值夜、巡更和在清晨打扫内、外院落。另外,在府内各处需要体力劳动时,都随时吩咐更房人员。总之,他们在王府的各项工作人员中,要算工资最低、待遇最差而受累最多的一群。
1706181910
1706181911
马圈分为东、西两圈。圈养骏马数十匹。有的马圈还饲养着一只猴子。饲养的目的,据说是因为《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曾在天宫当过“弼马温”的小官。“弼马温”与“避马瘟”读音接近,于是认为在马圈内养猴,可以避免马匹闹瘟疫。
1706181912
1706181913
裁缝铺,由外面雇来的裁缝开设。王府内所有成年贵族都有在大厨房吃公费饭的资格,但是在穿衣方面却不能援引上例报销,而是按照各自在家庭内的身份地位,每月给予一定经费,由各人自行处理。未成年人的衣装费,照例由赡养人从自己的经费中支出。
1706181914
1706181915
1706181916
1706181917
1706181918
轿夫一般在10名以上。王府轿子等级严格。王爷福晋进宫乘坐8人抬的银顶官轿。轿夫分为两班,互相轮换。轿夫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经常倚仗王府势力,公然放赌,甚至结伙斗殴,有时酿成人命,地方官吏也不敢过于穷究。这些轿夫骄横放纵,有时也会惹祸上身。恭亲王奕有一次乘轿外出,适值其兄惇亲王奕的轿子在前。精壮轿夫见轿就超,已成习惯,于是快步向前。奕知其兄脾气古怪,忙在轿中制止,但轿夫不听。奕在轿中连连跺脚说:“超不得!超不得!前面是我的哥哥!”轿夫却对答说:“是你的哥哥,不是我的哥哥!”结果超过前轿扬长而去。奕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翌日派人到恭王府借轿一用。轿夫抬轿到惇王府后,奕命将许多银两放入轿内,派人监视着让他们抬轿遍游四城。当这班轿夫疲惫不堪地回惇王府复命时,惇亲王才责问他们越轿的“罪状”。
1706181919
1706181920
王府中服务人员最多的一类是太监,他们的活动限于内院。每一王府的太监少则数十多则一百。职务最高的是首领太监,回事太监次之。小太监为专门服侍主人的贴身侍者。王爷、福晋、太福晋(王爷的母亲)、阿哥等都有个人专属的小太监。王府太监中地位最低、工资最少、且受累最多的是散差太监,他们承担洒扫主人居室、挑饭、烧炉子等杂役。有清一代,有由皇宫向王府“赏”太监和由王府向宫中“进”太监的制度。
1706181921
1706181922
妈妈,也叫“妇差”,在王府中地位高下不等。“当上差”的妈妈三四名侍奉太福晋。看妈,又称“老妈”,是王爷幼年的妇差,一直留在身边。陪奉,是福晋身边的妇差,有4至5名。王爷子女各有“精奇”、“水上”、“嬷嬷”各1名。“精奇”是满语,指看妈,地位高,报酬多;“水上”,又叫“水妈”,专事生火、烧水、洗衣、做饭,报酬少,地位低;“嬷嬷”即乳母,在哺乳期待遇较优,断乳后的待遇与“精奇”差不多。
1706181923
1706181924
“妇差”中地位最低的叫“丫环”,或“姑娘”,不客气的称呼叫“使唤丫头”。王府中丫环来源有:由宫中“赏”给;由家奴或佃户中征用;由亲戚援引而来。丫环入府后要经过严格训练,方准到主人处当差。
1706181925
1706181926
除了上述人员外,有的王府还有专门的写字人、谙达、执灯人、兽医、画匠、承应人、剃头匠、风鉴(风水先生)、萨满太太。[256]
[
上一页 ]
[ :1.7061818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