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70302e+09
1706270302
1706270303 [61] Hiram Bingham,Inca Land,295.
1706270304
1706270305 [62] Alfred Bingham,Explorer,196.
1706270306
1706270307 [63] Hiram Bingham,Inca Land,340.
1706270308
1706270309 [64] Hiram Bingham,Lost City of the Incas(New York:Duell,Sloan and Pearce,1948),third photo insert,2.
1706270310
1706270311
1706270312
1706270313
1706270314 印加帝国的末日 [:1706265525]
1706270315 印加帝国的末日 第十七章 重新发现比尔卡班巴
1706270316
1706270317 “别以为你在丛林里盲目地转转就能找到什么东西,”他[萨沃伊]继续说道,“你找不到的。听听当地的农民说什么。他们知道所有东西的地点。注意他们给的提示,寻找年代久远的道路,跟着这些线索走,它们会把你领到某个地方……但是有一件事:不要相信任何人。”……这大概就是他能给我们的最有帮助的三十秒钟的建议了。[1]
1706270318
1706270319
1706270320
1706270321 ——文森特·李回忆他与吉恩·萨沃伊之间的对话,《被遗忘的比尔卡班巴》,2000年
1706270322
1706270323 当夜幕降临时,大地会前后摇晃,仿佛是想要与光明重新结合在一起。天上的星星像下雨一样从天空中坠落。在他[吉恩·萨沃伊]的梦境中有天使出现在他面前,告诉他要等待上帝给他的信号,两天之后,孩童基督[哈米尔]的墓前,十字架会照亮整个世界。[2]
1706270324
1706270325
1706270326
1706270327 ——吉恩·萨沃伊,丛林探险家兼上帝的信使,《哈米尔:孩童基督》,1976年
1706270328
1706270329 海勒姆·宾厄姆发现马丘比丘五十六年之后,二十九岁的美国人吉恩·萨沃伊(Gene Savoy)来到了秘鲁。他和宾厄姆一样下定决心要寻找到失落城市的遗迹。萨沃伊身高六英尺一英寸,相貌英俊,体格强健,头发是棕色的,梳成背头的样式,特别像电影明星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萨沃伊的生活刚刚跌到了最低谷,他失去了房子和工作,连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于是他来到秘鲁,打算以一名探险家的身份重新开始。
1706270330
1706270331 虽然他的决定看起来不着边际,但事实是在1957年,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探险家,那么秘鲁绝对是最好的选择。海勒姆·宾厄姆的最后一本关于发现马丘比丘的著作《印加人的失落城市》是九年之前出版的,一问世就立即成为畅销书。因为这本书以及其他一些出版物,马丘比丘至此已经成了举世闻名的遗迹。宾厄姆在1948年曾经再次来到秘鲁参加一条公路的落成典礼。通过这条新铺就的公路,数量不断增长的游客们就可以乘坐汽车前往马丘比丘了。
1706270332
1706270333 在1947年,一位名叫托尔·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的挪威探险家驾驶一条名为康提基号(Kon-Tiki)的原始风格的筏船从秘鲁起航前往南太平洋上的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s Islands),希望以此证明古时候的秘鲁文明可能与南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发生过接触。海尔达尔撰写的关于康提基号航行的书籍也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并被翻译成了超过六十种语言。除此之外,海尔达尔为此次航行拍摄的纪录片也荣获了1952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并在全世界的影院里上映。三年之后的1955年,美国探险家、作家维克托·范哈根(Victor von Hagen)出版了一本名为《太阳之路》(Highway of the Sun)的著作,记录了他在全长超过两万五千英里的印加古道上进行探险的过程,并介绍了他在沿途发现的许多遗迹。又过了两年,吉恩·萨沃伊乘坐的飞机在利马降落——他来到了皮萨罗曾经的“国王之城”。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整个世界都在翘首企盼着秘鲁再有什么更加轰动的发现。萨沃伊要做的就是去找到它们。
1706270334
