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54553
1706254554
法:殿下,照您这样说,好像您并不喜欢您自己。
1706254555
1706254556
西:确实如此,我一点也不喜欢我自己。小姐,我不喜欢我这个人的一切。如果我能重新投胎的话,我真的不会选择昔日的我。您只要想想我身在战争中而不能忍受战争、武器、军服、勋章、爆炸、骚动声、鲜血和死亡就行了。我的反军国主义的感情是如此强烈,以致当我成为国王,法国人强迫我上军事学校时,我刚能分辨出中士和上尉。越南爱国阵线曾以驱赶法国人为借口进入柬埔寨境内,1953年我不发一枪一弹就把越南爱国阵线赶走了。我训斥他们说:“你们在这里搞什么鬼名堂?快滚出去!”去年朝鲜的一位元帅对我说:“您的总参谋长之所以能发动推翻您的政变,是因为您没有直接掌握军队。”我看了他一眼说:“先生,您天生就是个职业军人,而我是个艺术家。我生来就是个艺术家,我喜欢从事戏剧、电影、音乐和文学。您的军事学校从来不能吸引住我。”小姐,正因为如此,我完全错了,或者说是命运的误会,因为我非常清楚我所需要的东西。是我自己要求听讲古典文学课程和从事文学生涯的,是我自己要求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历史、哲学、音乐和艺术的。可是事与愿违,最后我不得不去当国王和从事政治活动。政治是个可怕的齿轮装置,你陷进去之后就别想再出来。我陷进了齿轮装置,做了不少蠢事,犯了不少过错。我想……您要知道我现在正在想什么吗?我在想,如果我不搞政治,如果我只从事歌曲创作,我的一生将会更加光辉夺目。您是怎么想的?
1706254557
1706254558
法:殿下,我想您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1706254559
1706254560
1973年6月于布里俄尼岛
1706254561
1706254562
[1]朗诺(1913—1985),柬埔寨王家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总参谋长。1970年初发动政变,废黜西哈努克。后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高棉共和国”,自任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1972年当选为“高棉共和国”总统。1975年柬埔寨民族解放阵线解放金边前夕仓惶出逃,流亡美国。
1706254563
1706254564
[2]施里玛达(1914—1975),柬埔寨王室成员,西哈努克的堂兄,副首相。1970年伙同朗诺发动政变。1975年被红色高棉处决。
1706254565
1706254566
[3]瑞尔,柬埔寨货币单位。
1706254567
1706254568
[4]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 1888—1959),美国政治家、外交家。1953—1959年任国务卿。对共产主义持强硬态度,是“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的主要制定人。
1706254569
1706254570
[5]吉隆滩事件,也称猪湾事件。1961年4月17日,1500余名古巴流亡分子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突袭古巴,占领长滩和吉隆滩,被古巴军队和民兵全歼。
1706254571
1706254572
[6]原文如此。应为“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勃列日涅夫于1969年6月提出,宣称亚洲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合作,相互承认,互不侵犯,号召各国实行区域合作,企图分化和控制亚洲国家,成为亚洲的盟主。这一主张遭到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反对,一直未能实现。
1706254573
1706254574
[7]苏加诺(Sukarno, 1901—1970),印度尼西亚民族政治联盟主席、印度尼西亚党主席、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1965年总统权力被军人集团剥夺,1967年3月被撤销总统职权并遭软禁。1970年6月21日在雅加达病逝。
