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92274e+09
1706192274
1706192275 “我相信你画得一定比这大自然的风光更美。”蒋介石站在宋美龄身后,欣赏着她的写生道。
1706192276
1706192277 溪口镇山清水秀,正是作画的好地方。早在1912年,宋美龄在美国威斯理安学院求学的时候,她就喜欢作画。那时宋美龄主修英国文学,副修哲学。此外,其余的科目还有法文、音乐、绘画、天文学、历史、植物学和圣经。在她临毕业的那一年,学校为表彰她的良好操守和成绩,将学院内最高荣誉“杜兰学者”这一头衔颁给了她。每年暑假,她都要外出作画。她的画融进了中西画的传统特色,颇受行家的好评。后来作为名人字画,她的画《巡猎》、《小桥流水》还被美国博物馆收藏。宋美龄还在美国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这是以后的事了。
1706192278
1706192279 宋美龄随蒋入溪以来,她和丈夫的心态都不好,为转移这种心态,去掉烦恼,她便埋头绘画。一天少至三幅,多至十幅八幅,她的卧室已经挂满了她的字画。南京的官员们来看她,作为礼品,她还要赠送给他们。
1706192280
1706192281 人们赞扬她说,她用均匀的笔触绘优雅的花卉,她画的淡墨山水,细致得像布鲁塞尔的花边。
1706192282
1706192283 “画得不好,请提意见。”宋美龄听到人们赞扬后总是这样一句话。
1706192284
1706192285 宋美龄的每幅画中,都有蒋介石的诗意题词。看得出来,蒋介石也进入了宋美龄的诗情画意中。
1706192286
1706192287 他们心态平衡了,生活也变得有节奏、有规律了。每天清晨天亮即起,在这个风景秀丽、面溪背山,既有古香古色、封建味十足的庄院,又有枕溪卧流、洋里洋气号称“小洋楼”的故居镇子里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并按基督教义的要求,吟谈圣经,做弥撒、祈祷。上午视天气情况,或去郊外散步、绘画,或留在家里处理事务、接待客人。下午他们打打麻将或扑克,再是弹琴作乐。晚上他们则练练书法,或打打太极拳。
1706192288
1706192289 一日三餐的饭菜也极为简单,以素为主,以中餐为主。宋美龄高兴了,偶尔也下厨炒上几个好莱,供大家品尝。
1706192290
1706192291 每过礼拜,他们皆驱车驶往溪口外的雪窦寺和妙高台观光凭吊,并漫步千丈岩、乳奶洞。举目凝望,呈现在眼前的像一幅规模惊人的山水画,那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有多深多奇。正如明吏部尚书乔宇描绘的那样:“丹峰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
1706192292
1706192293 无官一身轻。然而作为权欲熏心的蒋氏夫妇,他们能轻吗?再说这次下野,并非出自他们本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活动,搞小动作。他们知道南京李代总统的内阁有他的内线,各地政府也有他的心腹。他虽不在其位,然而他的话语却是圣旨。蒋介石发誓,五年不问政治,全是假话。宋美龄也不甘心丈夫坐冷板凳,隔三差五,出个馊点子,也够代总统收拾十天半个月的啦。
1706192294
1706192295 这天,宋美龄本想到郊外兜兜风、散散心,听到兰妮要见她,况且宋美龄也觉得兰妮身上有文章可做,便自动放弃这次郊外活动。关上门窗,拉上窗帘,二人便谈起了心。她们谈了很久很久,且很投机。午餐时,宋美龄又陪她吃了饭,喝点进口女士香槟。兰妮临走时,宋美龄又把自己从美国购来的化妆品送给了她,以示关心。对宋美龄提出的要求,兰妮当然百依百应。兰妮又像小孩子似的为表示自己的诚意,与宋美龄拉了勾儿。当两个像香肠般的手指拉在一起的时候,一笔肮脏的交易算是达成了。
1706192296
1706192297 说起兰妮,她是上海有名的交际花。在一次舞会上,她有幸结识了立法院长孙科,从此便投入了他的怀抱。后来,她还叫两个女儿称孙哲生为父亲。抗战时期,兰妮一直留住上海,并且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不明来历的财产。日本投降后,这笔财产便被政府没收归公。当兰妮得知老情人又回南京时,便拼命向他求救。孙科不忘旧情,便给上海负责官员修书一封。在函中,他把兰妮称为“敝春”,这完全是正式夫人的称呼,成了轰动一时的笑谈。1948年4月,孙科作为蒋先生的一匹黑马参加竞选,对手李宗仁的竞选顾问黄绍竑很有些文学天才,将孙科与兰妮的风流艳事添枝加叶写成所谓纪实文学,在报刊上发表,使两人丢丑,好不尴尬。
1706192298
1706192299 因此宋美龄一提起此事,兰妮总憋不住地想骂娘:
1706192300
1706192301 “李宗仁也不是个正经人,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总统呢!”
