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55980
[18]乔治·索雷尔(Georges Sorel, 1847—1922),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认为通过动员非理性力量进行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方式。
1706255981
1706255982
[19]莫洛托夫(Молотов, 1890—1986),苏联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二战时期曾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706255983
1706255984
[20]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边界争端。的里雅斯特是意大利东北部边境港口城市,亚得里亚海北岸的出口港。1945年被南斯拉夫占领。后规定建为自由港,由英美和南斯拉夫分甲乙两区管辖。1954年甲区交意大利管辖。1975年,正式划定意、南两国的领土和领水界线。
1706255985
1706255986
[21]意大利政治术语,指意大利共产党主张的按智利方式通向社会主义的意大利道路。
1706255987
1706255988
[22]指天民党人。
1706255989
1706255990
[23]指共产党人。
1706255991
1706255992
[24]指企图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严格贯彻独家学说的思想倾向。
1706255993
1706255994
[25]指意大利自由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激进党,因为它们不属于教会。
1706255995
1706255996
[26]指1944年陶里亚蒂从苏联回到意大利后,宣布意共加入巴多利奥资产阶级政府,支持议会民主制度。萨莱诺为意大利南部港口,是巴多利奥政府所在地。
1706255997
1706255998
[27]帕尔米罗·陶里亚蒂(Palmiro Togliatti, 1893—1964),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1年参与创建意大利共产党。1927年葛兰西被捕后,成为意共主要领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加意资产阶级政府,先后任政府不管部长、副总理、司法部长等职。1956年提出“结构改革论”,主张在资本主义宪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平进入社会主义。
1706255999
1706256000
[28]阿尔奇德·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1881—1954),意大利政治家,天民党创始人之一。1945—1953年连续八次担任意大利总理职务,是意大利历史上连任最多的总理,也是二战后意大利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
1706256001
1706256002
[29]1942年7月建立的反法西斯政党,后分裂,部分加入社会党,部分加入共和党。
1706256003
1706256004
[30]卡洛·罗塞利(Carlo Rosselli, 1899—1937),意大利新闻记者、历史学家和反法西斯主义积极分子。1929年创建了反法西斯主义运动“正义与自由”。
1706256005
1706256006
[31]意为“理想的社会”。
1706256007
1706256008
[32]即匈牙利十月事件,又称1956年匈牙利革命,是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
1706256009
1706256010
[33]约瑟夫·艾尔索普(Joseph Alsop, 1910—1989),美国记者和报刊专栏作家。
1706256011
1706256012
[34]指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独裁宪法成立第五共和国,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大权于总统一身。
1706256013
1706256014
[35]欧内斯特·勒内(Ernest Renan, 1823—1892),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著有《耶稣的故事》。
1706256015
1706256016
1706256017
1706256018
1706256020
风云人物采访记Ⅰ 乔瓦尼·利昂纳
1706256021
1706256022
乔瓦尼·利昂纳于1908年11月3日出生在那不勒斯的波米利亚诺-达尔科。1973年4月接受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后,他继续担任总统职务至1978年,但在离任期期满还有6个月时,因涉及意大利向美国违法购买飞机的洛克希德丑闻[1]而辞职。对他的所有指控后来并没有得到证实。辞职后,他重返参议院,参加由不同政见者组成的联合小组。1967年,朱塞佩·萨拉盖特指定他为终身参议员。1998年,参议院为庆祝他的90寿辰,组织了一次集会。同一天,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一份公告。在这份公告中,马尔科·潘内拉和埃玛·博尼诺承认20年前攻击利昂纳是错误的。利昂纳于2001年11月9日在罗马去世。