1706254575
1706254576
[8]苏哈托(Haji Suharto, 1921—2008),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67—1998在位。在任期间,他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通过高压手段打压政治异己来维护稳定。
1706254577
1706254578
[9]高台教,20世纪初兴起的越南宗教,在越南是仅次于佛教和天主教的第三大宗教。
1706254579
1706254580
[10]乔森潘(1931— ),红色高棉主要领导人之一。1985年在名义上取代波尔布特,成为红色高棉最高领导人。1998年宣布向柬埔寨政府投降,正式结束了红色高棉的武装斗争。
1706254581
1706254582
[11]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 1911—1974),法国政治家。1969—1974年任法国总统。
1706254583
1706254584
1706254585
1706254586
1706254588
风云人物采访记Ⅰ 果尔达·梅厄
1706254589
1706254590
果尔达·梅厄于1898年生于基辅,出生时名为果尔达·马鲍维奇。1906年迁居美国,居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她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积极分子。1921年,与她的丈夫莫里斯·迈尔森怀着为犹太人建立一个祖国的明确目的移居到巴勒斯坦。她有两个儿子,后来与丈夫分居。1948年,她是以色列国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同年,她出任驻苏联大使。回以色列后,她当选为国会议员,被任命为劳工部长。1956年,她把自己的姓改为希伯来文的“梅厄”。1956年至1965年,担任外交部长,在这期间,她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和威信。1966年至1968年,担任工党总书记,1969年被选为总理。赎罪日战争[1]后,1974年,决定退出政坛,但是她的声音在工党内部仍保持它的重要性。1978年12月8日,在耶路撒冷去世。
1706254591
1706254592
1706254593
1706254594
1706254595
风云人物采访记Ⅰ 这次采访经历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故事,是一个由于采访记录神秘地被窃,以致不得不重新采访一次的故事。在失窃事件发生前,我和果尔达·梅厄谈了两次,共三个多小时。失窃事件发生后,我又会见了她两次,共进行了约两小时的谈话。因此,我相信自己是唯一与这个非凡的女人见过四次面,并进行了六小时谈话的女记者。对她,你可加以赞美,也可加以指责,但你不能不用“非凡”这个词来形容她。我错了吗?难道我犯了乐观主义的错误或者也可以说是女权主义的错误吗?也许是的,我对果尔达·梅厄永远不是客观的。尽管我认为,要认识一个强有力的人物,需要像手执手术刀的外科医生那样,冷静地对其进行剖析,但是我总是做不到我自己所要求的那样,以清醒的头脑来评价她。我认为你即使完全与她合不来,不同意她的政策、她的意识形态,也不得不尊敬她,钦佩她,甚至喜欢她。我一下子就喜欢她了,尤其是因为她有些像我的母亲。她使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母亲的头发也是灰白卷曲的,带着倦意的脸颊也同样布满了皱纹,支撑着她那笨重的身躯的也是那浮肿、站立不稳和沉重的双腿。我的母亲同样给人以刚强而又温柔的印象,同时有着一个讲求整洁的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代表这样一类妇女:她们平易近人、谦虚,从自己充满痛苦、烦恼和辛劳的丰富阅历中汲取了智慧。但是,果尔达·梅厄还有她的独特之处:她有更多的特点。例如,她掌握着千百万人的命运,她能够使中东实现或丧失和平,她能够点燃或熄灭一场世界性冲突的导火线,而且她也许还是遭到我们大家谴责或怀疑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我并没有兴趣去谈这些大家都知道的关于果尔达·梅厄的事,我要谈的是大家都不知道的事。下面就是发生在这次采访中的故事,或者说是我与果尔达·梅厄的故事。
1706254596
