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355218e+09
1706355218
1706355219 [60] Colin R. Coote,The Other Club,London:Sidgwick & Jackson,1971,p.89.
1706355220
1706355221 [61] Kenneth Young,The Diaries of Sir Robert Bruce Lockhart,Vol. 1,1915-1939,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75,p.156.
1706355222
1706355223 [62] John Charmley,Duff Cooper,London:Weidenfeld & Nicolson,1986,p.97.
1706355224
1706355225 [63] Duff Cooper,Old Men Forget:An Autobiography of Duff Cooper,London:Century,1986,p.204.
1706355226
1706355227 [64] John Charmley,Duff Cooper,London:Weidenfeld & Nicolson,1986,pp.108-109.
1706355228
1706355229 [65] Duff Cooper,Old Men Forget:An Autobiography of Duff Cooper,London:Century,1986,p.9.
1706355230
1706355231 [66] John Charmley,Duff Cooper,London:Weidenfeld & Nicolson,1986,p.124.
1706355232
1706355233 [67] John Charmley,Duff Cooper,London:Weidenfeld & Nicolson,1986,p.124.
1706355234
1706355235 [68] Bonham Carter Notebook,“The Thirties,” Bonham Carter Papers.
1706355236
1706355237 [69] Colin R. Coote,The Other Club,London:Sidgwick & Jackson,1971,p.91.
1706355238
1706355239 [70] Colin R. Coote,A Companion of Honour:The Story of Walter Elliot,London:Collins,1965,p.174.
1706355240
1706355241
1706355242
1706355243
1706355244 至暗时刻的反抗:辅佐丘吉尔并拯救英国的年轻人 [:1706353173]
1706355245 至暗时刻的反抗:辅佐丘吉尔并拯救英国的年轻人 第八章 “可怕、纯粹和空前的耻辱”
1706355246
1706355247 显然,别人俱乐部的成员们是少数对慕尼黑事件感到失望的人。大多数英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歇斯底里地流露出如释重负和感恩之情。报纸对张伯伦大加赞赏,帮助营造了欢腾的气氛。《每日快报》的头版上赫然印着“和平”一词。[1]《泰晤士报》对首相的评价是:“从战场上凯旋的征服者中,没有一个戴着比他更高贵的桂冠归来。”[2]《星期日快报》的八卦专栏作家卡斯特罗斯勋爵欣喜若狂:“多亏了张伯伦,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活了下来。我也活了下来。”[3]
1706355248
1706355249 那些试图在报道中加入警告语的记者,得到的回应是文章被大量修改,内容甚至变得更糟。一篇标题为《从马德里到慕尼黑》(From Madrid to Munich)的文章,概述了希特勒征服他国的过程,被报纸的董事长从《新闻纪事报》中删除。他说既然张伯伦“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那么我们必须小心”[4]。弗农·巴特利特的文章令人震惊,[5]他作为《新闻纪事报》的记者报道了慕尼黑会议,巴特利特写道,会议的结果表明各国对希特勒的彻底投降。《新闻纪事报》的负责人说,巴特利特的报道太令人沮丧了。
1706355250
1706355251 甚至许多相信张伯伦背叛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人,也忍不住分享了这份喜悦,其中就包括工党报纸《每日先驱报》的反绥靖政策的编辑弗朗西斯·威廉姆斯。威廉姆斯后来写道:“理智上,人们知道,试图安抚希特勒只会让我们陷入更糟糕的境地。一个人可以凭自己的意志感到,即使停止绥靖意味着战争,也比不断撤退要好……但与此同时,人们在情感上拒绝接受这种逻辑为最终的结局。情感……要求人们停止抽象地思考战争,而要思考战争对所有成人和孩子的影响。”威廉姆斯的脑海中浮现出小女儿倒立和儿子骑自行车的画面,他得出结论:“这种事和其他成百上千的事——介于智慧和意志之间——让人们为了避免战争,愿意做任何事。”
