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39144
问:他的哪些想法打动了你?
1706239145
1706239146
卿光亚:当时是想为不参加高考的预科班招一位语文老师。也有些特级老教师来应聘,也带文章来,但都是“怎样考大学”“怎样拿高分”这种,他就带了张报纸。交谈中有两点打动我,一是他提到要广泛阅读、多写,以此提高思辨能力,讲到他大量的阅读和对文学的热爱;他没有强调语法啊、难点、重点什么的;二是从讲话中透露出他爱教育,这是我最看重的一条。另外,我们学校看重体育锻炼,课程设置每天八小时上课,其中两小时是活动,有时还要参加义务劳动,要求老师跟孩子们打成一片,我感觉他时间上没负担,另外他在报上也说自己爱体育。
1706239147
1706239148
问:当时没考虑他有没有教师资格证(网民们诟病的一条)?
1706239149
1706239150
卿光亚:从履历上看,他当时前后加起来已经教了几年书,而且有3年是在自贡蜀光中学。蜀光中学是张伯苓先生创办的,完全按照南开模式,在四川很有名(喻传鉴、韩叔信等先后担任校董或校长,1945年李慎之先生从燕京大学毕业后担到该校任公民课教员)。而且200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向社会开放,一般公民都可以考;在职教师自动获证、中专以上学历就送(资格证)了,我认为他符合获得资格证的条件。
1706239151
1706239152
但是你注意没有,那天观众说的是“应该取消他的教师资格”,他坐那儿太紧张,回答说:“对,我是没有教师资格证,从毕业开始教书到现在。”然后又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是对我的一种侮辱”,学校老师听了又“昏倒”。我说过,他是被震糊涂了。
1706239153
1706239154
现在谁跟他讨论这个事,他就“好,开战”,随时准备战斗。他现在的状态有点像惊弓之鸟,地震的箭没有射倒他,舆论的弓弹一弹,他就倒下了。我听得最刺耳的一句话是他说自己是“思想烈士”,但我好像只听到一个字:死。
1706239155
1706239156
问:那篇文章(《寻找有意义的教育》)里说到他由乡村考入北大后的刺激和失衡,其实可以看出中国基础教育在城乡的巨大落差。
1706239157
1706239158
卿光亚:那是太大了!是分配不公平。我讲个小故事:当年办义务乡村班的时候,一位捐资的政协老领导到贵州山区一所小学去旁听了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老师讲到“旭日东升”,带领孩子们念:“日,日,日,狗日的日。”那位老领导后来私下里跟我讲:“莫非我捐的钱都捐给了狗日的日去了?”
1706239159
1706239160
还有一个:都江堰民办教师考资格证的时候,考场规定迟到半小时不得入场。有个老师迟到两个钟头,但监考老师一看,不能不让他进。为啥?骨头戳出来了。他一早从山里走出来,路上摔了一跤,他用树枝这么捆了一下,慢慢走慢慢走,走到考场来了。说赶紧去医院吧,他不肯,坚持要参加考试:教了十几年书,就盼着转成国家正式教师、吃皇粮的这一天。于是一边派人在考场给他包扎,一边让他答题。可监考老师一看,考卷上错别字连篇,再考几次恐怕也通不过。所以在民办教师转正大会上,都江堰市当时的市委书记,是个女的,含着眼泪对那些老师说:“现在大家都拿上国家工资了,能不能稍微提高一下教学水平呢?”为什么他们教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少?就是因为从基础就教错了。以己之昏昏,怎能使孩子昭昭。但这能怪他们吗?他们的老师又是谁?