1706254597
我们第一次会面是在10月初,地点在耶路撒冷她的寓所。那天是星期一,她像我母亲接待客人时那样穿着一件黑衣服,也像我母亲接待客人时那样在鼻子上涂了点粉。她坐在客厅里,面前放着一杯咖啡和一盒香烟。看来她那时所关心的只是尽量使我不感到拘束和尽量不显露她自己的权戚。事前,我曾给她送去了一本我写的关于越南战争的书和一束玫瑰花。那天,她手里拿着那本书,那束玫瑰花插在花瓶里。在我向她提问以前,她先谈论起我对战争的看法,这样我就毫不费力地使她谈论起她的战争:恐怖主义,巴勒斯坦人,被占领的土地,以及如果她同意与阿拉伯人谈判,她将向萨达特[2]和侯赛因提出的条件。她的声音热情、洪亮。她笑容可掬,兴致勃勃,很快就吸引了我。在交谈了1小时零15分钟后,我就完全被她征服了。她说她还将同我谈一次。第二次会见于三天后在她的总理办公室进行。那是十分有趣的两小时。在这次谈话中,她拒绝谈论一些我对之持保留态度的政治问题,而只谈有关她自己的事:她的童年,她的家庭,她的私生活,还有她的朋友们,例如彼得罗·南尼。她对南尼非常钦佩,其感情之真挚很使人感动。告别时,我们已成了朋友,她送给我母亲一张她本人的照片,还在上面写上世界上最感人的话。她希望我过不久再去看她。“但是不要带那件东西,知道吗?我们只是在一起喝杯茶,聊聊天。”她所指的那件东西就是我用来记录她的每个回答、每一句话的录音机。她的助手们对我们这次晤谈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那件东西面前,她从来没有谈得如此泰然自若。有一名助手要求我把这次谈话的录音带复制一份寄给他,他想赠送给一个专门珍藏果尔达·梅厄文献的机构。
1706254598
1706254599
录音磁带,对采访这项工作来说,没有比录音磁带更宝贵的了。任何速记、记录和笔记都不可能代替一个人的真切的声音。整个采访过程用了三盒微型盒式磁带,前两盒都录满了90分钟,第三盒又录了五六分钟。在抄完第一盒磁带的谈话内容以后,我就像珍藏首饰一样,仔细地把这些录音带放进了手提包。第二天我动身回罗马,并于当天晚上8点30分左右到达。9点30分我走进旅馆,那是一家很大的旅馆。一走进房间我就从手提包里取出这三盒录音带,把它们装进一个信封,然后放在写字台上,上面放着一副眼镜和一个很贵重的粉盒子,还有一些零星东西。然后我便外出了。我照例锁上了门,把钥匙交给了服务台。我离开了大约15分钟,也就是穿过马路,吃了一个小面包那么一会儿。当我回来时,钥匙已经失踪了。服务台的值班人到处寻找,但没有找到。我上楼一看,我的房门被打开了。乍一看,只是门被打开了,房间里的一切似乎都保持原状:行李没有被打开,贵重的粉盒子和其他东西仍在原来的地方放着,什么东西都好好的没有人动过。但是几秒钟后我发现,装着录音带的信封是空的,记录果尔达·梅厄声音的磁带失踪了。装着一盒空白磁带的录音机也不见了,他们是从一只旅行袋里取走的,可是他们没有去理会旅行袋中的首饰盒。他们还仔细地重新整理了旅行袋中的其他东西。最后,我发现扔在桌子上的两串项链也被拿走了。据警方后来说,那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1706254600
1706254601
警察很快来到现场,一直忙到天亮。甚至来了政治警察,他们是些脸色阴沉、不招人喜欢的年轻人。他们对盗窃不感兴趣,而关心一些更微妙的事情。此外,还来了法警,他们带着察看谋杀案现场时使用的照相机和其他工具。但是他们只找到了我的指纹。看来,盗窃者戴着手套,干得很漂亮。后来,那些不招人喜欢、脸色阴沉的年轻人下结论说:这是一起政治盗窃案。这一点我也知道。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这样干,是谁干的。是想要猎取新闻的阿拉伯人吗?是果尔达的仇人吗?还是出于嫉妒的记者呢?这件事干得这样精确、迅速、漂亮,简直是詹姆斯·邦德式的。肯定有人跟踪过我,因为没有人知道我将在哪一天、哪一个时刻回罗马,也没有人知道我将住在哪个旅馆。还有钥匙,为什么存放在服务台的钥匙也丢了呢?第二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女人带了两只某航空公司的背包来到旅馆,探询警察的地址。据说背包是她从布尔乔亚别墅公园的灌木丛中发现的,她想把它们交给警方。背包里装的是什么?是二十来盒同我的磁带相同的微型盒式磁带。她马上被抓走了。在警察分局,检查了每盒磁带,上面只录制了一些小曲子。是警告,威胁,还是一场恶作剧?那女人说不清她为什么要上那家旅馆去找警察。
1706254602
[
上一页 ]
[ :1.7062545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