1706256023
1706256024
1706256025
1706256026
1706256027
风云人物采访记Ⅰ 我是怀着万丈怒火和百般痛苦到他那里去的,因为这个意大利正在人们的不负责任中,在缺乏严肃性中,在暴力中,在法西斯主义沉渣泛起中分崩离析,也许除了黑色,还要用其他各种颜色去掩饰自己。这是我第一次同他见面。过去,我从来没有同他握过手,也从来没有就近见过他。就是当他担任律师,出现在法庭上时,或者当他主持众议院会议时,我也从来没有就近见过他。我只知道他的自传、别人对他的评价和一位慈父的形象,他时刻准备着原谅你所做的一切。你理应对最高权威表示尊重、恭维和恐惧,倘若对他有失敬之处,恐怕会被投进监狱。我正是带着这种由敬畏而引起的疏远感看着他。就这样,我见到他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疑惑不解地自问为什么自己会喜欢上他。因为宽容而和蔼的微笑?因为温柔而调皮的目光?因为没有任何狂妄傲慢的架势?是的,也许他原本就是这样的人。似乎他还在为居住在奎里纳莱宫而感到不知所措,宫中装饰品琳琅满目,有镜子、壁毯、灯具和拉毛粉饰,地上铺有精雕细刻的镶木地板。在万籁俱寂中,人们走在地板上,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张19世纪的宽大写字台摆放在客厅的尽头,那是他的办公用桌。他坐在这张写字台的后面,华而不实的宽广空间让他显得更为矮小。他的神态仿佛在说:“我的女孩啊,你看见我遭遇到了什么样的不幸吗?你可知道,对我来说,至高无上的荣誉又是什么问题?”然后,他对待我就像对待一个结交多年的老朋友那样,似乎是在为来到这个地方而请求原谅。“让咱们一起来喝一杯咖啡,一杯浓浓的咖啡,如何?”他任凭我用发泄万丈怒火和百般痛苦来折磨他。我知道自己是在做一件冷酷无情的事。我注视着他。他对我提出的问题只是令人难以觉察地颤动了一下,仿佛是一根针刺进了他的心脏,但是,他照样平静而镇定地做了回答。他没有用从政经历和律师生涯中学到的虚伪和狡诈来加以回避,也从来没有以沉默来进行自我辩护。其实,如果他需要的话,他是有权保持沉默的。突然之间,我想到:“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感觉到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我可以说,至少采访将会是一帆风顺的。”
1706256028
1706256029
他也是一个有理智的人。他的理智像海鸥那样自由自在,能神奇地避开教义和政权的陷阱。他是一个遵守教规的天主教徒,但是这并没有束缚住他的手脚。他常常反复说些世俗的话和重复这样的承诺:该是恺撒的东西就归恺撒,该是教会的东西就归教会。他一直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是这并没有使他变得盲目失听。他还经常重复说,与自己期待的相比,生活已经给了他更多的东西。这一理智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平衡能力和瞬间的、几近是魔幻般的直觉力。你指出一个问题,他就会像发现了鱼儿的海鸥那样,马上俯冲下去,叼在嘴里,再向上飞去,将它撕碎后,或者嚼烂到容易消化时,再送到你嘴里。他绝不自吹自擂,也绝不让你得知,他远比你知道得更早。就是从人性上来说,他也是一个温情脉脉和情趣高雅的人。他厌恶采摘下来的花朵并不是偶然的:“我喜欢在植物上生长着的花朵,特别是玫瑰花。”他敬慕女人并不是偶然的:“一个漂亮的女人是表明上帝存在的最有力论据。”他在那些不顺心的事情上能忍受住痛苦,并无视愤世嫉俗并不是偶然的。说到底,他是一个19世纪的人物。你要知道,在19世纪,那不勒斯有着自己的浪漫主义和过度的敏感性。实际上,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那不勒斯人,也永远不会让你忘记他是一个那不勒斯人。谁听说过那不勒斯浓重的双辅音口音?谁听说过那里的西红柿酱拌面?谁听说过那里的梅尔杰利纳吉他?他利用各种借口,把话题引向那不勒斯这座城市。肯尼迪服了他,为他写下了“那不勒斯万岁!”后面用了一个惊叹号。如果说,凡此种种能让人想起意大利是一幅墙上的镶嵌画,那么与此同时,也显示出一种令人称道的诚实。我相信,他的满腔热情是由那里产生的,或者说是由一种秘而不宣的愉悦需要,或者说是讨人喜欢的需要所产生的。你会感觉到,在他的身上,就像在许多南方人的身上那样,有一股压抑的激情、孤独的伤感和脆弱。他讲述说自己从小就需要父亲的鼓励,以得到进取。“好啦,你会成功的!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他感到自己受着多种感情的纠葛,犹豫不决和畏惧情绪的困扰。尽管如此,最终,他还是功成名就。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40岁左右时,也就是当他阅读了《抵抗运动时期被判死刑者的信》之后,才发现了自我的价值。这就是英国人所说的“a late-blossomed tree”——一棵晚开花的树。耐得住性子,这样更好。神童往往很快会才思枯竭,晚开花的树能有更加长久的青春。我们需要他永葆青春,因为他声称要很好地保卫我们的这个共和国。为了这个共和国,我们曾经付出过鲜血、艰辛和痛苦的代价,而现在却有人企图分裂瓦解它。
[
上一页 ]
[ :1.706255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