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40127e+09
1706440127
1706440128
1706440129 ②  Migne, M.P.L., 143, Col. 777 begins.
1706440130
1706440131
1706440132
1706440133 ③  Chalandon.
1706440134
1706440135
1706440136
1706440137 ④  Gibbon, ch. LVI.
1706440138
1706440139
1706440140
1706440141 ⑤  已经在本书第91页征引过。
1706440142
1706440143
1706440144
1706440145 ⑥  William of Apulia, Ⅱ, 80 ff.
1706440146
1706440147
1706440148
1706440149 ⑦  Ⅲ, 38.
1706440150
1706440151
1706440152
1706440153 ⑧  随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有关利奥的谣言,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它。谣言说,利奥和他的两位前任一样受到了本笃九世的慢性毒药之害。这样的谣言差不多等于教皇去世后的条件反射。该假说的主要拥护者枢机主教本诺(Benno)之所以选择相信,是因为他想谴责无可救药的本笃在13年内谋杀了6位教皇。
1706440154
1706440155
1706440156
1706440157 ⑨  1英尺约合30.48厘米。——译者注
1706440158
1706440159
1706440160
1706440161
1706440162 征服,1016-1130(西西里的诺曼王朝Ⅰ) [:1706439247]
1706440163 征服,1016-1130(西西里的诺曼王朝Ⅰ) 8 分裂
1706440164
1706440165 兹列举以下人员:米哈伊尔,是个刚改信的、虚假的牧首,只是因为怕死才假装养成修士的习惯,如今已因为滔天罪行而声名狼藉;利奥,也就是所谓的奥赫里德主教;君士坦丁,即米哈伊尔的秘书长,他公开将拉丁礼踩在脚下;追随上述三人,行错误之事而妄尊自大之人。以上人等,除非忏悔,否则主必诅咒他们,如同买卖圣职者、瓦伦廷派教徒、阿里乌派教徒、尼古拉派教徒、多纳图派教徒、塞维里安派教徒、摩尼教徒、反圣灵派教徒、拿撒勒派教徒等所有异端,与魔鬼及其所有天使所受的诅咒一般。阿门,阿门,阿门。
1706440166
1706440167 ——安贝尔绝罚令的最后一段
1706440168
1706440169 教皇利奥被客气地囚禁在贝内文托的时候,开始学习希腊语。他的传记作家维贝尔特(Wibert)说他学习希腊语的原因是他想阅读希腊语的《圣经》。他的想法值得称赞,或许还显得足够真实,但教皇真正的意图很可能是为了在与君士坦丁堡日渐复杂的交往过程中减少对自己不利的因素。
1706440170
1706440171 从政治角度来看,很明显,如果想把诺曼人从意大利完全清除,教皇和拜占庭的联盟对教皇、对阿尔吉鲁斯、对通过阿尔吉鲁斯联络的皇帝君士坦丁都是必需的,即使在奇维塔泰之战——如果两方的军队按照计划联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以后也可以极大地抑制诺曼人的发展。相反,联盟在战争结束后的13个月里突然不欢而散,双方的互相诘难和谩骂充斥在这个过程中,在11世纪60年代结束之前,教皇转而公开而热情地拥护诺曼人的扩张事业。关系大幅翻转的原因不难寻找,它就是降临到基督教世界的最大灾难之一:东西方教会大分裂。以事后的眼光观照往昔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决裂不可避免,只是早晚的问题。但是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诺曼人出现在南意大利所带来的压力和张力。
1706440172
1706440173 两大教会在数个世纪里一直在逐渐分离、不断疏远,这个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拉丁和希腊、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之间旧有的竞争。分裂的首要原因和基本原因其实是罗马宗座(Roman Pontificate)那稳步增强的权势,一方面让它变得傲慢,另一方面让它心生怨恨。老派的希腊人热衷于论辩和神学推理,这些事情让装有教条和法律的罗马头脑感到厌烦,甚至极为嫌恶。拜占庭人的皇帝拥有“与使徒等同”(Equal of the Apostles)的头衔,而对皇帝而言,教义的问题只能通过圣灵在其中言说的普世公会议(Oecumenical Council)来解决,教皇只是牧首中居首的那一个而已,他对至高权威的追求是傲慢而不合理的。到9世纪,事情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争吵始于有关叙拉古大主教职位的管理权的争论,随即迅速蔓延开来。首先是人事,教皇尼古拉一世指责拜占庭牧首弗提乌斯(Photius)就职一事不合规。随后是教义,弗提乌斯公开(而真实)地宣称罗马方面的主教波尔托的福莫苏斯(Formosus of Porto)在保加利亚猛烈地攻击东正教会。同时,牧首还坚持认为《尼西亚信经》中不应加入“和子句”(Filioque)。该句认为圣灵不仅出于圣父,亦出于圣子,这种说法缓慢地被西方接受,这在西方一般被认为没有什么神学上的重要性。相反,拜占庭人却认为它破坏了5个世纪之前尼西亚的教父们细心构建的三位一体的整体平衡,他们痛斥罗马的傲慢,痛斥罗马竟妄图修改公会议上揭示的上帝的话。教皇尼古拉去世之后,由于其继任者和弗提乌斯互相友善,所以友好关系在表面上得到了修复。但是这没有解决问题,在西方继续有人拥护“和子句”,皇帝在君士坦丁堡继续以基督代牧的身份进行统治。争论再次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
1706440174
1706440175 君士坦丁堡的牧首米哈伊尔·塞鲁拉利乌斯(Michael Cerularius)从一开始就强烈反对利奥九世和阿尔吉鲁斯所确立的教皇-拜占庭联盟。他作为前政府官员,更像是行政长官而非教士,正是他在1043年下令将“孤儿院长”约翰在监狱中刺瞎。他不愿妥协,野心勃勃又极端保守,不喜欢也不信任拉丁人。首先,他痛恨教皇拥有最高权威的想法。虽然在阿尔吉鲁斯的影响之下他无法阻止联盟的形成,但是他使出浑身解数,想妨碍该联盟。他的第一个机会来自礼仪问题。他知道,诺曼人在教皇的支持下强行在南意大利的希腊教堂推行拉丁人的传统做法,尤其是在圣餐礼中使用未发酵的饼。他立刻命令君士坦丁堡的拉丁教堂采用希腊人的做法,并在遭到拒绝后将这些教堂关闭。第二件事更有灾难性,他劝说保加利亚教会的领袖奥赫里德(Ochrid)大主教利奥,让利奥写信给普利亚的东正教主教特兰尼的约翰(John of Trani),信中猛烈地抨击了约翰,斥责他使用了有罪的礼仪和“犹太教”的礼仪。
1706440176
[ 上一页 ]  [ :1.706440127e+09 ]  [ 下一页 ]