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310672
1706310673
1706310674
大萧条时期的失业者
1706310675
1706310676
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样,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加拿大另一次工业高涨的机会。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双倍地可怕,而对加拿大人则标志着经济大萧条的结束。战时的第一批命令就是转入军工生产。联邦政府为了保证同盟国阵线军事物质的供应,统一管理军工生产,于1940年4月新设军火与供应部。在该部的监督下,萧条闲置的工厂被装备成新的制造业部门,转向生产布伦式轻机枪、新型军用飞机、坦克、装甲车以及舰艇。在此期间,一共新建了18类新型军工企业和98个军火工厂,其中包括新的合成橡胶和飞机制造工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只能够生产枪械和炮弹,不能制造重武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能够制造各种武器装备,其中最突出的是飞机和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战争初期,还谈不上有什么规模的飞机制造业,随后便能够生产各种类型的飞机,每年生产400架飞机。至于汽车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奠定了生产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了815 700多辆各种作战车辆,同时也为战后加拿大民用汽车工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1706310677
170631067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加拿大人口为1 100万人,有100百万人在军中服役,还有约占全国1/10的人口即近100万人投入战时生产,因为战时农场、森林和矿山的生产自然也随之大规模扩张。战时共生产了95亿加元的军事产品,有一半运往英国,本国使用30%,其余的产品供应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所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国。
1706310679
1706310680
因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加拿大再次充当了战时盟国的后方军工厂和农场,即使美国1941年参战后,这一地位也丝毫未变。受战争需求的刺激,国内失业现象迅速消失,劳动力甚至出现短缺,战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到1940年)便使加拿大经济重整旗鼓。
1706310681
1706310682
通常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按这一标准,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所未有的经济扩张中,加拿大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时,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6%,农业下降到21%,为战后向领先工业国的转变作了准备,实现了劳雷尔设想的“加拿大世纪”,也最终完成了麦克唐纳的“国家政策”。这时,就是一向否认加拿大工业革命的老派加拿大经济史学家,也承认加拿大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得不到欧洲工业产品供应”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工业主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后期大宗产品论者)则说,在大宗材料生产的基础上加拿大可以实现工业化。
1706310683
1706310684
1706310685
1706310686
1706310688
加拿大通史 六、小麦经济
1706310689
1706310690
自治领国家的创建和扩张遵循了开国总理麦克唐纳“国家政策”的总体思想,以及关于工业化的中央加拿大地区与西部关系的规划:将西部设定为东部市场的经济边缘区,加快中部工业化进程,抵制美国的南北“拉力”,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体系,巩固新生的自治领国家。这代表了东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求西部不仅是东部的市场,而且是“新投资边疆”以及“吸引英国、欧洲移民的农业边疆”。1903年,劳雷尔的财政部长说:“帮助加拿大制造业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富裕惬意的人口填满马尼托巴及西北地区,使其成为东部制造品的消费者。”
1706310691
1706310692
草原的早期开发 作为“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分配西部的所谓“剩余”土地,实际上从1872年颁布《自治领土地法》就开始了。1870年,哈德逊湾公司转让西部土地后,联邦政府预征1/18土地作为学校用地,1/3赠予铁路用地,其余的全部作为移居耕地。任何超过18岁的移居者,交10加元手续费,均可占为居住耕地;作最低限度的开发,居住3年,获得160英亩土地所有权,并对邻近40英亩土地拥有优先购买权。这同美国的居住耕地法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比美国更加优惠,例如,最低年龄不是美国规定的21岁、居住满5年,等等。实际上,这是将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安大略实行的“方格棋盘”开发方法运用于西部开发。
