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37174e+09
1706237174 盛天民:是啊,不像今天,那时候都是租,但是要付一笔比较大的款子,叫订金,相当于买一个租赁权,每个月的租金倒是比较少的。我们1947年结婚,住在锦江饭店后面的幸福公寓,订金就是草婴他们家付的。
1706237175
1706237176 问:能讲讲盛家的家风吗?
1706237177
1706237178 盛天民:宁波很早就有开放风气,在草婴父亲这辈人里就有许多人留洋,所以他们家里既有传统、也有西式的影响。家里摆设也是中西合璧的,有条幅字画,也有沙发。草婴的父亲留学日本,受的是德国式的教育,所以做事非常严谨,一丝不苟,这一点好像传给了草婴。最大的一个姑妈留学法国,大姑父也留法,回来之后到杭州当市长,叫赵什么……还有一个姑妈留学美国。
1706237179
1706237180 草婴:(冷不丁缓缓道出)赵、志、游(1931年6月—1934年2月任杭州市长)。他是中国第一个会开飞机的人(做驾驶方向盘动作)。
1706237181
1706237182 老两口核对着人名、事迹,翻检着记忆中压箱底的部分,场面很有些温暖。此时若有画外音,该是孙道临先生的声音:他们一起走过60多年。
1706237183
1706237184 孙道临是草婴的老朋友,曾为他朗读过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的翻译手稿,草婴据此做音韵上的调整。在华东医院,他们也曾经是邻居,两人的病房挨着。
1706237185
1706237186 问:小时候,您挨过打吗?
1706237187
1706237188 草婴:从来不打的。家里小人儿有许多,我父亲最最宠爱、最最宝贝的就是我。
1706237189
1706237190 问:为啥呢?
1706237191
1706237192 草婴:因为我比较听话,功课也比较好。
1706237193
1706237194 盛天民:(悄悄地)上面几个都是女小孩。
1706237195
1706237196 后来,盛峻峰有了小他8岁的弟弟盛晓峰。盛晓峰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当编辑。
1706237197
1706237198 问:那时候您一个月有五块银洋零花钱,蛮多的哦。
1706237199
1706237200 草婴:哎,好像是的。
1706237201
1706237202 问:呵呵,您不是花四块钱去学俄语么?
1706237203
1706237204 草婴:对的对的,你不讲我也有点忘记了。那时候五块大洋是蛮大的一笔钱呢。四块么,学俄语,剩下一块么,买参考书。我从来不乱用钱的,没有看过一场电影。
1706237205
1706237206 盛天民:家教很严的。
1706237207
1706237208 1931年10月21日,宁波地区的《时事公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小学生盛峻峰独捐30金》,说的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宁波各界抗日救国的募捐活动中,8岁的盛峻峰在校捐出30块大洋。这笔钱,在当时可买100斤猪肉或150斤麻油。这是父亲盛济舲嘱咐儿子以自己名义捐的——父亲用这种方式,把“爱国”两个字交代给儿子。
1706237209
1706237210 抗战初期,国内首次出版《鲁迅全集》20卷,定价20元,但预订只收8元。盛峻峰用积攒的零花钱订了一套,从此“反复读”,并借给同学传阅。全集的后10卷,都是鲁迅的译作,草婴说他后来走上翻译之路,是受了鲁迅的影响。
1706237211
1706237212 盛峻峰在英国人办的雷士德工学院学的是英文,那时候进步书刊和俄罗斯文学作品大量涌入,他起意学习俄文。循着报上一条广告,他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戴深度近视眼镜的俄国中年妇女,问明来由后告诉他学费是每小时一元银洋。盛峻峰算了算,要求每周上一次课,并按俄妇指点去霞飞路一家俄侨开的书店买了教材:《俄文津梁》第一册。
1706237213
1706237214 问:那时候上海俄国人多吗?
1706237215
1706237216 草婴:很多的。有一些流亡贵族,先是到哈尔滨,然后慢慢进入内地。当时哈尔滨大概有十万白俄,上海大概有两万。
1706237217
1706237218 盛天民:我们小时候,“老大昌”边上有一排俄国人开的餐馆、西点房、食品店。哈尔滨食品厂就在淮海路上,卖那种很大的面包,还有像实心球一样大的奶酪,外面包着红红的蜡。我们常在那里买棒头糖吃。
1706237219
1706237220 问:您那时候工作过的塔斯社,是什么背景?
1706237221
1706237222 草婴:就是苏商,叫匝开莫。
1706237223
[ 上一页 ]  [ :1.7062371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