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319256e+09
1706319256 守军原以为他们已经协商好了安全通行的协议,然而他们却被关押起来,原因是拜巴尔宣称他们因试图携带藏匿的武器离开而违反了协议。很明显,在十字军时代,穆斯林对各大军事修会深恶痛绝。圣殿骑士团的士兵们被押往附近的一座小山,那里是他们之前处决穆斯林囚徒的地方,然后全部1500人都被斩首。根据基督徒编年史家的记载,他们的遗体被留在那里作为一个冷酷的警告:“他在这些遗体周围建起一道围墙,他们的遗骨和头颅也许仍然能被看见。”[19] 只有两个人幸存:一个会说阿拉伯语的亚美尼亚人,正是他参与谈判达成了协议(也有可能是他与敌人串通导致了圣殿骑士们的悲惨命运);另一个被送往阿卡作为人证,告诉那里的人们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拜巴尔进行的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如果对方不肯无条件投降,就不留活口。与之前那些失陷后即被摧毁的沿海要塞的命运不同,拜巴尔分兵驻守采法特城堡并且对其加以改建,以守护通往叙利亚的道路。
1706319257
1706319258 1268年,拜巴尔的战役再度打响,使用的是同样的战术和动员方式。3月,他攻击了雅法,这座城市在其城主于1266年去世后变得脆弱不堪,陷入了灰飞烟灭的命运。4月,这回轮到了圣殿骑士团位于博福尔(Beaufort)的城堡,这座城堡位于黎巴嫩南部的一个悬崖之上。两场战斗之间还穿插着对的黎波里和阿卡的袭扰。这些战役中的每一场不仅扫除了大量的防御建筑,还诱使其他的小堡垒自愿投降,随之而来的还有妥协让步、绥靖进贡以及包含对其居民或守军日益不利的条款中的新条约。
1706319259
1706319260 但是拜巴尔最猛烈的怒火还是倾泻在了安条克,其统治者博希蒙德六世与蒙古人结盟的旧账仍旧让他耿耿于怀。苏丹包围了这座人口密集的大城,其宽阔的外围大部分都有城墙保护。他要求全体居民每年都要上缴一个第纳尔(dinar)[20] 的人头税——这是一笔巨款,但还没有超出他们当年上缴给蒙古人的金额。考虑到其防守面极为宽广而守军人数却不充裕的劣势,安条克对这一要求的拒绝显得很不明智。拜巴尔下达了最后通牒。守军没有回应。1268年5月15日,他的军队突破城墙,攻占了这座城市。苏丹下令关闭所有城门以确保无人逃脱,然后便纵兵屠城并将其洗劫一空。成千上万的人被困在城里。没有被杀的人沦为奴隶,而这座城市的财富为他的战士们带来了丰厚的战利品。军队里的每个士兵都被赐予了一个奴隶;奴隶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奴隶价格也大幅下降。然后,大部分城区被付之一炬。
1706319261
1706319262
1706319263
1706319264
1706319265 令人望而生畏的拜巴尔在他的帐篷里接见一位访客。从背景里,可以看得到他的军队长矛如林,军旗招展
1706319266
1706319267 安条克,一座在《圣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在十字军的记忆中具有标志性的地位。它曾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通向圣地的门户。在历时八个月的岁月里浴血奋战,在胜算概率很小的情况下苦守初心,十字军最终近乎奇迹般地占领了安条克,为夺取耶路撒冷铺平了道路。但它仅仅支撑了一天就失陷于拜巴尔之手。这次沦陷之后,安条克再未恢复过往日的荣光。随着它的失守,圣殿骑士团的前哨据点也被一一抛弃,只留下了位于拉塔基亚(Latakia)的一个沿海小港。法兰克人在叙利亚的势力土崩瓦解。
1706319268
1706319269 博希蒙德六世在洗劫之日恰好离开了自己的首都,他后来收到拜巴尔的一封来信,祝贺他苟全性命。信中极尽嘲讽之能事,夹杂着恐吓与炫耀之词,勾勒出一幅幅末世劫难降临在异教徒身上的图像:
1706319270
1706319271 我们在斋月的第四个星期六(5月19日)的第四个时辰,用刀剑夺取了这座城市。所有你精心挑选用来守卫和保护这座城市的人都被我们杀死了……你可以看见你的骑兵被扔在马的两腿之间(遭受胯下之辱),房屋在烧杀抢掠的淫威下呻吟……你的财产以百公斤(qintar) [21] 计,你的女人们以四人一组被卖到市场,然后从你自己的财产里出钱,以一个第纳尔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手。
1706319272
1706319273 如果看到你的教堂里十字架被破坏得支离破碎,伪经被撕剥得书页尽散,宗主教们的坟墓被盗抢得惨不忍睹,圣殿被你的穆斯林敌人践踏蹂躏;如果看到圣坛上被宰杀献祭的修士、牧师和执事……如果看到火海在你的城堡中燃烧蔓延,死者的躯壳被尘世的烈焰吞噬,你的宫殿楼宇在变换形状,……教堂……摇摇欲坠,最终坍缩成一片废墟——如果你把这些一一收入眼中,你应该会说:“我要是一抔尘土就好了。”……
1706319274
