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391182
1706391183
然而,农民无力改善这种情形,他们在新国会中表达出的不平很少有成效。他们因为没有政治组织能力而付出极高的代价。尽管有压倒性的人数,却在政治上受到忽视。其他的团体通过主顾关系的网络拉拢他们,国家则动用宪兵、教师和税吏监视乡村。结果独立成了巴尔干农民的最后胜利。20世纪20年代的土地改革或许可说是一次农民的成功,它反映出巴尔干政客们的恐惧:若不收买农民,可能就无法防止革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颠覆社会。只是单单凭土地改革不能保证农民的生计。事实上,到了20世纪30年代,土地较以前更四分五裂,土地持有形式更没有效率。农民在政治上的胜利导致他们在经济上一败涂地。逃离家乡是很无情,但能阻挡他们的也只有难行的泥路和茫茫的前途。
1706391184
1706391185
更深沉的问题是,当这些新巴尔干国家面对人口和经济困境时,农民的价值观却无法提供任何解决之道。小农地根本无法创造足够的财富来满足崇尚消费的新社会,即使在丰年也一样。乡村缺乏电影院、镜子、留声机以及其他迷惑年轻人心智的娱乐设备。20世纪30年代,克罗地亚的农村少女们“叽叽喳喳谈论着化妆、新奇的皮鞋和高跟鞋”。她们告诉游客说宁可要更美的衣裳,不要更好的食物,因为“没有人能看见我吃了什么,但所有人都说得出我穿什么衣服”。但经济萧条使她们得不到新衣,也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几乎所有农作物价格下跌,农民陷入了负债。当时的经济学家估计,在接近3000万的乡村劳动人口中,有600万到800万的人没有真正的工作,原因是“人口压力、贫穷与缺乏工业的恶性循环”。45
1706391186
1706391187
在战争岁月中,农民终于能报复镇民:20世纪40年代曾有一段时间,粮食生产者再度掌控了经济活动。但当和平重返,政治活动和创造财富的场所又回到了城市。1974年,历史学家斯蒂芬·朗西曼曾悲叹,巴尔干的现代“特大都会”为他在半世纪前初次造访的寂静小城带来了公寓高楼、交通阻塞和空气污染。山上不再像两个世纪前一样提供一种公众生活的选择,森林被摧毁后已无法再生。品都斯山上的乡村人口由19世纪的数千人减少到今天的几百人。这些地方只能依靠观光事业和移民汇款来继续生存。以前人们由山上搬到平原,现在更进一步搬进城镇。50年内,保加利亚土地上的劳动人口由80%降到37%,南斯拉夫则由78%降到29%,罗马尼亚从77%减为29%。所以,现在面对巴尔干半岛,我们不再讨论它的农民社会了,而是讨论后来的新社会形态。46
1706391188
1706391189
[1]加莱(Calais),法国海港,濒临多佛海峡。——译者注
1706391190
1706391191
[2]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克罗地亚最大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位于亚得里亚海滨、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半岛上。——译者注
1706391192
1706391193
[3]雨影(rain shadow),山脊背风面的少雨区。——译者注
1706391194
1706391195
[4]科孚岛(Corfu),希腊西海岸爱奥尼亚群岛北端的岛屿。——译者注
1706391196
1706391197
[5]基克拉泽斯群岛(the Cyclades),在爱琴海南部,属希腊。——译者注
1706391198
1706391199
[6]洛多皮山脉(Rhodope),绵亘于保加利亚西南和希腊东北的山脉,是保加利亚中部与爱琴海地区之间的主要气候分界线。——译者注
1706391200
1706391201
[7]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Brest-Litovsk),白俄罗斯城市布列斯特的旧称。——译者注
1706391202
1706391203
[8]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苏联靠近罗马尼亚的边境地区,大部分属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土耳其和俄国曾长期争夺此地。——译者注
1706391204
1706391205
[9]萨洛尼卡(Salonika),希腊北部萨洛尼卡区首府和海港,希腊第二大城市。——译者注
1706391206
1706391207
[10]蒙塔古夫人(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1689—1762),英国女作家,曾随身为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丈夫于1716年到东方殖民地任职,开当时女性旅游风气之先。——译者注
1706391208
1706391209
[11]奥吉尔·德布斯贝克(Ogier de Busbecq,1522—1592),哈布斯堡王朝斐迪南一世派往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将中东许多植物引进欧洲。——译者注
1706391210
1706391211
[12]帕夏(Pasha),土耳其高级官员的尊称,置于姓名后。——译者注
1706391212
1706391213
[13]低地国家(Low Countries),指西欧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译者注
1706391214
1706391215
[14]拉古萨(Ragusa),克罗地亚城市杜布罗夫尼克之旧称。——译者注
1706391216
1706391217
[15]威廉·利思戈(William Lithgow,1582—1645),英国旅人,宣称其一生徒步走过36000英里,著有多部游记。——译者注
1706391218
1706391219
[16]托马斯·罗爵士(Sir Thomas Roe,1581—1644),英国外交官,1621年被派往奥斯曼任大使。——译者注
1706391220
1706391221
[17]黎凡特(Levant),地中海东岸希腊以西至埃及沿海地域的旧称。——译者注
1706391222
1706391223
[18]格列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即现行的公历。——译者注
1706391224
1706391225
[19]瓦拉基人(Vlach),巴尔干一带零散分布、讲罗曼土语的民族。——译者注
1706391226
1706391227
[20]杂住盖(Zadruga),家长制家庭公社,包括几个或十几个在血缘、经济、土地上有联系的家庭。——译者注
1706391228
1706391229
[21]迪米屈厄斯·坎特米尔(Dimitrius Cantemir,1673—1723),摩尔达维亚亲王、学者,逃离土耳其领主而奔往俄罗斯,撰有关于摩尔达维亚之著作。——译者注
1706391230
1706391231
[22]维齐尔(Vezir/Vizier),阿拉伯语“辅助”之意,大维齐尔即指首相。——译者注
[
上一页 ]
[ :1.7063911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