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319306
1706319307
[12]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75.
1706319308
1706319309
[13]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p.77-8.
1706319310
1706319311
[14]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78.
1706319312
1706319313
[15] 指的是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
1706319314
1706319315
[16] Hillenbrand,Carol. The Crusades:Islamic Perspectives ,Edinburgh,1999,p.230.
1706319316
1706319317
[17] Hillenbrand,Carol. The Crusades:Islamic Perspectives ,Edinburgh,1999,p.231.
1706319318
1706319319
[18]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p.89-90.
1706319320
1706319321
[19]Les Gestes des Chiprois,in Recueil des histoires des croisades:Documents arménians ,vol. 2,Paris,1906,p.764
1706319322
1706319323
[20] 源于罗马帝国的一种被称为Denarius的银币,随后其演变为金币的含义。
1706319324
1706319325
[21] 原文qintar疑为quintal(公担,公制重量单位,相当于100公斤)的变体。
1706319326
1706319327
[22]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p.123-5.
1706319328
1706319329
[23]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116.
1706319330
1706319331
[24] Ibn al-Furat. Ayyubids,Mamlukes and Crusaders ,trans. U. and M.C.Lyons,Cambridge,1971,p.148.
1706319332
1706319333
1706319334
1706319335
1706319337
诅咒之塔:阿卡之战与十字军运动的终结 第五章 小犬吠獒
1706319338
1706319339
1270—1288年
1706319340
1706319341
1706319342
1706319343
1706319344
待到拜巴尔于1269年启程前去朝圣(Hajj)的时候,他已经沉重打击了十字军国家,把它们的城堡一个接一个地拔掉,剥夺它们的财政收入和作物收成,破坏它们的农业腹地,使它们愈发依赖来自西方的资源。海外之地的贵族世家派系间的纷争以及意大利商人群体间的不和依然无止无休。很多人对最终崩溃的可能性视而不见,但对于那些意识到政治和军事现实的人来说,他们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那些富有的军事修会因为要守护基督教的立足点而承受着日益沉重的负担,他们对于这种前景至少是持比较现实的态度。早在1261年,“如果王国沦陷”[1] 这种不吉利的限定语已经开始出现在他们关于财产和土地的契约中。
1706319345
1706319346
热那亚人在圣萨巴斯之战后被驱逐出阿卡,这进一步削弱了这座城市作为贸易中心的地位,而蒙古人的闯入使得商队路线改道至更远的北方。它作为地中海世界里最富庶城市的光辉日子似乎就要到头了。阿卡城内官方权威的解体以及耶路撒冷王国内部的派系争斗,阻碍了这座城市对不断恶化的局势采取任何步调一致的应对措施。到了13世纪60年代中期,阿卡城内唯一拥有真正领导力的人是有着耶路撒冷宗主教头衔的阿卡主教,他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精神领袖,实际上也是它的临时领主。教皇授予宗主教管辖王国事务的无限权力——只要所有公民和派系都服从教皇权威的话。作为实际上的国家元首,他被授权去处理争辩不休的各个军事修会,拨款给部队并支出资金去修复要塞,制造用于战争的器械和交换俘虏。正是宗主教注定要在阿卡的终极危机中成为领导人物。
1706319347
1706319348
人们对拜巴尔终将带来灭顶之灾的警觉也开始渗透回欧洲。尽管教廷与霍亨施陶芬家族斗得难解难分,圣地日益严重的危机却不可避免,但内政足够稳定、能响应新的十字军号召的国家只有英格兰和法兰西。教皇的积极性断断续续,但全盘皆输的可能性还是促使克雷芒四世(Clement Ⅳ)筹集资金并发出了组建新十字军的号召。法兰西的国王们与他们讲法语的邻居——英格兰的历代国王(他们在法兰西也有土地)——之间的角力,形成了不断延续的十字军冒险的背景故事。双方都深受起源于法兰西的十字军传统的熏陶,但是狮心王理查与法兰西国王腓力·奥古斯都之间的相互猜忌,使得十字军在1191年对阿卡的围攻战受到不利影响。当路易九世在1249年向尼罗河发起命途多舛的十字军东征时,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本已发誓前去参战,却未能成行,结果大失脸面;更严重的是,他违背了自己的神圣誓言。现在,本就对曼苏拉之败耿耿于怀并沉迷于耶路撒冷的金色梦想之中而无法自拔的亨利三世再次响应了号召。如果英格兰王室第二次未能履行承诺的话,其尴尬必将加倍。
1706319349
1706319350
响应号召的是亨利三世的长子——爱德华。这位英格兰王子已年近三十,金发碧眼,风度翩翩。他的绰号是“长腿”:以6英尺2英寸的身高笑傲当世,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多数男人的身高还不到5英尺6英寸。而且他作为一名战士深谙骑士的侠义之道,并且在各类骑士比武大赛和模拟战斗中磨炼了自己的作战技巧。他的血液里沸腾着在圣地成就一番英雄事业的渴望——自从孩提时起他就对十字军的故事耳熟能详。狮心王理查是他的叔祖父;另外一位十字军战士康沃尔伯爵理查,是他的叔叔。他还将曾追随路易在曼苏拉作战的老一辈法国骑士们招纳到自己的侍从队伍。
1706319351
1706319352
爱德华也很早就积累了第一手的战争经验。他曾率领父王的军队在1265年的伊夫舍姆(Evesham)之战中与叛军头子西蒙·德·蒙福尔(Simon de Montfort)交手,在这场战斗中交战双方都将十字架标识缝到他们的外衣上。爱德华胜出,但他没有向企图投降的叛军贵族们索要赎金,而是在战场上将他们就地正法。在修道院和教堂里寻求庇护的人都被砍倒在祭坛上。此事被称作“伊夫舍姆谋杀案”[2] ——史无前例地违反了侠义之道。爱德华和他的骑士们可能感觉他们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参加十字军东征不仅是一场骑士的行侠仗义,更是对已有罪过的自我救赎。
1706319353
1706319354
1268年6月,在一场精心安排的仪式上,教皇派出的红衣主教在北安普敦(Northampton)的圣墓(Holy Sepulchre)大教堂布道,号召仁人志士参加十字军东征,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这座教堂是由一位参加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骑士仿照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建成的。当日,爱德华和他的弟弟埃德蒙(Edmund)一同宣誓参加十字军,与他们一道起誓的还有数百位其他贵族及其追随者。在人群里有两位骑士注定将会在阿卡的命运中发挥领导作用。奥顿·德·格朗松(Othon de Grandson)时年30岁,仅比爱德华年长一岁,而且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格朗松出身于瑞士萨伏伊(Savoy)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而且他同样与十字军渊源颇深:他的祖父就是在圣地离世的。他为人可靠、英勇无畏且多才多艺,既是一名战士又是一位技巧娴熟的外交家,注定要为英格兰王室长年效力。他参加了爱德华在内战中的各大战役并且因功受封骑士爵位和土地。另外一位骑士让·德·格拉伊(Jean de Grailly)也来自萨伏依,更为年长一些,是爱德华的谋臣之一;他也因可靠的服务受到了王子的封赏。
1706319355
[
上一页 ]
[ :1.7063193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