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88488
1706188489
然而日本的野心并不止于此。裕仁天皇已经决定了“南进”的国策,意图倾全国之力侵略中国。下一步就是华北。他指示“当前把南京政府对华北政权的影响,削弱到最低限度”。
1706188490
1706188491
此后的日本不断在缓冲区制造事端,寻找借口逼迫蒋介石签订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的主要目的是让中国在天津、河北的驻军撤离,撤销党部和军事委员会,将河北省主席于学忠撤职,同时压制中国自发的反日行为;《秦土协定》的主要目的是促使蒙古独立。这样日本就可以控制中国北方一线各省,为从北向南的全面侵略做好了战略准备。
1706188492
1706188493
1935年,日本开始积极策动汉奸在华北发动“五省自治运动”。
1706188494
1706188495
1936年9月23日,日本又提出七项要求:
1706188496
1706188497
——以河北、察哈尔、山东、山西、绥远五省为缓冲区域。南京政府在以上各省内仍保留宗主权,唯一切其他权利和义务——如官吏之任免、赋税之征收及军事之管理等,皆需移交当地自治政府。
1706188498
1706188499
——仿照华北经济提携方式,在中国全境进行中日经济合作。
1706188500
1706188501
——订立共同防共协定。
1706188502
1706188503
——建立中日间的航空交通线,特别是上海至福冈线。
1706188504
1706188505
——中国政府聘用日本顾问。
1706188506
1706188507
——订立特别优待日本货物的关税协定。
1706188508
1706188509
——完全压制排日宣传,包括修改各级学校教科书。
1706188510
1706188511
这个要求实质上是企图变晋、冀、鲁、绥、察五省为“华北国”即“第二个满洲国”,这样就可以不费一枪一弹达到吞并华北的目的,同时政治、经济、教育以日本利益为主,从而为侵占华中、华南做好准备。
1706188512
1706188513
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日本亡我之心不死,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1706188514
1706188515
媚日求和的蒋介石骑虎难下
1706188516
1706188517
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一向媚日求和,以达到全力“剿共”的蒋介石也终于感到有些顾虑了。
1706188518
1706188519
当日本天皇破坏和自己的暗约,发动“华北事变”侵占热河时,蒋介石就多少感到引狼入室,“剿共”正值骑虎难下。
1706188520
1706188521
由于日本在华北的经济扩张,严重地损害了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的利益。
1706188522
1706188523
日本在华北的武装走私与非法掠夺使国民政府主要收入中的关税、盐税、统税急剧减少。据统计,仅关税一项,从1935年8月至1936年5月,即减少约3000万元,使国民政府财政收入受到很大损失,动摇了它的财政基础,也迫使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变化。
1706188524
1706188525
1935年11月12日至23日,中国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蒋介石作了重要讲话,尤其在外交方面,他分析说:
1706188526
1706188527
吾人应以整个的国家与民族之利害为主要对象,一切枝节问题,当为最大之忍耐,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中正既不敢自外,亦决不甘自逸。质言之,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绝不轻言牺牲……果能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最大之努力,期达奠定国家复兴民族之目的,深信此必为本党救国建国唯一之大方针。
1706188528
1706188529
此话表示了日本如果无止境地进攻,超过了“和平之限度”,只有“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了。这说明蒋介石对通过“国联”解决日本危机仍抱有一线希望,而中心要点,仍是“先安内,后攘外”,即以最大力量消灭异己力量,以“忍耐”二字,将“剿共”之战披上了合法外衣,“五全”大会虽然对抗日问题未有重大突破,但表明了蒋介石对日政策的某些微妙的变化。
1706188530
1706188531
1935年12月9日,北平首先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唤起了千千万万人的爱国觉悟,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这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估计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继续侵略,全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情况下,代表美、英利益的蒋介石政府有可能为了减轻人民抗日运动对自己的压力,维护其利益而改变对日态度,因而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采取了“逼蒋抗日”的方针。
1706188532
1706188533
1936年5月中旬,日本在天津、青岛增兵,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平津、河北、山西和绥远。
1706188534
1706188535
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演讲,对于他的“最后关头”的解释,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他说:“中央对于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任何国家要求侵害我们领土主权,我们绝不能容忍,我们绝对不签订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协定,并绝对不容忍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现实。再明白些说,假如有人强迫我们签订承认伪满州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协定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表明了南京政府的政策开始转变。
1706188536
1706188537
9月,当日本提出华北自治七项条件时,蒋介石的态度也强硬起来。在提出的对案中明确回应:
[
上一页 ]
[ :1.7061884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