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36974
1706236975
现在,牛汉住在让前来拜会的台湾诗人痖弦略微吃惊的简朴公寓里,跟阳台上那些小小的绿色植物相依为命。偶尔出门,舍不得打车,坐公交和地铁。他的诗作,跟余光中、洛夫的诗歌一道,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悄悄取代了贺敬之的《回延安》《三门峡——梳妆台》,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以及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1706236976
1706236977
这个唇齿间已有些漏风的老人慢慢地讲啊讲,讲出“受组织信任者”这样的概念,讲出“中国的大人物都比较复杂”这样的判断……59岁快退休的儿子史果在厨房默默地炒菜,偶尔向父亲这边望一眼。那眼神,是飞了很久的大雁才会有的。无意中撞上这眼神,这种父子间无声的关照,我有片刻的思维短路。
1706236978
1706236979
问:您怎么看胡风的三十万言上书?
1706236980
1706236981
牛汉:我没有参与。但文艺是不是应该像鲁迅他们说的,为人民、为人类和人类的精神服务,我跟成仿吾谈过这个问题,1950年我是他的秘书,他同意我的观点。他是创造社的骨干,在延安是陕北公学的校长,长征干部,后来一直不顺。
1706236982
1706236983
胡风1953年全家回了北京,没有正式安排工作,没法安身立命。我想他有过巨大的苦恼,在我心里,他有一种思考人生和文学的本能,不管处在什么条件下。他肯定是经过思考,才写三十万言书向上反映的。
1706236984
1706236985
问:他们把您归入“七月派”,您觉得是这样吗?
1706236986
1706236987
牛汉:“七月派”里也很复杂,人好多,我不是最早的。《七月》1937年从上海移到武汉,到重庆改成月刊。我和胡风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才见面的,我只是他的追随者,觉得《七月》这个刊物办得好,包括后来的《希望》,都不错。几个作者:路翎、曾卓,人都很好;阿垅是特别好,虽然有偏激的一面,但他正直率真、决不背叛,真的是个人!他跟胡风的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紧密`,也不是绝对地认可胡风所有的观点,他跟胡风辩论我看见过。(上述三人都是“胡风分子”,其中阿垅1967年因骨髓炎在天津的监狱里去世。)
1706236988
1706236989
所谓的“胡风集团”也比较复杂,后来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有的人当官了,就不敢讲真话了,这种人见了面我根本不理他,手都不握——这是我的脾气,毫不含糊!这种人,还写什么诗!王元化后来跟我说,人的变化真是令人吃惊、不可想象,当初是很那样诚恳而且有个性的人,唉……有的政治上“进步”了,后来就“超越”别人了,这也很正常。我一直都是一个编辑。神圣的编辑。
1706236990
1706236991
问:给您平反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
1706236992
1706236993
牛汉:但是对我们好像还是有点隔离的意思,后来慢慢地、一点一点在改。第一批(平反)就四个人:我、曾卓、王元化、刘雪苇。后来胡风去世(1985年6月8日),遗体在医院里冷冻了七八个月,为什么?就因为大家不认同上面的批示,对他的历史问题没有彻底平反,怎么能让逝者归安?就是“胡风集团”也受影响。后来也慢慢改了。现在说起来很简单,一句话就过去了,实际上我们当时真叫痛苦。
1706236994
1706236995
1706236996
1706236997
1706236998
1985年春,牛汉(左)到友谊医院看望胡风(中)
1706236999
1706237000
问: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左翼文人包括鲁迅都多有微词,好像有意重新评估左翼文学的作品价值和历史意义,您觉得有没有道理?
1706237001
1706237002
牛汉:有道理。这个我和施蛰存深谈过好几次。诗人戴望舒(我见过一次),他和杜衡、施蛰存都是所谓“第三种人”。他们原来都是共青团员,大革命失败以后有了一点冷静,不能说消沉。我特别欣赏施蛰存,不算大彻大悟,但是一直在坚持自己的人生态度。鲁迅写文章批判他,他一直没有写过文章去反驳。他告诉我,理解鲁迅,理解他受到身边左翼人的影响。鲁迅也不是外人,但他批判“第三种人”是绝对错误的。
1706237003
1706237004
毛泽东在《讲话》中树鲁迅为旗手,意在团结知识分子和文艺界的人。为什么是鲁迅呢?他有个性。“人性”“个性解放”“人道主义”他都提过,这些讲话里面全部否定了。但初期总需要一个众望所归的人来“统一”,想来想去只能是鲁迅。
1706237005
1706237006
新中国成立以后看出来了。1949或1950年,周作人写信问《人民日报》文艺部:如果鲁迅活着,党会如何看待他?我看到过这封信,收信人是编辑李离。当时郭沫若是国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信转请他答复。郭沫若的回答是:鲁迅和大家一样,首先要改造思想,再根据改造的情况分配适当工作。
1706237007
1706237008
以鲁迅的脾气他是不会接受改造的,对不对?鲁迅身边亲近的朋友的全被打成异己,“反党分子”“右派”,一个没剩,是不是?
1706237009
1706237010
鲁迅确实是“五四”以来一个很代表先进的作家,特别一些杂文,都算是好的,但把他作为一个旗手、一个神坛上的人物去看待,这是另一种需要。鲁迅也为政治服务了。这里面是不是歪打正着就说不清楚了。
1706237011
1706237012
问:王元化先生晚年对“五四”、对鲁迅也有过一些反思。
1706237013
1706237014
牛汉:王元化看问题要比我看得更清楚一点,他思考问题很周到很冷静很细致。80年代初,他到我这儿来过,我也去过他家里,新分的房子,那时他夫人张可还在,虽然中风了,但不算严重,刚好在房里坐着。我们谈过鲁迅。我们当时准备出个刊物,就是《新启蒙》,王元化领头。光这个名字就肯定不许的:过去都是糊弄你们,愚弄你们,你们要重新启蒙、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对不对?
1706237015
1706237016
问:说到胡风、王元化,不能不提周扬。贾植芳先生讲过,“胡风要是做了周扬,比周扬还要周扬”。
1706237017
1706237018
牛汉:周扬这个人啊,文艺界的人觉得他不可信,对他不信任的。晚年周扬有些变化,王元化先生写过文章的,我也当面见过。好像1981年吧,政协礼堂,开春节团拜会,我去参加了,看到周扬坐着,旁边有徐迟、张光年、马凡陀这些人。他握了我的手就说:“牛汉啊,我对不起你们,对不起你们这些胡风分子,对不起你们家里的人,由于我的错,1955年让你们遭受了很大的苦难,我向你们全家人道歉……”边说边流泪,唉!我就说:我也老了,快60了,请保重身体啊!
1706237019
1706237020
问:周扬掉眼泪对你有没有触动?
1706237021
1706237022
牛汉:我回去跟严文井说,他流泪了。严文井说,哎呀,他在延安开会的时候就是这样,会表演,当时跟你痛哭流涕,很诚恳,第二天照样毫不含糊地批斗你,不要相信他。后来艾青打电话来也说,不要相信他。但是我作为一个晚辈、《新文学史料》的主编,因为工作关系需要走近他。你回顾一下他一生的经历:一个有影响的左翼老作家,从延安时期开始,特别是《讲话》确立了文艺思想以后,他是文艺界的主要领导,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实际上是全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前台。
1706237023
[
上一页 ]
[ :1.7062369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