1706319275 那么,这封信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帝恩赐给你的性命苟全了,你的阳寿也得以延长了,因为此时你不在安条克……苟且偷生之徒看到死者时会庆幸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全。也许你对过去亏欠上苍的顺服和奉献有所弥补,上帝可能是看在这个分上准许你晚点儿上路……既然没有人逃出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我们只好代劳。 [22]
1706319276
1706319277 到了13世纪60年代末,拜巴尔可以暂停一下他的战役行动了。马穆鲁克的黄色旗帜在一座又一座被攻占的城堡上空升起,但是这些胜利也来之不易。无论是冰冷雨天还是夏日酷暑,苏丹仍然一往无前,将自己的战役进行到底。1268年,在初春的大雪中翻越黎巴嫩群山时,据记载,他的军队“除了雪之外再也找不到别的(食物),他们不光自己吃雪,喂给自己坐骑的也是雪”。[23] 拜巴尔后来向其恨之入骨的博希蒙德六世吹嘘说,没有一处十字军堡垒能让他无法部署围城炮兵,没有一个季节能让他无法进行作战。他描述了1271年为进攻黎巴嫩北部由十字军把守的阿克尔(Akkar)城堡时是如何作战的:
1706319278
1706319279 我们将投石机运过高山,那里的地势险峻到飞鸟都认为难以筑巢;我们在拖拽这些器械时是如此小心,在一片泥泞中艰难行进,在大雨滂沱中奋力跋涉;我们将投石机设立在连蚂蚁路过都要打滑的位置;我们深入峡谷,如果阳光能够穿透出层层积云散射出一线光芒的话,那么视野之内除了悬崖峭壁之外无路可走。 [24]
1706319280
1706319281 尽管有所夸张,但围城战绝非易与之事,而是一个漫长而又可怕的过程,即便是埃及狮王对此也小心翼翼——他从来没有尝试过将攻城部队拖到阿卡城墙下。在伊斯兰世界几近崩溃之后,他的战役在很大程度上是防御性的。一次只挑拣出一个敌人捶打是有必要的,最重要的是避免引起蒙古人与基督徒之间形成协调一致的同盟,或刺激欧洲发起一次新的大规模十字军东征。
1706319282
1706319283 1269年7月,拜巴尔前往麦加朝圣,他对此行严格保密,确保埃米尔中的异己分子不会发生叛乱。精心策划的行程安排隐瞒了他的离开,对外放出的风声是他去狩猎了。他的机密信使继续送信;他的回信也正常送出,如同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当他在8月底从麦加返回时,他毫无预兆地出现在大马士革,然后是阿勒颇。他的目的是让他的省区总督们时刻处于一种忐忑不安的恭顺状态中,意识到他一直在监视着他们,并且随时会出人意料地下令要他们汇报政务。
1706319284
1706319285 [1] 原文为maydan,但查无此词,疑为maidan(广场、空地的意思)的误写,在此根据语境将其译为“练兵场”。
1706319286
1706319287 [2] Thorau,Peter. The Lion of Egypt ,London,1992,p.105.
1706319288
1706319289 [3] Hillenbrand,Carol. The Crusades:Islamic Perspectives ,Edinburgh,1999,p.237.
1706319290
1706319291 [4] 在基督教典籍中指天使加百列奉告圣母玛利亚她将诞下圣子耶稣一事。
1706319292
1706319293 [5]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58.
1706319294
1706319295 [6] 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重要的中世纪城堡之一,被评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在叙利亚战争中虽被多枚炮弹、炸弹直接命中,但主结构并未遭受严重破坏。
1706319296
1706319297 [7]Les Gestes des Chiprois,in Recueil des histoires des croisades:Documents arménians ,vol. 2,Paris,1906,p.756.
1706319298
1706319299 [8] 司厩长的官职起源于罗马帝国,最初是管理马匹的官员,后来在中世纪欧洲演变成负责国王的军械保管及维护的官员,再后来变为军队的重要指挥官甚至总司令。这与中国古代的官职“司马”演变历程类似。
1706319300
1706319301 [9] Amitai-Preiss,Reuven.‘The Conquest of Arsuf by Baybars:Political and Military Aspects’,Mamlūk Studies Review ,vol.9,no.1,2005,p.68.
1706319302
1706319303 [10]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70.
1706319304
1706319305 [11] Amitai-Preiss,Reuven.‘The Conquest of Arsuf by Baybars:Political and Military Aspects’,Mamlūk Studies Review ,vol.9,no.1,2005,p.73.
[ 上一页 ]  [ :1.7063192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