1706192302
1706192303 “代总统!”宋美龄更正道,接着又附在她耳边说:“孙科现在当行政院长,也是一方势力,李宗仁却处处与他为难,你何不劝孙院长把官邸搬到广州去呢?把他吊起来,看他的戏唱!”
1706192304
1706192305 兰妮是个心细的人,说道:“这样合适吗?”
1706192306
1706192307 宋美龄见兰妮上钩,马上又道:“这还不容易,行政院是政务繁杂的地方,就说,在敌炮火轰鸣之下,我们怎能处理政务呢?”
1706192308
1706192309 果然,兰妮去南京见了孙科,一阵枕头风把行政院从南京吹到了广州,李代总统第二天早晨起床视事,发现自己的最高行政机关不知去向。在孙科带领下,接着不几日,立法院长童冠贤接到国防部长徐永昌的通知,说南京在三五天内将闻炮声,于是立法院自2月1日起的例会就无法在南京召开;粮食部的人马也撤到了华南一带;交通部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在东撞西碰;外交部情况更乱,人员与文件齐告他去,部里只剩下一架电话机;财政部人员全部离京,不知去向;新闻局人去楼空……南京总统府只剩下李宗仁和他的少量机关。
1706192310
1706192311 正在代总统李宗仁跳脚叫骂的时候,隐在溪口的老蒋正在通过高频电台与离京的立法院、粮食部、交通部、外交部、财政部联系,祝贺他们干得好。
1706192312
1706192313 蒋介石也得意洋洋地道:“李宗仁扬言不做假皇帝,要做真皇帝,我要他连假皇帝也做不成!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1706192314
1706192315 夫妇俩发出一阵哈哈大笑……
1706192316
1706192317 这一边蒋介石夫妇狂笑,那一边李宗仁在发愁。
1706192318
1706192319 更使李宗仁苦恼的是,他上台才两个多星期,南京的国民政府就土崩瓦解了。除了李宗仁还留在南京,所有的政府大员、院部首脑、和谈代表全部没了踪影。大批国民党部队从江北撤到了江南布防。宁沪路、沪杭路、浙赣路沿线,塞满了南撤的残兵败将。上海、浦东、宝山、青浦挤满了汤恩伯的“精兵”,他们强占民房、构筑工事、修建碉堡群,准备为“保卫大上海”而决一死战。李宗仁指定的和谈代表张治中,在汉口、兰州、迪化满天飞,至今没有回来,而另一个和谈代表彭照贤遭中共拒绝后已经提出辞职,却又遭到行政院的扣留。李宗仁想稳定局面,希望和谈迅速开始,却始终不能如愿。最可恼的是孙科的行政院,竟然不和他打招呼,不辞而别,全体撤到广州,行政院正副院长孙科、吴铁城也告“失踪”,据说前几天一个外国记者在南京寻找孙科,找了30个小时也没找到,原来孙科到奉化看老蒋去了。陈立夫、谷正纲、何应钦、张群等人比孙科、吴铁城“开溜”得还早。
1706192320
1706192321 正在李宗仁长吁短叹、一筹莫展的重要时刻,汉口的小诸葛白崇禧给李送来了“锦囊妙计”。白崇禧说,如今是和战未决,前途难测,吉凶难料,如果再拖下去,对外的影响恶劣不说,对以后的“领导权”也没有什么好处。因此,白崇禧提出了一个缓和溪口、拉拢广州的办法。这个办法的要点是:起用蒋的亲信将领何应钦。在起用何的过程中,再用点心计,使何能离蒋帮李。李宗仁心头一动,佩服小诸葛的神机妙算。于是在2月14日派专机飞沪,把何应钦接到南京。
1706192322
1706192323 李宗仁也知道他们不会一说便合,就针对何的心理,说了很多好话。何应钦苦着脸说:“双十二事变,我在南京派兵攻打西安,给人误会借刀杀人,老头子一直记恨到今天。如果今天再帮你的忙,那不是同他一刀两断了吗?”
[ 上一页 ]  [ :1.7061922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