1706355252
1706355253 1938年9月30日下午,张伯伦乘坐飞机从慕尼黑返回时,在赫斯顿机场,数千名激动不已的民众站在暴雨中,挥舞着报纸和英国国旗,等着迎接被他们视为世界救世主的人。当首相举着他标志性的雨伞走出飞机时,人群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想和张伯伦握手,几十名骑在马上的警察费了好大劲才把汹涌的人群压住。
1706355254
1706355255 从赫斯顿出发,张伯伦被汽车迅速送往白金汉宫,在那里乔治国王和伊丽莎白王后等着向他表示祝贺。透过雨痕斑驳的车窗,张伯伦望向窗外,成千上万的英国人站在街道两旁,他们欢呼雀跃,挥舞着旗帜,其中一些人兴高采烈地跳上汽车的踏板,砰砰地敲打着车窗。在宫殿里还有一大群人在等待,当张伯伦和妻子与面带微笑的国王和王后一起走到王宫的阳台上时,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这是史无前例的,也是执政君主第一次允许一个平民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得到认可。保守党议员爱德华·格里格(Edward Grigg)表示,这也是“20世纪主权国家所犯的最大的宪法错误”[6]。乔治六世和张伯伦一起出现在阳台上,公开表明自己支持首相的政策,是对君主立宪制中君主政治公正性的违背。
1706355256
1706355257 但那天很少有人想到这些问题。张伯伦继续他的凯旋游行,最后回到唐宁街,数百人挤满了那里,他们已经在雨中等了几个小时。在首相官邸的街对面,外交次大臣助理、强烈反对绥靖政策的奥姆·萨金特(Orme Sargent)在外交部一楼的阳台上注视着人群。他转向一位同事,尖刻地说:“你可能认为我们赢得了一场重大胜利,而不是背叛了一个小国。”[7]
1706355258
1706355259 达夫·库珀站在唐宁街10号的大厅里,望着外面的人群,在想同样的事情。他从海军部大楼走了一小段路,来到首相官邸,穿过密集的人群,“在我无法分享的幸福中感到非常孤独”[8]。库珀度过了一个不安的夜晚,他在考虑自己该怎么做。他喜欢担任第一海军大臣。“在政府担任的各种职务中,”他后来说,“第一海军大臣是最让我开心的一个。”[9]这份工作的薪水相当可观,库珀没有多少钱,因而对此非常感激。这个职位还有两个极好的附带福利:一是他和妻子可以住在伦敦最豪华的住宅之一——海军部大楼里;二是可以使用美丽的海军游艇“女巫”号,这艘游艇上有100多名船员。如果他辞职,将失去这一切。此外,他还会因为在关系密切的世界里犯下重大的罪过而感到内疚:对他的政党和首相不忠。
1706355260
1706355261 作为对群众欢呼的回应,张伯伦唱起了《因为他是一个快乐的好人》(For He’s a Jolly Good Fellow),随即消失在唐宁街10号。当喊声、掌声和歌声没有停止的迹象时,张伯伦出现在楼上一扇开着的窗户前,手里拿着一张纸。奥姆·萨金特在办公室的阳台上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对同事说:“只要他不说‘荣誉与和平’,我什么都能忍受。”[10]
1706355262
1706355263 在张伯伦与希特勒最后一次会面时,他要求希特勒签署一份文件,表明“我们两国人民希望永远不再彼此交战”。他挥舞着那张纸,上面有他和希特勒的签名,向欢呼的人群宣布,他从德国带回了“承载着荣誉的和平”[11]。“我相信,”张伯伦补充道,“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伴随着人群的欢呼声,萨金特转身,大步走进办公室,砰的一声关上身后的落地双扇玻璃门。
1706355264
1706355265 达夫·库珀终于下定了决心。“我无法忍受的是‘承载着荣誉的和平’。”库珀后来对朋友们说,“如果张伯伦从慕尼黑回来,对我说‘和平附带着可怕的、纯粹的、空前的耻辱’,也许我会留下来。但他说‘承载着荣誉的和平’!”[12]几分钟后,在讨论《慕尼黑协定》的内阁会议上,库珀辞职了。他说,张伯伦“很高兴能摆脱我,就像我决心要离开一样”[13]。
1706355266
1706355267 听到这个消息后,库珀的一个熟人评论道:“这是最值得尊敬的行为。戴安娜是不会满意的,她不愿意放弃海军部的房子和游艇。”[14]真让这个熟人说中了。戴安娜对库珀的这个决定很不满。她很喜欢自己乘坐“女巫”号频繁旅行,她和丈夫一样喜欢海军部大楼的房子。事实上,她还张罗了一次大规模的室内装修。但一如既往,戴安娜首先忠诚于她的丈夫。他们的婚姻虽然复杂,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尽管经常被库珀的小过失激怒,包括他沉迷女色和醉心赌博,但戴安娜从未对他失去信心。戴安娜支持库珀辞职,就像支持他做的大多数事情一样。
[ 上一页 ]  [ :1.7063552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