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27034
1706227035
二、程先贞的《海右陈人集》
1706227036
1706227037
正夫和他的老师卢世㴶,都是清初山东著名的诗人。正夫的集名《海右陈人集》,分作上下两卷,收各体诗四百四十六首。量虽不多,但他的诗诣在他生前便已得到当时诗坛巨擘的推崇。钱牧斋序他的诗,说他“汲古起雅”,所作“清稳妙丽”[6]。王士禛(1634—1711)也称他的篇章“深稳而有逸气”[7]。牧斋和渔洋的评论,说明了正夫在清初诗坛所占的席位。
1706227038
1706227039
近人邓之诚从史学的角度来解读正夫的作品,指出他“诗中自注,颇及时事”,有助于考史,见解尤为独到。[8]事实上,《海右陈人集》里很多所谓“清稳妙丽”的诗篇,如果细加勘察,便已是极可贵的原始史料。上文利用《自题小像》中的一首七绝来证明正夫确曾降附清廷,只是其中一例而已。以下即可根据正夫的其他作品,来考见他在入清以后和顾炎武之间所缔结的一段深挚的友情。
1706227040
1706227041
三、顾亭林与程先贞
1706227042
1706227043
《海右陈人集》所收与顾亭林有关的各体诗凡十题十四首。其写作年份大约为自康熙元年(1662)至正夫逝世前一年(康熙十一年[1672])的十载之间(亦即正夫五十六岁至六十六岁,亭林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9]细绎正夫这些诗作,再以亭林《诗文集》和亭林《年谱》中有关正夫的材料相印证,确可考定两人之间实有过一段不比寻常的友谊。
1706227044
1706227045
两人见面论交,事在康熙元年(1662),地点在山东德州。[10]论交之前,两人身世遭逢之殊,判若天壤。明亡之前,虽然同是“复社”成员[11],但正夫始终服官北京,而亭林则足不出江南。清人入关之翌年,正夫随清兵南下,为新主奔命,而亭林则身预抗清义举。然则在明则一朝一野,在清则敌我分明。两人的活动,取向殊途。
1706227046
1706227047
及两人初晤,彼此的处境与心境也有很大的差距。其时亭林离乡别井,仆仆征尘;虽在流离之际,但仍怀抱济世雄心。而正夫则早已由绚烂趋于平淡,息影家园多年了,他在《自题小像》诗里自叙归老田间后的生活说:
1706227048
1706227049
鼎彝尊罍,列在左右,苍颜白发,颓乎其中,不冠不履。[12]
1706227050
1706227051
这和坚持“君子之学,死而后已”[13]的亭林,是大相径庭的。
1706227052
1706227053
然而,尽管两人过往的经历存有根本的差异,在现实处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又缺乏一致的认同,亭林和正夫却在晚年结下至死不渝的交谊。
1706227054
1706227055
首先,两人订交之后,往来频繁。正夫在康熙九年(1670)所撰的《赠顾征君亭林序》里说:
1706227056
1706227057
亭林每过吾州,辄见访。如侨、札之欢,皋、梁之说也。[14]
1706227058
1706227059
根据亭林《年谱》,他于顺治十四年(1657)北上之后,到他定居陕西(康熙十八年[1679])为止,几乎每年必到济南,过德州而必与正夫见面。有时甚至一年之内,过访两三次,则两人往还之频密可知。亭林本人所撰《德州过程工部》一诗的起句就说,“海上乘槎客,年年八月来”[15],可证正夫在赠序里的话,实非虚夸。
1706227060
1706227061
其次,两人在离别期间,每以诗歌保持联系,如亭林于康熙元年(1662)离开山东,取道北京初访山陕,在旅途中,他寄正夫五言长诗一首,备述思慕之情:
1706227062
1706227063
绵上耕山日,青门灌圃时。怀人初有叹,裂素便成辞。一雁陵秋阔,双鱼入水迟。任城楼突兀,大野泽参差。物象今来异,天心此际疑。风沙春气乱,彗孛夜芒垂。见魃当郊舞,闻人叫庙嘻。频翻坤轴动,乍斗日轮亏。水竭愁鱼鳖,山空困鹿麋。伤心犹赋敛,举目尽流离。旅计真无奈,朋欢可更追。秋吟酬鲍照,日饮对袁丝。蛬急当轩响,花繁绕砌枝。朱弦弥唱古,白雪每夸奇。剑术人谁学,琴心尔共知。三年嗟契阔,只羽倦差池。尚愧劬劳忆,还添老大悲。几窥尼父室,独近董生帷。器忝南金许,文承绣段诒。清风来彩笔,疏韵落芳巵。西蜀玄方草,东周梦未衰。会须陪燕笑,重和邺中诗。[16]
1706227064
1706227065
诗中如“怀人初有叹,裂素便成辞”;“旅计真无奈,朋欢可更追”;“剑术人谁学,琴心尔共知。三年嗟契阔,只羽倦差池”;“会须陪燕笑,重和邺中诗”等句,词情挚到,充分流露出亭林对正夫真切的怀念。而正夫的《答亭林平阳见寄》二律,则冥想亭林在旅途中长路漫漫的孤苦,表达了对故人的一往深情:
1706227066
1706227067
西去怜君似转蓬,传来尺素到墙东。旷怀晋国云山远,回首吴门烟水空。世局频劳悲失马,天涯漫遣慕冥鸿。王孙何事归犹未,芳草凄凄满旧丛。
1706227068
1706227069
怀古遥应处处同,青鞋布袜御长风。犹闻采蕨思殷社,漫道歌薰入舜宫。山色千重遮冀北,河流万里下蒲东。看君行迈劬劳甚,五噫谁知庑下鸿。[17]
1706227070
1706227071
不久,亭林结束山陕之行,重过山东德州,和正夫叙旧。亭林《德州过程工部》,即作于此时:
1706227072
1706227073
海上乘槎客,年年八月来。每逢佳节至,长得草堂开。老桂香犹吐,孤鸿影自回。未论千里事,一见且衔杯。[18]
1706227074
1706227075
结句“未论千里事,一见且衔杯”,充分展现出两人久别重逢欢欣的心情。正夫《顾亭林从大同来暂过东昌》诗亦记此事:
1706227076
1706227077
一夕三年别,疏镫话旧游。长征还带剑,远望欲登搂。月落青山夜,云回紫塞秋。故乡何处是?此地即并州。
1706227078
1706227079
吾道看如此,天涯去住难。班荆留款坐,剪韭劝加餐。暮雨吟蛩切,秋风落雁寒。仲连台畔路,明日又漫漫。[19]
1706227080
1706227081
上文所引正夫赠亭林的《序》里又说:
1706227082
1706227083
东吴顾征君亭林先生,今之大儒,于书无所不读,习熟国家典制,以至人情物理。淹贯会通,折衷而守之,卓乎为经济之学者也。……亭林为余谈经说史,不惮娓娓,或留信宿,或浃月经时,然后乃去。[20]
[
上一页 ]
[ :1.7062270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