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64315e+09
1706264315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段的经历中,海灵格的家庭给予他的影响,是深远而悠长的。在与国家权威相悖的情况下,他的家庭毅然坚持了自己的信仰,纵使被误解、被威胁、被视作异类,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在家庭的影响下,海灵格发展了对自己灵魂的无比忠诚和信任,对于权威,不盲信,不屈从。这种执著和信仰,在海灵格日后作出重大人生抉择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706264316
1706264317 布道的牧师
1706264318
1706264319 结束了战俘营的生活后,20岁的海灵格开始了天主教牧师的学习,在漫长的学习与沉思中涤荡净化自己的心灵。其牧师生涯的16年是在南非的祖鲁度过的。在那里他管理着一所很大的学校,身兼教师与教区牧师的双重职责。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传教士的工作,海灵格都做得得心应手。他能说一口流利的祖鲁语,作为一个欧洲人,他并没有和当地人产生隔阂,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融洽相处。
1706264320
1706264321 在祖鲁,他接触的是和欧洲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思想的震荡培养了他对文化差异性的敏感度。同时,他敏锐地洞察到了这种文化差异之下所潜在的人的天性的共通之处。他发现祖鲁的很多传统仪式和天主教的弥撒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指向人类共同的经验。种种发现让海灵格相信,“神性”是无处不在的。另外,祖鲁人所具备的将自身与自然力量相结合的人类基本能力,也使得海灵格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关注身体的基本感受和体验,这也成为其治疗方法的一大特色。
1706264322
1706264323 身为牧师的16年布道,让海灵格积淀了对于世界和世人的仁厚与大爱,使他得以在这之后的人生中,以耶稣之博爱来疗治尘世中千万劳苦大众。
1706264324
1706264325 求索的学者
1706264326
1706264327 在海灵格牧师生涯的后期,他参与了一个由英国圣公会教士主讲的关于种族间关系的集体动力训练,该训练从美国引入了一种关注对话和现象以及个体体验的工作方式。这让海灵格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疗治灵魂的形式。
1706264328
1706264329 其间,培训师向学员提的一个问题造成了海灵格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对你而言什么更重要,是你的信念还是别人的?为了他人你愿意牺牲什么?”这个问题让海灵格彻夜未眠,他意识到这问题背后的深远意义。可以说,正是这个问题改变了海灵格的人生。他平静地结束了25年的教会生活,毅然离开了他熟悉的环境,前往维也纳开始接受精神分析的训练。本着执著求索的精神,他读完了精神分析领域中弗洛伊德的全部著作,以及该领域的很多其他文献。
1706264330
1706264331 也正是在维也纳,他结识了他未来的妻子,荷塔。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喜结连理。在生活中,荷塔是他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伴侣。在工作中,她是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求索。正是在荷塔的协助下,海灵格最终整合多家流派,自成一家之言。
1706264332
1706264333 纵观这段经历,海灵格之所以走上心理学的道路,那位集体动力培训师的引导固然重要,然而最终的抉择还是取决于海灵格的洞察和果断。易地而处,很多人未必能够如此义无反顾地抛开做得顺风顺水的旧业,选择新的方向开始新的学习。而海灵格毅然地听从了自己心灵的声音,遵从了自我成长与实现的需要,踏上了心理学的求知之路,从此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1706264334
1706264335 行吟的诗人
1706264336
1706264337 海灵格求知若渴,对真理有着无尽的探索和热爱。他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每当他学到了他需要学习的内容,他便会继续前行,去追寻新的知识。他让自己永远处于一种“在路上”的状态,且行且学,乐此不疲。
1706264338
1706264339 在研习了精神分析之后,他又先后将众多不同流派的心理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他在美国接受了“简诺维原始疗法”的训练,在鲁思·科恩和海拉瑞昂·佩佐尔德门下接受了“格式塔疗法”的训练,学习了埃里克·伯尔尼的“交互分析疗法”,从鲁思·麦克莱顿和莱斯莉·卡迪斯那里接触到了“家庭系统治疗”,接受了米尔顿·埃里克森的“催眠治疗”和“神经语法程序学”训练,研习了弗兰克·法瑞利的“激情疗法”和依琳娜·皮瑞柯甫的“拥抱疗法”。以上种种加上此前对于精神分析和集体动力学的学习,最终造就了海灵格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家庭系统排列”。
1706264340
