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25795e+09
1706225795
1706225796 天生晚年追忆平生,尝效杜少陵“故人积日所为,爱而不见,积有余悲”之意,撰为《存殁口号一百一首》,所及亲友故交,不下二百余人。其中第四首即咏傅青主:
1706225797
1706225798 松庄长卷蹈东涛,华下欣传晚节高。白马横汾终有日,黄花入岳不辞劳。[119]
1706225799
1706225800 天生以遗民子弟,出应鸿博,中式之后,虽以母志力辞新朝官守,得以放还,然名节终亦不免有亏。晚年回思前事,忆及傅青主之为人,自亦有愧赧之情也。
1706225801
1706225802 四、结语
1706225803
1706225804 上文提及秋岳早年和朱子庄的共同女伴柳如是,曾在诗歌里将秋岳来比附邺下曹氏。这种比附,原来不过是朋辈间的戏谑,可能是由于秋岳的诗作和曹氏有近似的地方。及至中年以后,秋岳以贰臣开府边塞,招纳“遗民门客”,他的同乡知交以“邺下梁园彼一时,安论轩车与遗佚”一诗咏记其事。而秋岳本人,也在寄友人诗中将门客李天生和顾亭林比附应玚和刘公干。两事合观,则贰臣和遗民间的主客关系,是再也明显不过的了。
1706225805
1706225806 在顺、康之际,像秋岳这种招纳“遗民门客”的行径,也不能算是独特的。如龚鼎孳和周亮工,便也分别有自己的“遗民门客”。龚的门下,有纪映钟(字伯紫,号戆叟,1609—1681)、杜濬(字于皇,号茶村,1610—1686)、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1621—1687)、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1625—1682)、邓汉仪(字孝威,1617—1689)等;周的门下,有孙枝蔚(字豹人,号溉堂,1620—1687)、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1618—1684)、汪楫(字舟次,1626—1689)、余怀(字澹心,号无怀,1616—1696)等。这些都是清初名重一方的明遗民,而都分别在诗文艺事上有卓越的成就。
1706225807
1706225808 历来研究清初诗文的学者,对像曹秋岳、龚孝升、周元亮等贰臣结纳明遗民一事,往往以“宏奖斯文”或“振恤孤寒”一笔带过,更不作解释。这种观点,未免失之于轻易或固蔽。即以秋岳为例,他和自己的“遗民门客”之间,便存在着种种牢不可过的关系,如:
1706225809
1706225810 他和万泰在明末同年中举;
1706225811
1706225812 他和朱彝尊的叔父子庄是总角之交,早年同学共砚,后来同年中举;
1706225813
1706225814 他和金堡是进士同年,金堡介绍同官严炜入秋岳在广州的幕府;
1706225815
1706225816 他和俞汝言是同乡兼总角交;
1706225817
1706225818 他是通过进士同年金堡和伍瑞隆而结识屈大均的,翁山后加入他在大同的幕府;
1706225819
1706225820 秋岳与李天生的外叔父田时震在崇祯朝同官御史。
1706225821
1706225822 可见除顾亭林外,秋岳和他的“遗民门客”都有同乡、亲属、同年或同官的关系。这些关系,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足以说明所谓“宏奖斯文”及“振恤孤寒”也者,似乎都应该从其他不同的层面上去理解。
1706225823
1706225824 其次,除了这些关系之外,秋岳和他的同乡中的朱氏、陆氏及谭氏之间,还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上文利用潘光旦的研究已指出曹、朱两家的姻亲关系。再细按潘氏的研究,还知道朱氏和陆氏之间、朱氏和谭氏之间,以至陆氏和谭氏之间,也都有姻亲关系:
1706225825
1706225826 朱彝尊的叔父大烈娶陆氏女为妻,而陆氏之兄启璘有孙世楷(即秋岳、万泰及朱彝尊入粤时任南雄知府者);[120]
1706225827
1706225828 陆世楷之母为谭氏;[121]
1706225829
1706225830 朱彝尊有姑嫁谭贞良(贞良与秋岳及俞汝言早年同结诗社);[122]
1706225831
1706225832 谭贞良子吉聪以女嫁陆世楷子大勲。[123]
1706225833
1706225834 秋岳因和朱氏有姻亲关系,而朱氏和陆氏及谭氏两族有姻亲关系,以故秋岳与陆氏、谭氏自然带上关系。这是再也明显不过的了。
1706225835
1706225836 像这种士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是足以抵挡得住改朝换代之际所衍生的政治冲击的。
1706225837
1706225838 再就本文所及的“遗民门客”而言,他们之投靠秋岳,其实际动机,各有不同:有的出于谋食,如万泰、严炜;有的可能出于谋求政治掩护,如朱彝尊、屈大均;有的出于情谊,如俞汝言;有的出于问学,如李因笃;也有的出于治学的共同兴趣,或谋取行旅上的种种便利,如顾炎武。然彼此似乎都有一共识,亦即:投身秋岳之门并不等同于降清。况且顺、康之际,正是大乱已平、小乱方兴,政局仍未彻底稳定的时候,秋岳以地方官的身份,一面招纳遗民于其门下,一面和辖治区域下的遗民通款论交,这种“礼贤下士”的作风,和满清新政权对汉族士人的笼络(包括上文所及龚鼎孳的“颁诏入粤”),是里外一致的。
1706225839
1706225840 贰臣和遗民间的主客的名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另有其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首先,两者之间已建立的关系,往往有助于在新的环境中推动以及扩大彼此交谊的网络。秋岳在广州,能于短时间内顺利完成钱牧斋的嘱托,将《梦游全集》校勘重刻,自然是得力于他和当地遗民伍瑞隆和金堡在明末所建立的同年情谊。同时,秋岳又借助伍、金二人的关系,得以遍交当地的遗民俨然领袖者。而其门客之中,朱竹垞因与当地遗民有类似的经历,兼以年龄相若,嗜诗文如一,他在广州的遗民中,得交像屈大均、陈子升等,归根结底,都可说是得秋岳的启途推毂之力所致。
1706225841
1706225842 同样地,秋岳在山陕一带,亦曾促成遗民之间的交往。朱竹垞、屈翁山、顾亭林、李天生四人同在秋岳幕中作客,自是显著的例子。即便是此四人和西北的遗民如傅山、申涵光、孙奇逢、王弘撰等人的往来,秋岳也都曾为之推波助澜过的。
1706225843
1706225844 其次,贰臣与遗民之间,或为主客,或止于一时之游侣,诗文的唱酬,自是一主要的活动,无待烦言。但除此之外,彼此间在论学上通声气、书籍上通有无,以至对古彝器之搜求与鉴赏,均具有积极的文化创造的意义。上文所考述秋岳对竹垞在倚声之学的诱导和提示,以及他和幕客对金石碑版的着意访寻,不过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而已。以下再就秋岳及其遗民之交对修史一事的相勖勉作进一步的考察。
[ 上一页 ]  [ :1.7062257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