1706270335 与海勒姆·宾厄姆不同的是,萨沃伊并没有什么学位,他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从俄勒冈大学退学了。不过萨沃伊和宾厄姆拥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青年时期都经历过信仰危机:到底要不要抛弃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享乐,全心全意地侍奉上帝?宾厄姆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他的父辈和祖辈都是新教传教士。实际上,宾厄姆在耶鲁大学读本科的时候,真的纠结过自己要不要也做一名传教士。“我受到引领,要重新献身于侍奉我主上帝,”年轻的宾厄姆在给自己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使命就是为基督拯救灵魂……哦,父亲,请为我祈祷圣灵的力量会让我远离所有不义之事。我真心渴望遵从他的旨意。”[3]然而,获得本科学位仅仅六个月之后,宾厄姆遇到了未来会成为他妻子的人。那之后不久,他的人生目标就从拯救人们的灵魂转变为了更加世俗化的追逐名利、地位和财富,等等,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很多,其中一种就是去秘鲁寻找失落城市的遗迹。
1706270336
1706270337 与宾厄姆一样,萨沃伊也曾感受到类似的宗教召唤。他还在上学的时候,曾经产生了一种强烈地想要成为天主教神父的愿望。然而,萨沃伊在大学里的某一门宗教课程中写了一篇角度独特的论文,其中对基督信仰和其他一些宗教进行了对比。结果至少有一位教授将萨沃伊的观点认定为“异端邪说”。年轻大学生的一个神父朋友建议他暂时休学一段时间。萨沃伊于是离开了,之后也再没有回去完成学业。
1706270338
1706270339 在接下来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在几家小报社里做记者和编辑,几乎走遍了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在他逐渐磨炼自己的写作技巧的同时,萨沃伊发现自己对于美洲的原住民文化和当地的考古越来越感兴趣。萨沃伊后来写道:
1706270340
1706270341 我是俄勒冈考古学会的成员,经常会参加周末进行的挖掘活动。经过一天辛苦的搜寻之后,如果能找到几块破碎的骨头或是一些箭头,我们都会感到欣喜若狂。不过我后来厌倦了挖掘活动,而是开始进行考古摄影,这项工作让我有机会到处游历,更符合我的本性。[4]
1706270342
1706270343
1706270344
1706270345 到了1957年,他的婚姻走向终结,他的财务状况也很糟糕,萨沃伊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方向。
1706270346
1706270347 年近三十的我心中充斥着不安定,比起我真正想做的事,完成学业显得索然无味。“为什么不到墨西哥或南美洲去探寻失落的城市,就像你一直渴望的那样?”我这样问自己。作为一名记者和摄影师,也许我可以作为自由职业者写一些配图文章,找一些能够学到考古学、人类学相关知识的工作。我越想越心动,于是下定决心出发。[5]
1706270348
1706270349
1706270350
1706270351 萨沃伊最后来到了利马,他很快就在《秘鲁时报》(Peruvian Times)找到一份兼职,这份报纸是一份英文周刊。接下来萨沃伊又成立了一个名叫安第斯探险家俱乐部的组织,并由他本人担任主席和首席探险家。那之后不久,萨沃伊结识并迎娶了被称为“多利”的埃尔维拉·克拉克·卡瓦达(Elvira “Dolly” Clarke Cabada),她出身于一个有钱有势的秘鲁家庭。1960年,这对夫妇带着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哈米尔(Jamil)在云盖镇(Yungay)定居。这个镇子不大,位于秘鲁中部巍峨的布兰卡山脉脚下。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白色山脉”,它是安第斯山脉的支脉中非常壮观的一条。萨沃伊选择云盖镇定居是因为这里靠近古老的查文文明(Chavin civilization)的中心,这个文明在大约三千年前兴盛过,引起了萨沃伊浓厚的兴趣。几十年前,一位秘鲁考古学家胡利奥·C.特略(Julio C.Tello)提出了一种特立独行的理论。他说查文文明也许并不是如人们传统认为的那样起源于安第斯山脉之上,反而有可能起源于安第斯山脉以东、亚马孙河上游流域的丛林中。这种与主流观点背道而驰的思维令萨沃伊非常着迷。实际上,特略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萨沃伊的整个探险家生涯。
[ 上一页 ]  [ :1.7062703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