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63112e+09
1706263112 迈克尔·拉特和苏珊·佛斯坦,他们首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双生子研究
1706263113
1706263114 拉特就读伯明翰大学医学院,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此时他还没有接触到心理学,他的主要精力还集中在神经学、小儿科和心脏病学方面,他希望在神经学方面大展拳脚。因此,他毕业之后去了莫兹利医院,这是一家比较知名的伦敦的医院,他担任了莫兹利医院精神病学方面治疗的康复训练医师。他发现精神病患者在很多时候只是接受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他也发现很多精神病患者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显著的症状,同时他发现,战争创伤对于他们这一代的人影响很深,许多战时出生的儿童失去了父母,变成了孤儿,或者家庭残破,许多儿童变成了自闭症患者。这些在精神病院里长大的孩子对他的触动很大,他们的缄默不语,他们无神的双眼,他们在“暗无天日”的精神病院里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这些都使他受到了深深的刺痛,那些精神病院的孩子们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1706263115
1706263116 从此,他转而研究心理学,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上。利用他在精神病院工作的经历,他专心研究各种认知-行为疗法,用于医治儿童早期的精神创伤。他对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遗传因素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1961年,鉴于当时美国心理学是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圣地”,心理学比较发达,研究方法比较先进,他去美国纽约的爱因斯坦学院的医学院进行了一年的交流访问,重点研究了儿童伙伴关系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一年的交流学习,收获颇丰,与当时美国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工作者的合作也给了拉特很大的启示,也为他在随后的研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埋下了伏笔。
1706263117
1706263118 在回国以后,拉特被邀请加入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BC),此时的拉特作为一个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开始独立而又系统地研究儿童精神疾病。1966年又被任命为精神病学学院的资深讲师,1973年被任命为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的教授至今。1998年以来,他担任发展心理病理学教授的职务。
1706263119
1706263120 厚积薄发展宏图
1706263121
1706263122 他的研究跨过了异常大的范围,包括流行病学、长期纵向学校效率的研究、心理社会的风险斡旋调查、会见技巧的测试和分子遗传学等。他的临床研究焦点包括自闭症、神经混乱、消沉,反社会行为,阅读困难,剥夺综合症状和运动过强的混乱。他的研究主题包括自闭症的遗传研究,学校和环境对于儿童行为的影响,遗传和心理社会风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他领导的一个主要研究是在伦敦收养的孤儿的早期依恋剥夺的影响的研究,这个研究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因为这些孩子多数已经达到了15岁。他出版了将近40本书,撰写了超过400份的科学研究报告。他从1999年至2004年一直是Wellcome Trust机构的主席。你可以看到他对儿童精神病学的贡献,他既是一个学术理论研究者,也是一个临床治疗专家,这两个身份伴随着他度过了大半学术生涯。他从1966年开始就一直在莫兹利医院担任儿童精神咨询顾问,直到1998年退休。
1706263123
1706263124
1706263125
1706263126
1706263127 拉特在工作室
1706263128
1706263129 早期,拉特关于依恋理论的主要论文是关于母爱剥夺。他是依恋理论的一个领导角色,对依恋研究的对象领域进行了扩展,比如,先天和后天、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等。他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DNA,使他对于依恋是如何运作的功能有了较深的了解。当前对于儿童的“心理弹性”的重要性的研究,也是拉特发现的领域,认为孩子们的挑战经历与他们依恋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拉特对正常儿童以及Kanner综合征儿童的发育和言语的研究,使自闭症的病因诊断方面出现了新的观点,给自闭症病因诊断带来了重大变化。这些研究工作表明,自闭症,如果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似乎更为合情合理。随着对大脑功能的研究及大脑可能出现的障碍的知识积累,现在逐渐搞清楚了:自闭症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
1706263130
1706263131 经典治疗案例
1706263132
1706263133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式对于其康复状况的影响的研究,拉特和巴特克将自闭症儿童患者分成三个组,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A组,采用心理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与自闭症患者的个人联系,当自闭症症状发作的时候鼓励孩子去外出发展,然后,儿童被给予社会和情绪的发展上的普通帮助,而不是教授详细的方法;B组,结合回归方法和根据每个孩子的需要而制定的结构性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更多帮助;C组,强调教授孩子详细的方法去战胜知觉的、情感的和认知上的障碍。
1706263134
1706263135
1706263136
1706263137
1706263138 神采奕奕的拉特教授
1706263139
1706263140 因为拉特和巴特克将孩子们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而不是系统安排,许多变量会导致行为结果上的不同。那些在这个实验中进行了四年的孩子之中,C组的孩子们在阅读和算术上要显著地好于A组和B组的孩子。在所有的实验中,最初的智商都是阅读和算术成绩的最好的“预测器”。也就是说,如果初始的智商比较高,那么最后的阅读和算术的成绩也肯定要好。可是C组的孩子们所测试出来的成绩与智商的高低无关,C组的孩子们在阅读和算术上的成绩要显著好于智商所预测的成绩。同时拉特和巴特克也发现,A组孩子在阅读和算术中取得的成绩要显著低于他们通过智商所预测的成绩,而B组的成绩介于A组和C组之间。
1706263141
1706263142 在学校之外所接受到的社会反馈和社会行为,同样与智商相关,但是在这些项目中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教授自闭症的孩子们理论知识,似乎会提高这些理论知识所涉及的技能。但无论是理论上的技能,还是社会上强调的那些技能,似乎都不能使他们在学校以外的行为上有所进步。
1706263143
1706263144
1706263145
1706263146
1706263147 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自咨询与治疗大师的启示 [:1706260267]
1706263148 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自咨询与治疗大师的启示 拉扎勒斯:临床革新者的“多重模型疗法”
1706263149
1706263150 对这样一位特别的当事人来说,谁,什么,是最好的?
1706263151
1706263152 ——拉扎勒斯
1706263153
1706263154
1706263155
1706263156
1706263157 他不顾别人阻挠和打击,依旧坚持自己的自由和平等的信念;他不屈服于导师的压制,仍旧自信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不追随潮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他不随时间的流逝,仍旧深爱他的妻子和家人;他推陈出新,提出新的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集各家之长,建立了一个开放、灵活的治疗体系——多重模型疗法。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临床的革新者”的阿诺德·拉扎勒斯(Arnold Allan Lazarus, 1932—)。
1706263158
1706263159 探索中成长
1706263160
1706263161 1932年,他出生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在1905年为了躲避迫害从立陶宛移民到了南非,他家的亲戚也大部分一起移民到了南非。由于当时南非钻石产业的兴起,他的父亲开始经营起钻石小买卖,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而他的母亲属于那种自学成才的人,她对拉扎勒斯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教育他要有“理性思维”,使他从小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对任何事都力求多思多想。
[ 上一页 ]  [ :1.7062631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