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38746e+09
1706238746 她在片子里所用的心思,更多的不是技术上的、剪辑手法上的,而是关涉心灵和情感。所以有些观众会被她平静的叙事弄得大哭。
1706238747
1706238748 她的电影,像是上海滩的良家妇女,耐看。
1706238749
1706238750 因为一些原因,《美丽上海》拍完一年多没上映。导演霍建起的妻子看完后回家说,“你得看看彭小莲的《美丽上海》,非常厉害。”2004年,这部片子拿下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好些报道都在渲染它“击败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然而,为什么要跟一部明显走下坡路的、缺乏诚意的作品相比呢?
1706238751
1706238752 小川绅介向她展示过什么叫作电影的诚意。那种贴着人群搜索的镜头,是跟农民泡在一起六年才有的拍摄可能。那个稻谷受精的画面,是花了很长时间,在夜里、在显微镜下捕捉到的。
1706238753
1706238754 带着人文情感,找到不一样的视角,捉住那些蕴含着人与生活本质联系的细节,把故事片拍出纪录片的毛边感,把空气也拍到电影里去,这是彭小莲从小川那里悟到的电影哲学。小川做给她看:好作品跟思想的诞生一样,需要闲暇、空间和沉淀。
1706238755
1706238756 当然,小川也告诉过她一些别的事情:有一次去柏林电影节拿奖,被安排在豪华酒店,每晚收看电视里的色情节目到深夜,结账时发现那是一笔巨款。后来电影节为他的收费电视埋了单,国际大导演小川,真难为情啊。
1706238757
1706238758 小川绅介留下的文字不多,关于中国导演,他写过两个人,一个是侯孝贤,一个是彭小莲。小川认定彭小莲是个好的电影导演,同时也具有拍出上乘纪录片的潜力。当时,彭小莲正筹备拍摄巴金的后半生,但因种种原因停机。
1706238759
1706238760 小川逝世后,遗孀洋子追到上海,请彭小莲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作品《满山红柿》。穷得叮当响的彭小莲硬着头皮回到穷得叮当响的日本山形牧野村,在全方位贫困的条件下完成了这部作品——获得2001年日本十佳纪录片奖,次年在柏林电影节上做特别展映,2004年3月在纽约上映时,《纽约时报》影评给了很高的评价。
1706238761
1706238762 彭小莲再次沉浸在小川镜头语言的魅力中。她清楚地看到:“没有小川他们在那里生活的八年,凭我怎样走马观花,即使看见橱窗里的东西,也抓不住它们的生命。但是,在这样的拍摄中,我逐渐找到了一种对人、对事的观察角度,哪怕一个物件已经被灰尘盖满,我也渐渐知道如何抹去那尘土,看清灰尘下物件的原形。”
1706238763
1706238764 借着这种能力和内心深处的痛,她终于动手开拍纪录片《红日风暴》,记录跟父亲一样的“胡风分子”的命运。
1706238765
1706238766 1986年,已经是导演的彭小莲代母亲去参加胡风的追悼会。会上,贾植芳等先生建议她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想到要重新回忆那些往事,我就觉得恐惧。我逃到纽约读书,以为从此就可以忘记。但可能是女人的反应常常慢一拍,那些‘过去’常常在我走路的时候浮现出来,真像电影镜头一样。”
1706238767
1706238768 1996年,母亲病重,彭小莲赶回上海。在病床前,她第一次完整听母亲讲述了记忆中的那段历史。她联系香港城市大学的朋友魏时煜,开始寻访当时活着的全部“胡风分子”。
1706238769
1706238770 “从2003年SARS开始动手,到2009年剪完最后一格,整整六年。”资金有限,彭小莲与合作者最后都投进了自己的钱,“等于我这些年拍的那些故事片,全养了这部纪录片。”
1706238771
1706238772 26个在世“胡风分子”,十多个已逝“胡风分子”的亲友,300多小时的拍摄素材,100多万字的访谈记录。她们收集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人民日报》上400多篇与批判胡风有关的文章与漫画。
1706238773
1706238774 她们走了大半个中国:阿垅在天津住过的新疆路,关押过“胡风分子”的北京安福胡同,上海提篮桥监狱,四川的川东监狱和川西劳改农场,胡风和妻子梅志住过的苗溪农场,全都采录实景。
1706238775
1706238776 拍摄过程中,王戎、梅志、白莎、冀汸夫人殷容仙、胡征、耿庸、彭燕郊、王元化、贾植芳、何满子、绿原,一个一个去世了。
1706238777
1706238778 这份沉甸甸的记录几乎是用父亲的生命和信誉换来的。年过八旬的“分子”们听说是彭柏山的女儿来拍,尤其是看过《他们的岁月》之后,二话不说都愿意接受采访。
1706238779
1706238780 诗人孙钿的妻子胡丽娟操一口宁波话慢吞吞讲,为了带大七个孩子,她不得不三天两头去卖血,有一次因为走得太急,满脸通红,医生怕她身体有问题让躺下观察后再定。于是大冬天里她开始脱衣服,脱到只剩一件小布衫,好让自己快点冷下来,好马上去抽血,好去买米买煤……老人脸上没有影视里常见的那种悲戚,只有两滴老泪慢慢积在眼睛里。拍摄者给了彭小莲一个微小的镜头:她的两只手,握着胡丽娟的手,大拇指一下一下轻轻摩挲着老人的掌背。镜头不可能给得再多了——完成这个采访走出孙家时,彭小莲的面孔哭肿了。
1706238781
1706238782 作家王戎是接着氧气瓶出现在镜头前的。他讲着平反后25年的工资没处去要,“头发都白了,也没办法说理去”。讲到后来,没有言语声,只有老人动了气、从唇间呼哧呼哧喘的声音。摄像机没有停下来,一个漫长的长镜头。两个月后,王戎去世了。
1706238783
1706238784 也有个别思前想后不愿面对往事的。当牛汉拨通电话说服舒芜接受访问,舒老先生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我看没有必要。因为我重新看我以前写的东西,就觉得除了那个,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706238785
1706238786 因为雇不起人整理,大部分同期声都是彭小莲自己听的。她一遍遍听这些老者的诉说,竟有些麻木:所有的故事,都是一样的。拍完片子,她整整抑郁了一年。
1706238787
1706238788 今天,她还是不愿意多谈这部耗了她的心神,同时令她不得不更加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沉重作品。
1706238789
1706238790 童年,从父亲每次短暂回家开始,彭小莲就有一种惊慌:这次肯定长不了。慢慢地她发现,人世间好像什么都长不了,没有不死的东西,没有永恒,而她想要。
1706238791
1706238792 在人群中,她常常有迷路感。在别人眼里,她像母亲一样,已经足够坚强、足够独立。她问自己:你会在独立中萎缩吗?于是,在那笃定的后面,她还是会不安,会慌慌张张四下里寻望,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
1706238793
1706238794
1706238795
[ 上一页 ]  [ :1.7062387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