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26131
1706226132
[118]《霜红龛集》,上册,页236。
1706226133
1706226134
[119]《受祺堂诗集》卷二十七,页10下—页11下。
1706226135
1706226136
[120]前引《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表48“陆氏”,页58。
1706226137
1706226138
[121]同上。
1706226139
1706226140
[122]前引《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表69“谭氏”,页74—75。
1706226141
1706226142
[123]前引《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表48“陆氏”,页58。
1706226143
1706226144
[124]《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五,页19上。
1706226145
1706226146
[125]元好问传记资料,参考脱脱等修:《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一二六,《元德明》传附,页2742—2743。传有云:
1706226147
1706226148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1706226149
1706226150
秋岳诗中典故盖出于此。关于“野史亭”,今人的考证,见徐崇寿:《从徐松龛先生〈过野史亭〉诗篇中对元遗山先生认识的略得》,收入中国元好问学会编:《纪念元好问八〇〇诞辰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页362。
1706226151
1706226152
[126]《黄宗羲全集》第11册所收《交游尺牍》第17通,页402。
1706226153
1706226154
[127]参徐定宝:《黄宗羲年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页195。
1706226155
1706226156
[128]《明人小传》(抄本),收入《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北京:中华书局,1959),未见。《崇祯五十宰相传》及《明漕运志》均见存目。
1706226157
1706226158
秋岳著述见于著录者,尚有下列十一种:
1706226159
1706226160
《刘豫事迹》一卷(《昭代丛书》庚集埤编,道光本);
1706226161
1706226162
《金石表》一卷(《四库存目》);
1706226163
1706226164
《倦圃莳植记》一卷(《四库存目》);
1706226165
1706226166
《流通古书约》一卷(《知不足斋丛书》,乾隆—道光本,第五集《澹生堂藏书约》附);
1706226167
1706226168
《静惕堂书目》(《古学汇刊》第二集《目录类》);
1706226169
1706226170
《古林金石表》一卷(《赐砚堂丛书》新编乙集);
1706226171
1706226172
《砚录》一卷(《学海类编》集余六);
1706226173
1706226174
《曹秋岳诗》一卷(《皇清百名家诗》收);
1706226175
1706226176
《曹秋岳诗选》一卷(《名家诗选》,邹漪选);
1706226177
1706226178
《静惕堂词》一卷(《清名家词》收);
1706226179
1706226180
《寓言集》一卷(《百名家词抄初集》)。
[
上一页 ]
[ :1.7062261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