1706239161
1706239162
国家教育经费是分地域:城市和农村,以及重点和非重点来分配的。比方基建费,成都有20多所重点中学,3000多所非重点,那么这20多所重点(也许数量更少)占到总费用的一半,就是20多所用的基建费跟3000多所一样多。
1706239163
1706239164
人力资源也是一样。每年北大、北师大之类好学校的毕业生全部流向重点学校,3000多所普通学校一个都分不到。长期这样,你就可想而知,最后落到农村的、交通不便的山区的是什么样的师资;你就可想而知,范美忠怎么也学不会听音乐是怎么来的。
1706239165
1706239166
这种不均衡好严重,比我们在城里能感受到的要严重得多。我觉得其实也有办法,就是像欧美和中国香港那样,教育经费按人头分,比方有2亿应该享受义务制教育的孩子,不分贵贱,不分城乡,齐刷刷均摊,每个孩子带着经费走,爱上哪个学校自己选。你本来农村的,要到城里念,可以,但你要考虑生活成本。学校招生多才钱多,这样变成学校要讨家长孩子的欢心——我在美国佛罗里达一所中学看到设有海军教室,在亚特兰大CNN社区的一所中学看到有小型电视演播室,都是这个道理。
1706239167
1706239168
问:这种落差的影响成为一个人成年后心里的一个结,您觉得怪谁?
1706239169
1706239170
卿光亚:它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人发愤图强的动力,如果成为一个结,一种困扰,我觉得还是书没读通,好像知道很多,其实不通。
1706239171
1706239172
问:那篇文章还提到,“在短短四年时间之内,我浏览了诸子百家,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一部分,还有《全唐诗》《剑桥中国史》,以及李泽厚、冯友兰的思想哲学史等等大量书籍。但这样的速度能读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下面又提到:“每接一届学生,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洗脑。我跟他们说你们过去在语文、历史等课上学的东西相当部分都是无用甚至有害的伪知识,真正的文科知识你们连梦都没梦见过。然后在学生目瞪口呆之时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知识轰炸:从《史记》《左传》、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从穆旦、海子到兰波、艾略特;从弗洛伊德到超现实主义;从涅槃乐队到行为艺术。”还有“我自以为真理在握,一站上讲台就慷慨陈词,滔滔不绝。”您当时看到这些,有没有微微的不安?
1706239173
1706239174
1706239175
1706239176
1706239177
范美忠
1706239178
1706239179
1706239180
1706239181
1706239182
卿光亚所办学校。范美忠曾在这里教书
1706239183
1706239184
卿光亚:范老师讲课是挺有意思,他不管下面人的,自顾自讲,很陶醉,甚至不看看有没有人来。管教学的校长跟我反映过,他的课考勤做得不好,有时课堂上人很少。其实,也就是我这里设的这个预科班能容下他这种教法,给了他一个小空间。
1706239185
1706239186
以前在别的学校,他问同学有没看过巴尔扎克,同学马上问:考不考?不考,马上没兴趣,肯定不看。现在的应试教育就是培养这种功利性学习的,学生也没办法。光亚的这个预科班,就是不参加高考,但要参加高中毕业前的预科考试,比如课程设置里要求选16部不同年代、国家、地区的名著进行深度分析,他选了《呼啸山庄》,还有他偏爱的鲁迅的著作,我觉得他得心应手,他至少看过这些书。以前也有个老师,讲得好艰苦,无论何时何地都捧着本书,得从头看。
1706239187
1706239188
但你要说他有什么讲课技巧,会不会控制课堂,那是一点都谈不上。我之所以面试时不问他方法、步骤、细节,就是这门课本身希望课堂上活跃一点,眼界开阔一点。他有了这片试验田,天马行空,以为自己成功了,所以他能说出“我是中国最优秀的文科教师”。说实话,进了光亚的这三年,他才渐渐稳定下来,娶妻生女,也许同时建立了他的自信。
1706239189
1706239190
问:您听过他的课吗?
1706239191
1706239192
卿光亚:没有。你知道我们每个班都用老师名字命名,教室搞得像家里的客厅,里面有钢琴,上厕所就在那一头卫生间,不用跑去走廊里。一个老师在上语文课,另一个数学老师可能也在课堂上,做他的自己的事。上课也比较自由,老师可以看电脑。范老师是胆子很小的人。我为什么说他是套中人呢?我要是跟他正式说个什么有点批评性质的话,他三天眼睛都是红红的,就像契诃夫小说里那个人,科长打个喷嚏都要回家研究半天的。所以我不去听他讲课,他会紧张,会低头看电脑。说实话,他来三年,我基本不管他。
1706239193
[
上一页 ]
[ :1.7062391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