1706310693
1706310694
麦克唐纳本以为这样的优惠条件可以促进西部草原的迅速开发。可是,自治领早期草原农业开发非常缓慢,主要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吸引移民。在19世纪,绝大部分移民停留于半湿地平原(每年降雨量20—30英寸)边界,即西经100度以东的美国地面与加拿大红河谷、阿尔伯塔南部宜耕地区。19世纪70年代初居住耕作土地开放后,只有马尼托巴红河河谷地带因有美国铁路从南方通达的地方才有少量移民。加拿大西部在吸引移民过程中竞争不过美国西部边疆。即便在萨斯喀彻温和阿尔伯塔南部交界的派勒泽三角地带,也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如1883—1884年萨斯喀彻温和阿尔伯塔先后遭遇霜冻和雨灾。这里,只有在雨量充沛的年份才能收获。草原其余降雨低于20英寸的地区,基本上不适宜农耕。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加拿大边疆移民几乎一半分流到了美国的爱荷华、内布拉斯加、堪萨斯和明尼苏达南部4个州。
1706310695
1706310696
西部草原开发最早是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将阿尔伯塔卡尔加里(Calgary)以西的高原开放为畜牧场开始的。这里阳光充足,牧草养分高,因毛皮贸易,草原野牛群已经消失近10年。于是,联邦政府允许草场出租,引进家畜,起伏的高地草场随后迅速变为牧场。在这里,一头优良品种的牛犊值5加元,放养3—4年,价钱翻10倍。这里在1884年向英国出口活畜5.4万头,1900年增加1倍,也出口美国。1880年冷藏船出现后可以出口冻肉,更有利于牧业增产。最初,西部牧场聘用美国工头,19世纪80年代牛仔全部换为加拿大或英国人,他们大多为东部受过专业教育的行家经营者。这非常有利于牧业的科学开发,加快了开发的速度。南部牧场开发持续到1907年,那年严冬冻死了大多数牲畜,牧场主破产,开发势头受挫。
1706310697
1706310698
在阿尔伯塔牧业起步10多年之后,大约1886年前后,美国和加拿大所有宜耕的半湿地绝大部分拓为耕地,逐渐发展起种植业。加拿大自治领政府为促进农业移民加大了激励机制,1878—1896年资助每年增加20万加元,建成了铁路,引进了美国耕作技术,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的农业开发。1896年前后,美国摩门教移民首先到来,带来了灌溉技术,解决了干旱问题,再经过印第安赫德农学家实验站的改进,利用开沟、浅耕和轮作等保墒手段发展了干旱农业生产的新技术。这样,本来不宜农业的草原半酸性土地变为麦田,19世纪90年代西部草原农业形成了规模。加拿大西部终于具有吸引力,许多美国人高价卖掉农场转移到北方。特别重要的是,这些来自边界以南的移民,许多人几十年或十几年前原来就是移往南方的加拿大人。他们现在返回时带着资金、机械以及旱作农业知识,加上相同的文化背景,必然成为成功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3的农业经营者来自边界以南。
1706310699
1706310700
不过,仅靠美国移民满足不了西部大规模开发的需求,还必须从欧洲吸引移民。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两个国际因素有利于从欧洲引进移民,即谷物价格的提高和海洋运费的下降。与殖民地木材贸易兴盛时期模式相类似,小麦繁荣时期的移民也成为运输船返程的压舱物。欧洲移民除了为矿山、制造业和建筑业增加大量的便宜劳动力外,绝大部分去了西部。
1706310701
1706310702
大规模引进欧洲移民开发西部农业是与克里弗德·西夫顿(Clifford Sifton,1861—1929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克里弗德·西夫顿出生于安大略,年轻时随父亲迁移西部。他们父子两人都相信,只有大量移民,才能够将草原开辟成良田,发挥西部的无限潜力。1896年,代表西部利益的西夫顿加入劳雷尔内阁,任内政部长。入阁后,他立即向欧美各地派人宣传《自治领土地法》和移民政策。在欧洲,传统上英国是加拿大移民的主要来源地,1914年以前1/3移民来自英国,既有1902年在萨斯喀彻温建立的巴尔定居区,即巴纳多博士试图赞助孤儿移民而在这里建立的一个小不列颠定居区,也有逃离阶级压迫包括工人在内的下层民众的移居区。在1896年以前,欧洲移民只有少量孟诺派教徒或冰岛人,后来又大批吸引非英语的德国、奥地利以及北欧的移民,还有少量的比利时人和法国人。不过,西夫顿移民开发西部农业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引进“穿羊皮外套者”,即鲁塞尼亚人(Ruthenians)。他们是奥匈帝国的斯拉夫语农民,通称乌克兰人。斯拉夫语农民集中在马尼托巴的多芬、萨斯喀彻温省约克顿(Yorkton)和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Edmonton)附近,一般在独立的移民区定居。
1706310703
1706310704
1706310705
1706310706
1706310707
克里弗德·西夫顿
1706310708
1706310709
西夫顿特别看重的是东欧移民丰富的农业经验、身体强壮以及妻子多产。这一政策措施很成功,移民人口迅速增加,完全改写了19世纪70年代以来移民政策失败的纪录。1901年统计加拿大人口为5 371 315人,下个10年增长34%,达到720万人。草原省人口增加最多最快,增长率为49%,比中央加拿大的40%几乎高10%,不列颠哥伦比亚增长9%,大西洋省只增长3%。到1900年,移民已布满西部草原地区,开垦速度明显加快。1890—1900年,所有地方的耕作面积都增加2倍以上。1911年,草原地区统计人口是1901年的3倍,耕地面积增加5倍。1870—1930年,登记居住耕地60.75万块,其中40.4万块是在1900—1914年分配出去的。