1706264341 可以说,对于知识,海灵格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因为他从不盲信一家的理论和权威。在他的观念中,理论只是为他所用的一个工具,而非恒久不变的真理。正因如此,他可以做到博采众长。就像海灵格自己所说:“理论解释的东西常常比实际经验要少。我把人们大量的实际经验积累起来,并把它们添加到我的宝库中。我总是乐于接受新的经验,也不担心看到的东西和理论相抵触。如果出现一些新的和意外的事情,那只是在我的宝库里又增加了另外一个经验。”基于海灵格这种对待理论的态度,有人评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彻头彻尾的经验主义者”。
1706264342
1706264343 这位经验主义者对于心理治疗界的贡献,不在于他创立了新的理论,而是他整合了各家各派所发展的有效实用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海灵格不是没有遇到过阻力和反对,然而,他贯彻始终的对于自己心灵的信仰和忠诚又一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德国主流精神分析学界对于他这种基于身体感受的治疗方法嗤之以鼻,甚至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建议将他从精神分析学会除名。在这种矛盾冲突之下,海灵格顶住压力坚持了自己的信仰。现如今,海灵格每年都会用大量时间,在世界各地以主持工作坊的形式介绍他的家庭系统排列法。
1706264344
1706264345 在工作坊,海灵格可能并不是一位正统的科学心理学家。或许,他更像一位行吟的诗人,在不同的国度里,用他诗一般的语言,敲击闭锁的心灵,疗救受伤的灵魂。
1706264346
1706264347 海灵格其“道”
1706264348
1706264349
1706264350
1706264351
1706264352 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现场
1706264353
1706264354 “爱的法则”是海灵格之“道”的核心。他认为,家庭中潜藏着“爱的系统动力法则”。一切家庭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家庭系统的动力遭到破坏,爱的法则被打破。这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受到伤害,并且这种影响甚至会一直延续到后代身上。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海灵格进行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把家庭中潜藏的、阻碍爱的破坏性动力呈现给当事人,让他能够看到这种动力是如何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从而使当事人得以遵从爱的法则,让爱在家庭中和谐地流动。而海灵格借以达到这一目的的工具,便是家庭系统排列法。
1706264355
1706264356 “家庭系统排列”是海灵格经25年的研究整合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团体治疗的方法。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主要可以分为三步:
1706264357
1706264358 第一步是前期的准备。当事人向治疗师陈述他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希望达到的治疗目标。治疗师随后收集有关当事人生命中和家庭内发生的重大的生活事件或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1706264359
1706264360 第二个步骤便是排列。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治疗师指导当事人进行家庭系统排列。治疗师决定哪些人需要被排列,然后由当事人选择其他与会的参与者,来分别“代表”其家庭中的人物,包括当事人自己也要由一个其他成员来“代表”。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事人可以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家庭所展现的动力关系。在选定代表之后,当事人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随意地排列代表所站的位置以及所面对的方向,直到他认为该排列符合了自己家庭的现实关系为止。
1706264361
1706264362 第三个步骤是再排列。这一阶段,治疗师会询问各个代表的身体感觉和内心感受。得到代表的反馈之后,治疗师会对代表的位置或方向进行调整,在此期间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对系统产生影响的其他人。这种调整直到处于排列中的每一个代表都有比较良好的心理感受为止。最后,当事人替换代表的位置,自己参与到排列中,体会新的排列所带来的感受。这种排列的工作让当事人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家庭中的动力。当一个新的排列或一个更符合爱的法则的动力关系呈现时,可以给当事人带来身体和情绪上的放松,继而对其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706264363
1706264364 家庭系统排列的效果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它的两个显著的特点为这种方法添上了一抹灵性的色彩。其一,该方法是超越时空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只要对系统动力产生作用,都可以被纳入排列之中,甚至是已经逝世的家庭成员也不例外。其二,之前对当事人及其家庭全然陌生的代表可以感受到他所代表的角色的情绪和想法,并且往往这种感受与真实人物的感觉和想法是很接近的。对此,海灵格说:“我解释不了这种现象,但我看到它们就是如此,并且能应用它。”
[ 上一页 ]  [ :1.7062643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