1706310710
1706310711
在1926年机械大批投入以前,草原开发主要依赖移民。而其他有利于西部开发的因素还有:铁路网形成、巴拿马运河航路开通、温哥华成为太平洋海岸运送谷物的海港以及越洋运费降低、1897—1911年联邦资助增至每年75万加元,加上世界小麦需求量增长较快,价格达到空前的每蒲式尔2美元,以及英国公司以农场抵押担保的有价证券投资带来的投资繁荣,等等。加拿大大草原的农业边疆迅速北移。据档案记载,真正的居住耕地在1900年仅占西部可耕地1/15,而到1914年几乎占到90%,这意味着西部开垦即将完毕。至此,草原地区确立了农业经济,为下一步西部的农业革命和小麦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706310712
1706310713
西部农业革命 20世纪初期,加拿大对西部草原现代农业的开发速度加快了。这首先得益于小麦品种的加快改良,成熟期缩短。这时,引进的“红笛”以及1911年培育出的120天成熟的“马奎斯”品种,使小麦栽种边界北移几千英里,到达皮斯河。现代农业的开发要求使用大型高效的机械,实行机械化的农场规模经营。这样就形成了与安大略和魁北克的小农场迥异的大农场农业。梅西—哈里斯农机公司(Massey-Harris Company Limited)以及美国农机公司提供的先进农业机械,先是冷钢犁,继而机械收割机,以及蒸汽脱粒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开始使用内燃拖拉机。梅西—莫里斯农机不断改进,有“国家政策”所定25%关税的价格保护,很快排挤了美国的廉价农机。1926—1931年,拖拉机由5万台增至8.2万台,收割机从零增加到9 000台,卡车由6 000辆增到2.2万辆。这样,经过90年代中期以来30多年的发展,机械化装备和育种技术革命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加拿大大草原农业。
1706310714
1706310715
加拿大西部农业革命既不同于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代表的东部的农业革命,也不同于英国18世纪的农业革命。后两者特别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农业革命,开始于工业革命之前,从市场和劳动力的供给乃至技术上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先期条件。加拿大大草原机械化大农场的农业革命发生在工业化之后,是依靠先期完成工业化的中央加拿大地区制造业提供的大批先进农业机械进行的。而劳动力则是依赖于欧美移民,不像英国是圈地运动中破产的自耕农。而且,移民在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草原农业实现机械化之后,也是如此。到1921年,西部农场雇佣110.7万人,占全国劳动力市场的37%,超过任何其他部门,如制造业雇佣52.6万人,占19%。另外,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如干旱农业技术)也来自国外。这是加拿大西部农业革命的特点,也是农业革命能够很快完成的基础。
1706310716
1706310717
1900—1914年是西部草原开垦最快的10年,小麦产量的增长与草原开垦的速度齐头并进。在1901—1913年小麦产量增长最快的12年中,产量从不足5 600万蒲式耳增至2.24亿蒲式耳,出口增长600%。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欧洲需求减少,积存增加,但1920年又因欧洲市场份额恢复而增长到2.79亿加元。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洲国家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农场主,加上1928—1929年苏联重新出口小麦,加拿大小麦的海外市场暂时收缩。1929年又反弹,小麦出口增长到5亿加元,是1920年的将近1倍,约占世界小麦出口量的50%。至此,加拿大确实成为世界的面包篮子。
1706310718
1706310719
小麦经济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经济繁荣是人口增加的原因,也是人口增长的结果。1921年加拿大全国880万人,净移入人口超常地超过100多万人。这100多万劳动力不仅是小麦经济繁荣和工业化的动力,也是东部工业品可观的消费市场,或使市场扩容到庞大规模。3项“国家政策”中的2项(市场和移民扩大)一并得到实现。加上机械化大农场对农业机器的庞大需求,同英国18世纪农业革命一样,加拿大西部农业革命反过来推动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1706310720
1706310721
国家政策的第三项即铁路建设,更能体现加拿大西部农业革命促进工业化的特殊作用。这是加拿大不同于英国的特点。几乎与草原土地大规模开发同步开始的(1890年)第二次铁路扩张潮,因西部农业革命而加快。一位早期加拿大历史学家说:“在加拿大历史上,铁路与人口的关系,往往如同鸡与蛋的关系,互为因果。只有假定在人流增长而产生交通运输量的情况下,才会在移民定居之前修建一条铁路。”与19世纪70年代第一条太平洋铁路不同,19世纪90年代扩建的几条铁路直接服务于移民和小麦运输。无论是苏必利尔湖以西的北方铁路、第二条大干线太平洋铁路或北延的众多支线,还是马尼托巴省联合萨斯喀彻温省在20世纪20年代初修建的到哈德逊湾西岸穆索尼和丘吉尔港的铁路,都是为了增加小麦运输量。这样,西部的铁路很快形成网络。实际上,加拿大现有铁路绝大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1901—1914年,铁路里程由4 100英里增至1.16万英里,1920年达到63万公里。
[
上一页 ]
[ :1.7063106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